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邹家虎
11月16日,前国脚马明宇、杨晨、徐阳空降株洲,亮相湘超联赛株洲赛区,与株洲球迷亲密互动。作为中国足坛黄金一代的代表,他们见证过国足冲进世界杯的高光时刻,如今或深耕青训、或活跃解说一线,对足球发展有着深刻洞察。
株洲主场的火爆氛围如何?中国青训该怎么走?国足何时再进世界杯?三位名宿敞开心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前国脚马明宇、杨晨、徐阳与株洲球迷亲切互动。 邹家虎/摄
【赞株洲】
主场热度超德甲,希望更多家庭参与进来
当日下午4时20分,株洲市体育中心火炬广场被热情的球迷包围。500余名球迷翘首以盼,有人身着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经典球服,有人高举着国脚们年轻时的签名照,红色的人潮与欢呼声交织,尽显株洲球迷对足球的热爱。
作为首位登陆欧洲五大联赛的中国球员,杨晨曾在德甲法兰克福等俱乐部征战多年,对欧洲足球的赛场氛围有着直观感受。此次来到湘超赛场,他的感触尤为深刻:“我真没想到咱们群众足球赛事的球迷热情这么高——就像这场比赛,来了4万多人,基本上快赶上德甲的上座率了。说实话,德甲有些俱乐部比如勒沃库森、圣保利,他们的看台人数也就3万多人。株洲这个主场的热度真的不一般。”
主持人顺势接话“株洲的主场超过德甲”,引得现场球迷欢呼雀跃。记者了解到,德国足球的上座率向来以“全民参与”著称:科隆只有100多万人,科隆队的主场能容纳5万人,约有5%的市民会经常观看足球比赛。小城镇霍芬海姆仅3200余人,其球场初建时就可容纳2万余人。
“在我看来,足球主要分为职业足球、青少年足球和业余足球这三个重要领域。”深耕青训二十余年的马明宇,看着现场不少爸爸带着孩子观赛,颇有感触地说,“只要是爱踢球的爸爸,都会愿意把孩子送去踢球。所以我特别希望,能有更多爸爸、更多家庭参与进来,这样孩子肯定会对足球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希望各地的超级联赛,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让更多青少年加入到足球队中来,这一点非常重要。”
首次来到株洲的央视足球解说员徐阳,还被美食勾起了兴趣,现场打趣道:“我是第一次来株洲,刚才一直闻着臭豆腐的香味,太馋了,想问问大家这臭豆腐哪儿有卖的。”玩笑过后,他话锋一转,道出了草根足球的重要性:“有草根、有青训才有未来。草根足球是任何国家足球发展的基础。咱们这场比赛的球迷人数都能超过德甲的勒沃库森、圣保利这些俱乐部,这就是咱们草根足球的底气。我也希望有一天,咱们中国的足球水平能超过德国,到时候株洲肯定会建更大的体育场,会有更多球迷来到现场,为中国足球加油!”
与株洲小球员互动切磋后,杨晨、徐阳两位名宿毫不吝啬称赞:“湘超的赛场氛围太火爆了,孩子们的踢球技术也相当亮眼。”他们尤其对株洲女足球员的表现印象深刻。这份认可有着坚实的成绩支撑:今年6月,以南方中学女足为班底组建的湖南代表队,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足球项目七人制女子组中斩获全国第四名,一举刷新湖南足球在全运会赛场上的最佳战绩;株洲U12梯队也曾走出国门,远赴意大利参与国际赛事,在汇聚23个国家、64支球队的赛场中,与曼城、大巴黎等欧洲豪门梯队同场竞技,最终凭借实力斩获第37名的不俗成绩。
![]()
本报记者与前国家队队长马明宇合影。 袁伟摄
【论青训】
基础+体系,德国足球成功在体教融合
在与株洲小球员切磋后休息时,记者与三位名宿零距离畅聊。青训是足球发展的根基,也是三位名宿共同关注的焦点。
谈及如何培养有个性、有实力的球员,以左右脚开弓、重炮轰门为鲜明特色的马明宇,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分阶段来:小学阶段还是要先打牢个人的基础技术能力,重点打造个人能力。在我看来,除了球队的正常集体训练,更要看球员个人的追求。过去有很多例子,比如于根伟的突破,还有彭伟国的精准传球,这些特质其实很难在集体训练中统一形成,必须得球员自己私下花时间琢磨、刻意下功夫多练——包括重炮轰门等,这些都是技能层面的东西,不刻意练习根本练不出来。”
在马明宇看来,当前青训最大的问题是体系不完善:“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大家都来参与,有更多人投入到足球培训、青训工作中。以后教育部推行‘631’政策,要是能在更多地方建立起小学、初中、高中贯通式的培养体系,让家长和孩子没有后顾之忧,才会有更多孩子坚持踢足球。”
杨晨特别提到了体教融合的重要性:“现在大家都在说体教融合,关键要落实到位才行。德国足球的三大支柱里,就有体教融合这一项。你看德国国土面积也不大,也就99所体教融合的指定学校,但人家把这个模式真正落实好了。”
德国足球的三大支柱包括体教融合、俱乐部青训、全民足球基础,其中体教融合是衔接青少年成长与足球发展的核心纽带,既保障了球员的文化学业,也让足球训练得以系统推进。
湘超株洲队阵中,多名本土小将的成长轨迹正是株洲贯通式足球培养体系的生动写照——市方舟兰天高中的邹奔腾,市二中枫溪学校高中部的张奇威、张纯领、陈雨熙,市二中的杨佳叡,以及市九方中学的戴凯等球员,均在这一体系的培育下稳步成长,得以驰骋湘超赛场。
【盼世界杯】
拒绝“碰运气”,体系筑牢方有希望
2002年韩日世界杯,是中国男足唯一一次入围世界杯正赛,也是无数中国球迷心中最珍贵的记忆。三位名宿国脚生涯见证了国足冲进世界杯的历史性时刻。谈及国足何时能再登世界杯舞台,三人的观点高度一致:拒绝侥幸心理,唯有筑牢体系,方能水到渠成。
“至于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包括冲击世界杯,我还是那句话:什么时候咱们把体系建立好了,把这些基础工作都做好了,才有实现的可能。如果希望靠某一届球队碰运气,那可能永远不会成功。”马明宇的话道出了核心关键,“只要把足球体系、青训体系、校园足球体系都建立完善了,大家才能真正看到中国足球的希望。”
杨晨和徐阳也对此深表认同,他们认为,株洲赛场的4万观众,正是中国足球群众基础的体现之一,而青训体系的完善、体教融合的落地,将让这份基础转化为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推动中国足球一步步朝着冲进世界杯的目标稳步前行。
编辑:李毅哲
二审:胡文洁
三审:高晓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