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院正推动一项具有重大影响的法案,旨在制裁所有“与俄罗斯存在商业往来”的国家,并授权美国总统对购买俄罗斯能源且“不积极支持乌克兰”的国家征收最高可达500%的关税。
特朗普在17日回应称:“我认为可以。”
特朗普的表态,与这项极端强硬的法案草案相互呼应,折射出的不仅是对俄政策立场,更反映出华盛顿有意重构全球贸易秩序,公开对“中立国家”和“摇摆国家”施压,并对未来全球产业链与能源格局发出强硬信号。
这不仅是对俄罗斯的“资金封锁”,更似以美元体系与关税为武器,在世界范围内划定新的阵营界限:你,站在哪一边?
![]()
一、特朗普“我认为可以”释放的信号
特朗普17日在佛罗里达州准备返回华盛顿前对媒体表示,对于“对所有与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实施非常严厉制裁”这一主张,他回应“我认为可以”。
他不仅未对参议院这一极端立法方向表示保留,反而强调“非常严厉的制裁”,并主动提及伊朗。
这意味着:
对俄罗斯及被视为“亲俄国家”实施极限施压,已成为美国两党日趋一致的政治共识;
原本看似“参议院部分鹰派的极端提案”,因此升级为具有高度现实可能性的战略选项。
二、从“制裁俄罗斯”到“制裁与俄贸易国家”:不断抬高的战略底线
该法案的核心变化,不仅在于俄乌战场,更在于美国试图“重写国际规则”。
以往逻辑:制裁对象为“敌对国家”
传统美国制裁逻辑通常将某一国家认定为“威胁”或“敌对”,进而实施金融制裁、出口管制、资产冻结、技术封锁乃至二级制裁,如对伊朗、朝鲜、委内瑞拉、古巴及部分东大企业所采取的措施。
![]()
当前转向:制裁对象扩展至“与敌对国家有贸易往来的第三方”
此次立法关键在于,不仅制裁俄罗斯,还将制裁所有与俄罗斯保持商业往来的国家。
这显示出,美方已意识到仅制裁俄罗斯本身已难以实质性削弱莫斯科的财政与战争能力,因此将施压力度延伸至仍与俄进行贸易——尤其是能源贸易的第三方国家。
潜在受影响者包括:
试图在美俄之间维持“中立”或“多边平衡”的国家;
希望通过购买俄罗斯能源获取成本优势、缓解通胀压力的经济体。
这些国家都可能成为美国“按需敲打”的对象。
“500%关税”:不仅是经济手段,更是政治威慑
500%的关税在经济学上近乎等同于“禁止进口”,不仅将彻底消除相关商品的价格竞争力,还将严重冲击相关企业和产业链。
而“最高500%”的设定赋予美方极大的执行弹性——可针对特定国家、商品或时间点,灵活调整税率,以实现杀鸡儆猴或长期施压等不同战略目标。
这显示,关税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工具,而是高度武器化的地缘政治手段。
三、为何是此时?美国着眼的不只是当下,更是未来秩序
理解该法案及特朗普的立场,需将俄乌战争、美元霸权、全球能源格局等一起共同考量。
俄乌战事拖延:美国从“耐心”转向“焦虑”
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美国联合盟友对俄实施了多轮金融、能源与技术制裁,试图通过价格上限机制、SWIFT排除等手段削弱俄罗斯战力。然而,俄罗斯经济并未崩溃,其能源通过亚洲、中东等渠道继续出口,部分国家甚至借此获得折扣能源,增强自身制造业或财政韧性。
美国因此意识到,仅制裁俄罗斯已不足够,必须将压力延伸至仍购买俄能源的第三方国家。
能源是俄罗斯财政命脉,也是全球工业的“血管”
俄罗斯财政与军费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对美国而言,继续购买俄能源的国家等于“间接为克里姆林宫输血”。因此,制裁这些买家,等于切断俄方的经济动脉。
而对全球供应链而言,能源价格与供应稳定是工业成本与通胀预期的核心。
一旦对购买俄能源的国家大规模加征惩罚性关税,将重塑全球能源与制造业格局,重新划分哪些国家可享受廉价能源、哪些必须承受高成本体系。
![]()
四、谁将被推上“火线”?潜在受影响的国家
该法案所针对的是与俄罗斯有商业往来——特别是能源采购——且被美方认定为“未积极支持乌克兰”的国家。潜在目标范围广泛,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圈:与俄罗斯关系密切、依存度高的国家
包括部分前苏联国家、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个别中东国家,以及长期高比例进口俄罗斯石油、且在联合国等场合常与西方立场相左的国家。这些国家本就面临西方政治压力,被纳入制裁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圈:试图在俄乌问题上保持中立的“中等国家”
这些国家不愿完全追随美国对俄敌对政策,又希望维持与西方关系,同时出于成本与能源安全考量维持对俄贸易渠道。对美国而言,这类“骑墙者”是重点施压对象,可通过关税与金融手段迫使其在冲突立场上向美靠拢。
第三圈:与俄有关键技术、军贸或资源合作的大型经济体
部分国家在军事、核能、航天、资源等领域与俄罗斯保持合作,或将其视为制衡西方的战略支点。美方强硬派认为,任何将俄视为伙伴的行为都应付出经济代价,500%关税正是悬在这些企业与产业链之上的利剑。
![]()
五、被改写的不仅是关税,更是“中立”的生存空间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该法案最危险之处在于其试图消灭“中立国”的生存空间。
过去:左右逢源、多方平衡的可行策略
在冷战后至全球化高峰期,不少国家通过同时与美国保持金融安全合作、并从俄罗斯等国获取能源与资源,在大国之间实施“多边平衡”,争取最大发展空间。
未来:中立成为高成本选项
若美国以关税与金融体系惩罚那些继续与俄贸易却未在乌克兰问题上表态的国家,则“中立”将不再是舒适选项,而成为高风险的夹缝地带。
许多国家将被迫做出选择:要么进一步向美国靠拢并接受其政治与安全条件,要么转向其他多边框架,彻底放弃争取华盛顿认可的幻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