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长趋缓,是拼多多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的一条主线。
该季度,拼多多总收入1083亿,同比增长9%,其中,在线营销服务等收入为533亿元,同比增长8%,交易服务收入为549亿元,同比增长10%。
该季度,拼多多营业利润250亿元,同比增长3%,去年同期为243亿元;总营收成本468亿元,同比增长1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93亿元,同比增长17.4%。
该季度,拼多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457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75亿元人民币。截至2025年9月30日,拼多多拥有4238亿元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
作为一家大幅提升了电商行业周转效率的爆品电商,以“性价比”商品闻名的拼多多,似乎应该更充分受益当下“消费降级”的市场行情。但这似乎在第三季度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由此,对于拼多多第三季度为何会出现持续性的增长趋缓行情,《商业观察家》也尝试做以下原因分析。
一
流量数据价格承压
互联网平台主营收入之一是卖流量,或者说是卖高毛利的营销服务等数字广告,来支撑营收与利润表现。
但当下的流量价格正在承压,表现在两个方面。
1、由于互联网比较集中,全国就几个平台,互联网平台当下给商家的流量价格普遍偏高,导致大量品类的商家都不怎么赚钱,或者即将不赚钱,一些商家现在还在大力做电商,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为了走量,为了稳住产能;以及还有一些“涉世未深”的新商家在激素刺激作用下“疯狂买入”。
但流量价格如果持续性地高于商家的盈亏平衡线,最终,商家也还是不会再去做了,不赚钱为什么还要做?
这会“制约”线上流量价格的提升,即各大平台的营销服务等数字广告收入。
2、制约线上流量价格持续提升的另一大因素,来自线下。
现在,线下的流量价格要比线上便宜,而如果线下流量价格持续“低迷”、失去支撑,那线上的流量价格肯定也卖不起来。
目前则是什么情况?
线下折扣业态,像硬折扣社区超市如盒马NB,以及仓储会员店如山姆会员店等正在做全国扩张,创历史纪录的全国扩张。
这些折扣业态也是要售卖“性价比”,它们的模型要成立,要能大举扩张,基础就是低商铺租金(低流量成本),只有低流量成本才能支撑它们售卖便宜,才能支撑它们快速扩张。
由此,它们当下创历史纪录的扩张步伐显示,线下流量价格压力比较大,很多商铺空了,地也不好卖了。
那么,线下流量价格起不来,线上流量价格也起不来。
二
国补失位
拼多多这一轮在电器等大件耐用消费品层面的国补“失位”,对其的业绩表现也带来了压力。
大件耐用消费品,在经济疲软环境下,可以说是“回撤”风险最大的品类。如果没有国补拉动,以现在的消费力,大宗消费的回撤会很大。
拼多多“国补失位”意味着它的大宗消费将会承受巨大压力。
不管它——整个品类面临垮掉的风险;全管——通过自身补贴来填补国补失位,保销售但影响利润表现,通过保销售来稳住商家与用户;管一半——销售、利润各“影响”一点。
三
层次感
《商业观察家》一直好奇,拼多多做跨境电商也做了很长时间,在国内的零售平台中,为什么进口品还没有能做出大“声势”。
进口品能提升市场集中度;进口品能带来差异化;进口品能丰富拼多多的“层次感”。
“性价比”、爆品不止有绝对低价。它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
比如,山姆会员店做的是让消费者“平价”购买到大牌的品质感。在它的目标用户群——中产家庭用户中,山姆就是性价比的“代名词”,尽管有些商品的单价对于收入更低的一些人群来说,是贵的。
盒马鲜生做的则是“改善生活去盒马”。
胖东来则做出了本土超市的“品牌信用”。
在线下,则还有海量的本地中小商家售卖极其便宜,不比电商贵的商品。
拼多多是一家起家于农产品,壮大于家居快消等相对高频购买的传统商超品类的电商平台,而作为一家涵盖8亿用户的电商平台,拼多多的“层次感”够不够?
现在的平台电商,在消费端其实都没有什么“品牌信用”的心智,没有层次感,消费习惯与消费忠诚度就谈不上。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物,往往都是那里便宜去那里,一进入线上,就是要绝对“性价比”。不像在线下,不同价格带的玩家都会有自己的“忠诚”顾客。
四
平衡中小商家
低价是由中小商家带来的。平台如果要利润,又需要品牌商家,或者相对大型的商家来投数字广告等,投入了就需要有回报,回报之一就是:中小商家减少,以及商家价格提升。
低价与广告,总是很难平衡。
五
竞争
拼多多是以拼团为外在表现形态,以加快商品周转为内核的爆品电商形态而崛起。
爆品直接拉动商品周转。
零售经营的核心则是要实现高周转,高周转代表着盈利能力与护城河。每当零售市场出现了一个周转效率更高的企业与业态时,既有“存量”中的玩家,就将会面临新一轮的生存压力。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外力帮助,单纯依靠自身的“存量能力”来提效、来跟上新的周转效率水平,往往很困难。
拼多多“爆品”能力,在当下有没有被冲击?
直播电商对拼多多有一定影响,因为它的全国爆发量能大,可以让源头工厂迅速爆量,拉快周转。但它的缺陷也很明显,就是直播电商当下在单个城市市场的渗透率不高,订单密度不够,导致在履约等方面,经济性不好。
阿里与美团针对“一日三餐”高频生活场景打的外卖即时零售大战,对于拼多多又有没有影响?
会有影响,因为高频可能孕育出新的高周转模型;而且本地生活的商家普遍都比较小,能低成本运营,即便经过几道分销流通环节,商品售卖价格很多也都不高,更何况当下的趋势是,有平台想集合本地中小商家来压缩流通环节,直接跟上游品牌、工厂谈资源。
所以,拼多多需要注意高频场景里会不会冒出一些新的爆品“潜力”。
六
“原罪”红利
最后,是“原罪”红利“淡出”的影响。
这块不止是拼多多,而是整个互联网的问题,即过去互联网所能实现的高增长,是建立在中国特有经济体制的合法“原罪”驱动之下,这才让中国电商做到了全球第一,做到了占社会零售总额比重大幅领先全球的水平。
可以这么说,全球电商未来会持续发展,但永远都不可能做到像中国这样的占社会零售总额这么高的比重。
现在,这块红利要继续复制“深挖”,面临挑战。
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