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吉米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文章开头,先跟大家预告下:
11月25日(周二)中午12点,我会给大家带来“1天不到1元实现口语自由”的「AI口语外教——口袋领航APP」,大家一定要点好预约!
划重点!来我直播间下单还加增5年学习时长,加赠福利截至11.29日官方会全面取消,这是最后一次加赠机会,还有超多丰厚礼赠,千万别错过。
下面是今天的正文。
![]()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文章
很多姐妹在那篇文章下面留言,说找到共鸣啦。
现在的确经常带着孩子去爬山、逛公园、骑行……
从这些留言里,我也隐隐感觉到,大家的心态貌似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
前些年,ji娃风比较盛行的时候。
大家都在拼命卷自己家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
N个兴趣班,骑马、射箭、冰球、垒球、棒球、钢琴、跳舞、画画
每个父母心中都有一个天才梦,恨不得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文武双全无所不能。
每个周末,孩子们就跟赶场儿似的,在各个兴趣班之间奔波辗转。
我还见过,那种因为兴趣班之间的间隔太短,孩子的午饭只能在车上解决的。
感觉那时候的父母和孩子,仿佛都在参加一场育儿“军备赛”。
生怕自己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股ji娃风渐渐变小了。
这两年,我身边的很多家长,悄悄砍掉了那些华而不实的兴趣班,只保留了一些孩子非常喜欢的,或者是对学习有帮助的。
留出更多的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里去嬉戏玩耍,到田间地头去尽情奔跑。
有人说,这是一种养育方式的回归,好像回到了我们小时候。
还有人说,这是现代父母在养
“老式小孩”。
![]()
卷不动的中产家庭,
开始养“老式小孩”了
我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姥姥家。
因为姥姥家就在京郊的农村,有大野地和菜园子。
每次,我都要和妈妈一起骑自行车经过一个很长的大坡,再走一段小路,才能到姥姥家门口。
但每次骑行在那条路上,心情都是欢欣雀跃的。
因为到姥姥家就可以见到几个最喜欢的小伙伴了。
我们一起在村子里到处疯跑,上树爬墙,玩各种好玩的游戏。
有时候玩得比较疯,身上被磕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但依然乐此不疲。
那种快乐,是在其他任何一场景里都很难找到的。

图源网络
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同事曾说,现在回想起来,她的童年,过得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
春天可以摘野花、夏天可以踩溪水,秋天可以蹦谷垛,冬天可以打雪仗。
和小伙伴们一起跳大绳、踢毽子、玩滚圈、捉迷藏,比赛奔跑。
一直玩到天黑,被妈妈全村大喊着叫名字,依然不想回家。
虽然,衣服脏了,脸也晒黑了,偶尔还会因为作过头被爸妈打一顿。
但那时的自己,活得像个小太阳,永远热气腾腾。
现在的娃,玩具堆成山,却少了在泥土里打滚的快乐。
以前的我们,物质简陋,却拥有“精神富翁”的童年。
而且被糙着养大的小孩,身体也倍儿棒,抗打、抗压、抗病毒,还不容易抑郁。
![]()
图源网络
这可能也是这代父母想养“老式”小孩的原因吧。
虽然不能完全复刻我们小时候的生长环境。
但是,也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多体验一下自然纯朴的生活。
有的家长会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去孩子去乡野间撒欢。
爬山徒步、田埂追蝴蝶、泥地里打滚
偶尔磕磕碰碰也没关系,主打一个皮实抗造,不脆皮。
也有的家长会利用寒暑假,把孩子带回农村,去体验一段真正的乡村生活。
广阔田野是游乐场,鸡鸭猫狗是玩伴。
我看有的妈妈说,每次带孩子回农村都是一次治愈之旅。
孩子们可以在草地上打滚,在小路上追鸡,在溪流中抓鱼。
菜园里的蔬菜,水灵灵地就被端上餐桌。
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舒展,那些积攒的焦虑,被风一吹就散了。
![]()
图源网络
还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玩起了进阶版:挖野菜、生火做饭、甚至… 种菜养鸡!
在农村待一段时间,孩子的头不疼了,心情好了,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
图源网络
都说时尚是个轮回,养育方式好像也有一个轮回。
以前大家都讲究精致育儿,现在又开始回归过去的“糙养”模式。
还有人把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叫
“老品种小孩”“中华田园娃”
不管是什么娃,但意思都差不多。
所谓的“老式小孩”不是土,也不是low。
而是拥有自由生长的野性 + 探索世界的好奇 + 拥抱自然的活力。
是能在泥土里打滚,身心舒展,能量满满的活力小孩。
![]()
不管养哪种小孩,
适配的就是最好的
为啥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热衷于养“老式小孩”了?
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可能就是下面两个:
1、看清现实:我的娃,就是个普通孩子
据说,每个老母亲的认知,都逃不过这四部曲:天才幻想→普通怀疑→挣扎抗拒→最终认命。
小学三年级以前,父母还对孩子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
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也开始认清现实,接受自己的孩子就是个普通人。
![]()
面对外面世界的疯狂内卷,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很难跟上节奏。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停下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节奏。
2、看开未来:
学历贬值,开始探索新的可能性
这几年,AI的出现,学历的贬值,让大家意识到。
我们以前一直坚持的,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有个好前程,这条路子不一定能行得通了。
与其在一条路上卷到死,不如,边走边看,探索更多可能性。
毕竟,人生不是单选题,而是开放题。
好身体、好心态、探索力、生存力…这些,也是未来的“硬通货”!

当然,也必须说一句,无论是养老式小孩,还是新式小孩,都只是一种选择。
不是说老式小孩就一定好,新式小孩就不好。
也不是说,卷学习就是错,不卷学习就是对。
而是每个家庭,根据孩子的情况、家庭的条件,做出的一种和自家情况更适配的一种选择。
如果孩子是学习型选手,
比较适应现在的教育模式。
那就
让孩子
好好学习,
这可能还是目前最适合大部分孩子的路子。
但如果孩子
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儿,
那不如先让孩子有个好身体,好心态。
帮孩子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而且,有时候,这两种生活状态也不是完全对立的。
养老式小孩也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学习,养新式小孩也不意味着只能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
我们也可以在这两种状态之间时常切换。
学习时专注,放空时撒野,让娃在张弛有度里,长出“反脆弱”的筋骨!
![]()
图源网络
总之,在教育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大家的选择也逐渐多样化。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为孩子铺设一条完美的路。
与其纠结哪条路更好,不如根据孩子的个性,为TA提供适配的成长化境。
教育的终点,不是将孩子推上虚无的巅峰,而是让
TA在自己的道路上,扎根生长,走得坚定而长远!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