最近几天,韩国DC Inside、Naver等论坛中都有人提到了“中国076下水”的事情。有人发了下水视频,并配上了“四川舰”三个字,楼里有人赞美,有人酸溜溜的,更多的是担忧:不是抱怨别人厉害,而是感叹自己落后。
四川舰为076型首舰,2024年12月27日在江南造船下水。舰长252米,宽45米,排水量公开为4.5万吨以上,民间估计接近5万吨。采用双舰岛,前航管、后舰指挥,甲板中部设置电磁弹射器和阻拦索,既可以搭载直升机和登陆艇,也可以起降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
有观点认为它会配套攻击11隐身无人机,并且定位为“无人机航母”,作战能力正在接近中型航母。2025年11月14日进行第一次海试,主要测试动力和航行,17日返回工厂。与美国阿美利加级(约4.5万吨)相比,076更大、功能更复合,走出了“既可以两栖投送、又可以弹射飞机”的前沿之路。
![]()
从075到076,用时很短,跨越很大。075已经在海南、广西、安徽三地服役,主打直升机和登陆;076直接安装了电磁弹射和阻拦索,显然把“两栖平台”推向了“航母化”。军迷把两张甲板平面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后感叹道,这样的设计更接近于“轻型航母加上无人作战平台”的组合。
韩国人自己的“想”和“难”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矛盾心态,现役的两艘独岛级,约1.8万吨,只能搭载直升机。2019年开始酝酿轻型航母CVX,2021年展会提出两个方案:一个为约4万吨双舰岛搭F35B,另一个为滑跃甲板版;预算20亿美元,原计划2022年定案、2023年开工、2030年服役,被视作“跻身东亚国产航母俱乐部”的标志。
![]()
尹锡悦政府上台之后因为花费太高、定位不明而搁置。2023年现代重工又推出了7万吨级的“电磁弹射+KF21N并兼容F35B”的雄心案,论坛上一度非常兴奋,但是实际上预算还没有落实。2024年的国防规划一笔带过,并没有资金和预算,可以理解为“继续研究”。
到2025年风向就比较清楚了,2月份官方把CVX调整为“无人母舰”方向,弱化有人机航母定位;5月12日确定放弃F35B搭载,重点转向无人机、无人艇;6月份MADEX展上,韩华海洋和现代重工展示了HCX23 Plus模型,约1.5万吨,专门为无人操作而设计。模型虽然很精巧,但是论坛却直接指出了“资金不到位”。
帖子里经常被引用的是军费对比:2024年中国的军费大约为2300亿美元,韩国为440亿美元左右。也有抱怨双标的声音:中国增加军费没人过问,韩国一加就被说成是破坏和平。内政争论和拥核声浪也高涨起来;055、093等被看作是现实的压力。更多的网民并不是仇视中国,而是“恨自己没赶上”。
![]()
关于“无人化”,韩国网民意见不一,有人感叹:076用无人机来弥补航母的不足,而我们却想用无人机来代替航母,这不是一条路。也有反对者反驳“076抄独岛级”的观点,认为两者在规模和作用上并不相同。现实的牵制来自于半岛的安全问题,如果战略眼光被朝核以及近海防卫所牵制,那么韩国对于航母的需求和优先级就很难和中国、日本并列了。
中国同样在关注韩国,076型舰艇的试航进度也表明了配套体系的推进情况。如果攻击11真的上舰的话,就会出现固定翼、无人机、直升机混合运作的新模式,模糊两栖平台和航母之间的界限,重新计算人力和风险成本。军迷直言作战能力可以和中型航母比肩,方向已经确定。
![]()
韩国公共讨论经常拿日本“出云”改造、中国辽宁、山东、福建做横向比较,然后问“我们呢?”支持者认为:韩国在反导和无人系统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更符合朝鲜半岛的情况。但是公众不断看到更大的、更快的、更多的画面时,“务实”就很难抵挡住观感的冲击。
韩国是否会回到有人航母的轨道上?从2024-2028蓝图以及2025年的动作来看,短期内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且无人、指挥、多功能路线和半岛的需求并不矛盾。但是公众还是会用甲板长度、弹射器有没有来比较,照片的力量很难被忽视。
最被大家所接受的一条评论其实很理性:不是怨恨中国,而是怨恨自己没有赶上。韩国造船业强大,军工产业也并非不能发展,限制的因素是资金和政治。面对“四川舰”这类的新舰,韩国网友所期待的并不是争辩,而是答案:我们在航母这条线上还有没有对话的权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