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大的秘密可能要保不住了,美国国会以427比1的压倒性优势,要求马上将《爱泼斯坦档案》大白于天下。
当地时间11月18日傍晚,美国国会罕见上演一幕“两党共识”:众议院以427票赞成、1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通过《爱泼斯坦档案透明法案》;几小时后,参议院未经辩论即一致通过该法案。
![]()
这意味着,自爱泼斯坦2019年“狱中自杀”以来,围绕遗存档案的六年政治拉锯,终于迎来法律层面的强制解密节点。
而推动这一转折的关键人物,正是曾长期阻挠档案公开的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本人。
然而,这场表面上的“透明胜利”,实则是一场被逼至墙角的政治自救。
![]()
这种跨党派的"默契",与其说是对透明的追求,不如说是对特朗普政治困境的集体确认,那个曾经牢牢掌控共和党众议院的地产大亨,如今很可能连自己的基本盘都守不住了。
这场转折的戏剧性,全藏在特朗普180度的态度转变里。就在法案表决前两天,他还在"真实社交"平台上怒斥支持公开档案者"又蠢又坏",可到了11月16日晚,突然话锋一转:"众议院共和党人应该投票支持公布档案,因为我们无所隐瞒。"
这种变脸速度,比他当年在竞选集会上切换攻击对象还快。真正的推手不是什么对真相的顿悟,而是一封2018年的私人邮件——爱泼斯坦之弟马克在邮件里问其兄:"普京是否掌握特朗普与‘Bubba’性丑闻的照片?"
![]()
尽管马克后来急着澄清"Bubba"不是克林顿,却死活不否认邮件里"特朗普"的身份,也不肯说清楚"Bubba"到底是谁。
对靠"强硬男性"形象吃饭的特朗普来说,这种传闻简直是政治核打击,比弹劾案更能动摇他的基本盘。
![]()
雪上加霜的是11月12日众议院监督委员会扔出的重磅炸弹——两万多页爱泼斯坦邮件里,不止一次把特朗普和案件核心事实绑在一起。
民主党人公开的邮件中,爱泼斯坦直接指认特朗普对其性犯罪知情,还曾与案件主要控告者弗吉尼娅·朱弗雷"共度数小时"。
共和党人赶紧放出与民主党前政要往来的文件对冲,但这种相互泼脏水的戏码,反而让公众更想知道全貌。
![]()
特朗普起初还想硬扛,甚至亲自打电话给共和党议员施压,可他忘了,MAGA阵营的怒火从来不是只针对民主党。玛乔丽·泰勒·格林这位昔日"铁杆粉丝"直接翻脸:"他攻击我,只为杀鸡儆猴。"
这位以极端保守著称的议员,居然和自由意志派的托马斯·马西联手推动强制表决请愿,理由很简单,基层保守派对"深层政府黑幕"的愤怒,早已超越对特朗普个人的忠诚。
![]()
当至少四名共和党议员明确倒戈,加上民主党全体214席的铁板一块,法案通过已成定局。特朗普的突然转向,本质上是场"破罐破摔"的政治自救。
他算准了部分不利信息已经泄露,与其被动挨打,不如摆出"坦荡"姿态抢占道德高地。紧接着他就下令司法部调查克林顿、萨默斯这些民主党人,试图把水搅浑。
可这种伎俩骗不过明眼人,毕竟2024年竞选时他就承诺过上台后公开档案,结果今年2月首批文件公布时全是无关痛痒的内容,司法部7月干脆宣布不再公开更多文件——这种出尔反尔的记录,让他如今的"支持透明"显得格外讽刺。
![]()
更值得玩味的是法案通过后的"执行陷阱"。别看现在两党喊着"透明"口号震天响,法案里留的口子比爱泼斯坦的社交圈还大。
司法部被允许以"保护受害者隐私"或"国家安全"为由,对关键段落进行大面积涂黑,唯一的限制是不能用"尴尬、声誉受损或政治敏感"当借口。可谁来定义"国家安全"?哪些名字算"无辜第三方"?
这些判断权全在行政部门手里。历史早已证明,这种"技术性执行"的套路屡试不爽——30天期限一到,司法部完全可以交出一份布满黑条的"公开文件",表面上遵守了法律,实际上把核心真相藏得严严实实。
![]()
2025年7月众议院监督委员会就曾发传票要求公开全部文件,结果不了了之,这次的法案会不会重蹈覆辙,明眼人都能猜到?
说到底,爱泼斯坦案早不是简单的刑事案件,而是美国精英阶层系统性溃烂的活标本。
一个能把政商名流、王室成员都拉进社交网络的富商,在戒备森严的联邦监狱"自杀",六年来档案公开比登天还难。
如今这场427比1的表决,看似是"透明战胜黑幕",实则是两党博弈的临时妥协——民主党借"透明"占道德高地,共和党基层借机发泄对建制派的不满,特朗普则在夹缝中上演最后的自救。
![]()
可无论最终公布的档案是真是假,有一点已经清清楚楚:当政治人物把"公开透明"当成博弈工具,当权力可以随意给真相打上黑条,所谓的"民主灯塔",不过是照亮权贵丑闻的探照灯,而探照灯的开关,永远握在利益既得者手里。
现在距离司法部公开档案还有30天,华盛顿的好戏才刚刚开始。特朗普能不能靠这场"被动透明"翻身?那些被黑条遮住的名字会不会意外曝光?
或许正如"现代外交"网站说的,这投票要么带来真相,要么开启闹剧的全新篇章。
![]()
但对普通民众而言,真正该警惕的不是档案里藏着谁的名字,而是这个连公布真相都要靠政治博弈推动的制度,当透明需要用压倒性票数来强制,当权力者总能找到理由掩盖秘密,这样的"民主",本身就是最大的丑闻。
参考资料:
北美观察丨国会“秒过”爱泼斯坦法案 高票背后的不得不投——央视新闻
![]()
态度发生“戏剧性转变”,表示自己“没什么隐瞒”,特朗普支持公开爱泼斯坦案文件——环球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