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人工智能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逐步渗透企业战略与财务管理的核心。11月19日,极新携手AI原点学堂、原点企业家Club、中国银行,于东升大厦AI原点学堂共同举办了一场以“AI时代,CFO的成长之道”为主题的私董会。吸引了众多企业CFO、战略决策者及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CFO在智能化转型中的角色蜕变与能力重塑。
![]()
![]()
活动在轻松开放的破冰仪式中拉开帷幕,与会嘉宾在交流中迅速建立起信任与共鸣。随后,前唱吧总裁、CFO、原九鼎投资合伙人于明先生,围绕“AI时代,CFO的成长之道”展开主题分享。他指出,尽管AI产业营收呈现每年300%-600%的爆发式增长,但在传统行业中,“真正将AI融入工作流程的企业不足20%”。当前AI落地面临的最大瓶颈,并非技术本身,而是“懂技术的人不懂业务,懂业务的人不关心技术”。这一认知断层,导致大量企业仍在AI门外徘徊。
在企业岗位划分层面,于明将员工分为五类:蓝领工人、情绪服务者、手艺人、管理者、知识蓝领。他指出,最容易被AI取代的,并非体力劳动者,而是“基于框架逻辑执行任务的智力蓝领”——例如撰写行业报告、处理结算流程、完成标准审批的财务人员。
AI员工作为“知识蓝领”,具备知识渊博、无主观偏见、效率千倍于人类等优势,但也存在“缺乏行业常识、无法自主发起任务、偶尔出错”等问题。关键在于“用在对的地方”。
![]()
前唱吧总裁、CFO、原九鼎投资合伙人 于明
同时,于明也与参会企业分享了用好AI员工的三步法:
业务大牛带队:将复杂业务拆解为标准化节点,例如结算流程拆为10大项65小项;
产品化与自动化:通过API串联工作流,实现从提示词到输出的端到端自动化;
私域数据资产化:将审批、合同、业务反馈等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可被AI调用的知识体系。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企业管理者需要认识到,AI不是外挂工具,而是需要被“指挥”的数字员工。
那么,回归到企业CFO职能本身,在AI时代要进行怎样的转变?
于明认为,传统CFO的三项核心职责——战略拆解、资本融资、资源有效性管控——正在被AI深度重塑。未来CFO不应再是“会计出身的管理者”,而应是“懂业务、懂技术、懂资源的复合型指挥官”。
他预测,未来企业组织将演变为“超级个体 + AI员工 + 校验员”的三层结构。中间层的总监、经理岗位将大量被AI替代,CFO若不能转型为“战略与数据的整合者”,很可能被更年轻、更懂AI的财务人取代。
在接下来的“主题碰撞”环节,多位来自科技、制造、金融等领域的CFO及高管,就“AI工具落地与成本重构”展开深度对话,现场观点交锋不断,从工具选型到组织变革,从数据打通到人才迭代,呈现出一幅AI正在企业中“从试用走向常用”的真实图景。
多位嘉宾坦言,目前已尝试多款AI工具,范围覆盖大模型、内容生成、视频剪辑、数字员工等,不过仍以免费工具为主。尽管AI能显著提升内容产出效率——如将单篇文章成本从200–300元降至40元——但企业对AI工具的采购仍持审慎态度,普遍倾向于“轻量投入、快速验证”。
![]()
![]()
一位平台型企业高管直指财务部门的AI化困境:“业务端已实现自动开票、银企直联,但财务本身还在用上世纪的作业方式。”她举例称,合并报表仍依赖人工,耗时数周,发票核验靠手动扫描,现金流数据无法实时同步——“这些本该由系统自动完成的工作,仍在消耗大量人力。”
现场共识认为,许多企业的财务流程仍处于“黑盒状态”,数据孤岛与流程断点是AI落地的最大障碍。
本次沙龙不仅为企业CFO群体提供了一份清晰的AI转型地图,更揭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未来:AI不是替代人类的工具,而是重塑组织、解放创造力、推动企业进入“超级个体+数字员工”新范式的关键力量。
AI不再是“要不要用”的选择题,而是“如何用好”的必答题。企业若不能从组织、人才、数据三个维度系统推进AI转型,即便引入再多工具,也难逃“效率孤岛”的困局。而CFO,正站在这一变革的风口,肩负着打通业务与数据、指挥人与AI协同作战的关键使命。
更多干货分享敬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视频号~超多精彩对话内容等待您的解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