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工网)
本报讯 (记者周倩)11月17日,公安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机关聚焦建设法治公安目标,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举措成效。据公安部法制局局长郝云宏介绍,今年以来,公安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特别是部署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以来,违规异地执法、逐利执法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涉企执法得到进一步规范,有力服务了高质量发展。
公安部加强规范指引,健全完善公安法律制度体系。积极推动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反有组织犯罪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23件,《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19件,为公安执法工作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出台打击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网络暴力、“机闹”等一系列执法指导意见,明确相关罪名适用条件和证据要求,严格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助力社会治安向好态势持续巩固。2024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聚焦重大活动安保、专项工作以及新业态新技术新领域安全监管等,坚持制度先行,及时制定出台执法指引、法律应用参考,依法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围绕执法办案全过程,紧盯重点执法环节,出台取保候审适用、羁押必要性审查评估等制度规定,形成一整套科学、完备的执法标准。
近年来,为加强执法源头管控,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受立案制度改革,确保人民群众报案“应接必接、该受必受、当立则立”。一是规范接报案程序。各地公安机关严格执行“三个当场”制度、首接责任制度。对于群众上门报案的,当场进行接报案登记,当场接受证据材料,当场出具接报案回执并告知查询案件进展情况的方式和途径,在网上实现对全量案件类警情的登记管理,受立案工作更加便民、公开、规范、高效。二是方便群众报案。公安机关加强接报案场所建设,很多地方打造了接报案中心,集中接受群众上门报案,对所有案件进行归口管理。三是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各地公安机关加强案管机制和案管队伍建设,充分运用智能化监督手段,落实案件类警情动态清零机制,实现对疑似应立未立和未落实“三个当场”案件的智慧筛查、智能评查、预警推送、实时整改,确保案件及时办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