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俞黎新 通讯员 杨云寒 谢俊杰
秋风起,蟹脚痒。眼下,又到了吃大闸蟹的季节。
位于太湖溇港核心区的吴兴区高新区,2万亩蟹塘也迎来丰收好时节。
“90后”的叶雪元,最近只要有空,都会回到南太湖畔的许溇村,帮父亲打理蟹塘。
小叶家里养了10多年太湖蟹,承包了80多亩蟹塘。说起今年的收成,小叶感觉还不错,“今年大螃蟹比较多,最近已经有很多老客户想来预订了。”小叶说,目前塘里的大部分螃蟹已经成熟了,今年算是丰收,预计亩产在100公斤左右。
相比于螃蟹的收成,小叶今年最大的感受是更安心了——有一群人在守护家里的蟹塘。往年养螃蟹,最怕有人来偷。螃蟹养殖区位于郊外,面积大,偷蟹往往比较隐蔽,很难发现。
前几年,小叶家里也遇上过这种情况。当时,有人连续几天跑到他家蟹塘,白天来塘里投放蟹笼,半夜来收蟹。虽然这个案子最终被吴兴警方侦破了,偷蟹嫌疑人被抓了现行,但着实损失不小,“那一年,因为发生偷蟹事件,几乎一整年都白干了。”
对此,当了20多年螃蟹养殖户的老沈也深有感触。
老沈在幻溇附近有300多亩蟹塘,早些年不仅自家蟹塘被小偷光顾过,其他养殖户也有相同的经历。为此,每年一到蟹季,他经常整晚守在蟹塘里,睡不了几个安稳觉,“雇人来巡逻,得花钱,自己巡逻,一个人又完全顾不过来,太难了。”
但这几年,老沈操心变少了。
吴兴公安高新园区派出所副所长陈鸿斌告诉记者,太湖蟹一直是高新区的重点农业产业,每年蟹季,他们专门推出了“蟹警务”。
这几年,守护蟹塘的方式主要是利用警用无人机开展巡查。无人机配备了热成像技术,每天晚上都会升空,在蟹塘上方开展夜间巡查,不仅能及时发现可疑人员,也会关注蟹塘的护塘有无塌陷,而发生螃蟹出逃等情况。
今年的守护又升级了。重点养殖区的主要出入口和附近的水道,多了不少高清探头,每晚在周边的道路上,还有巡逻的警力。十余名在附近创业的无人机爱好者,也加入到护蟹的队伍。
“90后”的谢先生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他是幻溇附近一家飞行俱乐部的无人机教官。去年下半年,他所在的俱乐部在派出所的指导下,加入了空中巡逻队。
“我们平时会经常带着游客和学员航拍太湖上的风光,现在在航拍的过程中,会特别留意附近湖面和溇港里有没有非法捕捞的情况。”谢先生说。
前段时间,他带着一批学员在太湖边练习无人机航飞,在经过一处桥洞时,刚好看见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好像有情况。”谢先生留了一个心眼,他记录下那个人的图像,传给了派出所。
很快,民警将该男子抓获,还从附近蟹塘里收缴了刚刚放下去的蟹笼,成功预防了一起盗窃案件的发生。
巧的是,那个蟹塘,正是小叶家的。
让小叶安心的,还有另一件事。
前两天,高新园区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刚来过他家里,还帮他设计了规范合同。“最近,他们经常过来走访,给我们讲解防骗的要点,前段时间还帮助我们避免了一起大额订单被骗。”
陈鸿斌告诉记者,太湖蟹丰收季节,蟹农的资金流动大,交易频繁,也是易发生诈骗的高峰期,前期所里专门梳理了一批冒充批发商、假农技员、虚假补贴等典型骗术,开展高频次宣传,还为他们定制规范合同,今年以来已成功避免了多起大额诈骗。
记者从吴兴区公安分局高新园区派出所获悉,今年以来,辖区涉蟹警情同比下降64%,涉蟹盗窃案件与养殖户经济损失实现了“双清零”。
记者手记:
从昔日蟹农整夜守塘的无奈,到如今无人机巡防、高清探头织就的“天网”,“蟹警务”正悄然改变着这片水乡的守护方式。科技赋能之下,警用无人机成了蟹塘上空的“鹰眼”,志愿者成了太湖畔的哨兵,而民警的脚步则踏遍了每一个需要关注的角落。这份守护不止于防盗,更延伸至防诈骗、规范合同等细微处,让蟹农们不仅丰收在望,更心安在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