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滨州港区LPG码头投产运营,2024年第一个完整运营年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安全完成丙、丁烷等液化烃船舶作业42艘次,年吞吐量达到95.2万吨。今年1-10月份,该码头完成吞吐量117.78万吨,实现新跨越。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这些甲A类危险化学品带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安全风险。如何在高风险、高增量的双重压力下,确保万无一失?面对挑战,渤海湾港滨州港区以深刻的自我剖析,提出并践行“每船都是首船”的理念,引领码头以“首船”的敬畏、标准和激情,迎接“每船”的到来。
直面“成长的烦恼”
在风险矩阵中寻求解题之钥
新生,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事该码头运营的港华码头有限公司从投产伊始,就清醒地认识到自身面临的风险,这既是“成长的烦恼”,也是必须攻克的堡垒:
![]()
丙烷、丁烷等甲A类危险化学品,本身就是“行走的炸弹”,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团队成员大多是“新兵”,缺乏危化品码头操作和应急处置的实战经验;新设备在投产初期性能不稳定,故障率偏高,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主要作业船型为大型液化气船,给船舶进出港带来了极大的通航安全风险;作业量迅猛增长,对人员、设备、管理体系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容易导致“萝卜快了不洗泥”式的粗放管理。
“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看得见的风险,而是内心深处‘自我感觉良好’的那个贼。”渤海湾港管理层一针见血地指出。随着作业次数的增加,熟悉感容易滋生麻痹思想,经验主义可能取代标准流程。如何永葆初心,时刻保持第一次作业时的警醒与专注?答案便是“每船都是首船”这一理念的提出与落地。
“每船都是首船”,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安全哲学和行为准则。它要求全体员工在思想上“归零”,在行动上“复位”,将每一次作业都视作开港以来的第一次作业,用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作风去对待。
为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港华公司坚决贯彻落实首船标准,以“四严”(严基调、严标准、严作风、严考核)要求,持续夯实“三基六化”管理根基,剑指“四零”(零伤害、零事故、零泄漏、零隐患)目标。
“‘首船’意味着未知、谨慎和全力以赴。‘每船’则代表着重复、常态和持之以恒。我们将这两者结合,就是要用‘首船’的敬畏心,去对待‘每船’的常态化作业,从而打赢安全生产这场持久战。”滨州港党委委员、港华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洋如是说。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一套名为“六项措施、三大标准”的系统化安全管理体系应运而生,成为决胜“五大战役”的“金钥匙”。
“六项措施”筑牢全方位安全堤坝
如果说理念是灵魂,那么措施就是骨架。港华公司围绕“每船都是首船”,研究制定的“六项措施”,如六根坚实的支柱,支撑起液化烃作业的安全大厦。
![]()
——泄漏管理。泄漏是液化烃作业的头号大敌。公司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分单元、全方位辨识出231处作业环节关键节点和1382个潜在泄漏点位,并实行颜色分级管控,做到轻重有别、主次分明,以关键“点”的安全确保整体“面”的稳定。
——技能提升。“人是安全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公司大力实施技能提升工程,通过系统化培训和实战演练,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显著提升,逐步缩小了与行业成熟团队的差距,为安全生产筑牢了坚实的人员能力基础。
——要素控制。公司通过建立“一手作业清单”,将复杂的作业流程分解为清晰的步骤,并明确每个步骤的责任人。同时,形成“一手作业标准”,将最优操作方法固化下来,确保操作规范化、统一化和过程可追溯。
——互保机制。针对码头和罐区两个独立经营单位的协同难题,公司创新性地建立了“互学、互查、互保”的互保机制。双方组建联合检查组,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交流会,每月进行交叉互查,互相“挑刺”,每日共同组织消防系统联检,确保应急设备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通航保障。VLGC船舶的通航安全是重中之重。公司积极与海事局等主管单位协作,对每一艘进港船舶进行通航安全评估。同时,制定周密的船舶作业安全保障方案,对货物信息、作业条件、管控措施等进行反复确认,确保全过程通航与作业安全。
——科技赋能。DCS(集散控制系统)、GDS(气体探测系统)等智能化系统构成了码头的“智慧大脑”,系统实现对设备状态的自动感知和异常情况的智能诊断。安全管理从“亡羊补牢”式的“事后处置”,向“防患未然”的“事前预防”转型,提升了液化烃作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现在我们接船,不是凭感觉,而是照着清单和标准一步步走,心里非常踏实。”操作队队长丁玉成说,“这套机制有效提升了作业质量与安全水平。”
“三大标准”锻造专业化“铁军”
“六项措施”解决了“怎么干”的问题,而“三大标准”则定义了“干到多好”的标尺。港华公司通过实行标准化作业流程、标准化安全操作、标准化日常管理,将“每船都是首船”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锻造出一支专业化的液化烃装卸“铁军”。
实施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联动,公司从船舶抵港前的标准化确认,到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管控,再到应急处置的标准化应对,全流程实现了无缝衔接和高效协同。同时,制定了40项详尽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实施“五个双控”原则,严把操作安全关:作业前、中、后三个阶段,环环相扣,确保装卸效率与安全质量始终如一。
![]()
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离不开铁的纪律。公司实施军事化管理模式,从员工行为记录、现场定置管理、安全培训教育、查纠违章行为等细节入手,强化职工的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杜绝习惯性违章。同时,结合“三基六化”建设,狠抓基本功训练,打牢管理基础。档案管理上,建立“一船一档”“一机一档”,实现了从靠泊到离港的全环节可追溯,以及设备“管用养修”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青年员工张萌萌坦言:“刚开始作业的时候,心里确实没底。公司组织‘专家帮扶’和‘对标学习’,让我们有机会跟着行业老师傅学,很快就掌握了关键操作。现在,每一次操作都充满自信。”
凭借“每船都是首船”理念和实践,港华公司不仅成功应对了投产初期的各种挑战,更是在安全生产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2024年,公司顺利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标,并荣获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用A级。
![]()
从“首船”到“每船”,变的是不断攀升的吞吐量和日益丰富的作业经验,不变的是那份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和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滨州港区的实践证明:安全,始于敬畏,成于标准,久于坚持。在“三大建设”的征程上,这种“每船都是首船”的精神,将永远是其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坚实的安全基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