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剧剧王,你知道我说哪一部

0
分享至

莫沫

《大明王朝1566》,豆瓣9.8分,国剧剧王。


在中国影视剧的版图里,历史正剧始终占据着一个近乎神圣的生态位。

因为它从来不仅仅是大众娱乐的通俗载体,更是一个复杂的公共空间,承载了对民族记忆的重构、传统政治哲学的思辨,以及时代社会心理投射。其他任何剧种,都没有这么严肃的功能。可能这和历史在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有关。

回顾中国历史剧数十年的演进,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识出三个阶段的美学和意识形态发展浪潮。

第一阶段可概括为古典主义的再现时期,以1994年版的《三国演义》为代表。这一阶段的创作核心特征在于「忠实」,致力于将古典文学经典与官方正史记载,进行尽可能准确的视觉化转译,尤其强调服化道等历史细节的考究与宏大叙事场面的铺陈。


《三国演义》

此时支配创作的历史观本质上是传统道德史观的延续,人物塑造带有浓厚的戏曲脸谱化色彩,忠奸善恶分明,历史在此被视为一套既定的、不容置疑的英雄传奇与道德教义。

第二阶段则以1999年播出的《雍正王朝》为里程碑式的转折点,标志着历史剧进入了政治实用主义的寓言时代。


《雍正王朝》

这一时期的创作不再满足于对历史的复述与再现,而是积极地通过历史叙事来借古喻今,其核心主题聚焦于改革的艰难、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以及大国治理的内在逻辑等现实议题。

历史人物开始被赋予现代政治家的思维与行动模式,剧情整体服务于一种具有强烈现实主义关怀的宏大叙事建构。

而至第三阶段,即以《大明王朝1566》的出现为标志,历史剧进入了更为深邃、更具批判性的结构主义反思时期。这部剧彻底抛弃了此前作品中对强权人物的暗中歌颂,或对太平盛世的单纯向往,毅然转向对封建帝制本身结构性病理的冷峻解剖与系统性呈现。


《大明王朝1566》

它不再致力于寻找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英雄式人物,而是以一种近乎残酷的诚实,向观众展示了导致所有社会政治问题,最终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的系统性死结与制度性困境。

也许这不能称为一个阶段,因为《大明王朝1566》更像一个孤例。

《大明王朝1566》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评价,根本在于它完成了一次彻底的历史剧范式革命。

刘和平别具匠心地选择了一个并未发生大规模对外战争、在表面上看非常平庸的历史年份——嘉靖四十五年作为全部故事的切入点。


它完全抛弃了传统历史剧那种「史诗」般的激昂叙事基调与英雄主义情感动员,转而以一种冷静残酷的笔触,为摇摇欲坠的大明帝国撰写了一份详尽无比的病历。

这种从歌颂大历史的宏大叙事,向剖析帝国肌体内部潜规则运行与深层结构矛盾的决定性转变,使得该剧在哲学立意和历史洞察上,彻底超越了绝大多数同类作品,进而成为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运作逻辑的影像百科全书。


要更为精准地界定《大明王朝1566》的独特历史地位,可以拿它和刘和平的前作《雍正王朝》进行一场深入的文本对勘。

这两部杰作实际上代表了中国历史剧创作中,两种截然不同乃至根本对立的历史哲学:前作体现的是法家逻辑主导下、强调个人意志与能力的英雄史观,后作则呈现出一种道家思想与马基雅维利主义交织之下、洞察系统约束的系统决定论。

在《雍正王朝》的叙事宇宙中,其核心戏剧逻辑是清晰的人定胜天。剧中的雍正皇帝被塑造为一位孤独而坚定的悲剧英雄,他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勤勉、冷酷与巨大的个人牺牲,去对抗整个庞大而惰性的官僚既得利益集团,并最终成功地延续了王朝的生命。


《雍正王朝》

这种叙事模式在其底层逻辑上,隐含着一种对明君的深切渴望与信赖,暗示只要出现一位足够强大、足够英明,且意志坚定的最高统治者,体制内存在的种种弊端与深层问题终究是可以被局部修正乃至彻底解决的。

然而,《大明王朝1566》则向我们展现了一种令人窒息的系统决定论图景。剧中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其在政治权术上的老辣程度、对官僚系统操控的精妙程度,以及其个人智力水平,丝毫不见得逊色于雍正,甚至在某些层面显得更为高超。


《大明王朝1566》

但吊诡之处在于,正是这样一位精于权谋的皇帝,其所统治的帝国却依然不可挽回地滑向全面衰败的深渊。

这其中最关键的差异在于权力的性质与边界:在《雍正王朝》的叙事里,皇权被视为改革唯一的、也是最强大的发动机;而在《大明王朝1566》的深刻剖析中,皇权本身已然成为帝国之内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正是其无节制的私欲与挥霍,构成了国家财政枯竭的终极根源。

嘉靖皇帝在剧中实际上扮演了双重角色——他既是政治游戏规则的最终裁判员,同时又是游戏中占据绝对优势的运动员。


这种根植于制度顶层的结构性矛盾,从根本上决定了任何自下而上的道德改革,比如海瑞所秉持的理想主义,或任何自上而下的技术性修补,比如张居正推行的行政改革,最终都只能沦为裱糊匠式的、延缓最终崩溃的徒劳工作。

进一步具体到改革本质的呈现上,两者的差异更为显著。

《雍正王朝》中所推行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政策,在剧中主要被描绘为利国利民、充满正义性的壮举;而《大明王朝》中作为核心情节推动力的改稻为桑这项基本国策,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与财政骗局。它的本质是皇室与中央权力集团为了填补自身挥霍所造成的巨额财政亏空,而对江南地区百姓发动的系统性、掠夺性的经济开发。这种对政策阴暗面的赤裸展示,彻底解构了皇恩浩荡的传统叙事。


《大明王朝1566》在历史哲学上的另一项重大突破,在于它彻底打破了传统历史叙事中非黑即白的「清浊」二元对立模式。

剧集以惊人的深刻性揭示出,在绝对的皇权专制逻辑统摄之下,所谓的清流与奸臣在本质上乃是同构的,他们共享同一套权力运作的逻辑。

剧集毫不留情地剖析了清流集团内在的虚伪性与历史局限性。以徐阶、高拱、张居正为代表的清流士大夫集团,虽然在具体的政治路线上与严嵩父子势同水火,但在实际「倒严」的政治斗争过程中,他们同样可以为了最终的胜利而不惜牺牲底层百姓的基本生计。例如为了在政治上打击严党,他们默许或间接导致了毁堤淹田这一巨大悲剧的扩大化。


这种对清流误国乃至清流亦恶的无情展示,在《雍正王朝》中虽已有端倪,比如对清流领袖李绂的某些刻画,但从未达到《大明王朝1566》这般系统、彻底乃至令人绝望的哲学高度。


《雍正王朝》

它雄辩地指出,当一切政治斗争的终极目标,仅仅局限于争夺皇帝一人的宠信,而非致力于任何根本性的制度建设时,那么所有表面上的道德优越感,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蜕变为另一种更为精致、也更具欺骗性的权力斗争工具。

《大明王朝1566》最为深刻的历史洞见,或许在于它对「家天下」这一抽象概念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实体化、具象化展示。


《大明王朝1566》

不同于其他历史剧中那个模糊、中性的朝廷概念,本剧赤裸裸地、一笔一笔地为我们算清了皇室的庞大开支是如何直接地、一刻不停地吸干整个国家的财政血液。

嘉靖皇帝在剧中,首先不再是国家的公仆,而是朱姓皇族的总族长。全剧最核心的矛盾——国库的空虚,本质根源恰恰在于皇帝个人及其家族毫无节制的挥霍需求。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大明王朝1566》之所以被誉为教科书级典范,是因为创作者完全摒弃了简单化的性格刻画与道德评判,转而从社会学的阶层分析与政治学的身份认同角度,去精心构建每一个角色。

剧中的核心人物,不仅是一个个鲜活的文学个体,更构成了明代中晚期政治生态中各种力量与阶层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行为逻辑,深深植根于其社会位置和政治身份。

陈宝国所饰演的嘉靖皇帝,无疑是中国影视剧历史上最为复杂、立体的帝王形象之一。


其「无为而无不为」的统治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嘉靖皇帝虽深居西苑二十年不上朝,却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的特务机构,如锦衣卫、东厂,和成熟的票拟批红制度,实现对帝国全局的绝对掌控。


剧作成功地将道家「无为」思想的精粹,具象化为一种极高明而极险恶的政治权术——通过刻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刻意制造信息的不对称,从而驱使臣下们陷入无休止的相互猜忌与动态制衡之中,最终确保皇权在任何时候都处于绝对安全且不受挑战的至高位置。

与此同时,剧集还通过多次展现嘉靖皇帝亲自查账的细节,精心刻画了他精算师式的政治人格。他真正关心的并非儒家的道德人心或百姓的福祉,而是帝国财政体系中每一笔银子的具体流向。


他之所以能够长期容忍严嵩父子的贪腐,并非昏聩,而是基于一种冷酷的利益计算——严嵩能够有效地为他搞到钱;而他最终决定启用清流,也并非出于正义,而是因为严党这条敛财的管道拿得太多,已然威胁到皇室本身的利益。

这种将一切政治关系还原为赤裸裸利益交换的逻辑,彻底完成了对封建帝王身上神性光环的去魅过程。

黄志忠所塑造的海瑞形象,则完全颠覆了传统清官戏中那种爱民如子的慈父式刻板印象。他所呈现的海瑞,是一个令人生畏的、甚至在某些时刻显得病态的道德原教旨主义者。


剧集深刻揭示了这种道德的暴力性——海瑞的清廉与刚直,达到了一种近乎绝对的程度,以至于他对自身家庭的冷酷,他的妻女的悲剧命运与此密切相关,恰恰映射出在极端非理性的政治环境下,个体若要坚持某种绝对的道德准则,所需要付出的惨痛人性代价。


更为深刻的是,海瑞的存在对于整个大明官场的运行逻辑而言,无异于一种致命的病毒。无论是贪腐的严党,还是标榜道德的清流,实际上都无法与海瑞这样的人长期共存。

因为海瑞所固执遵循的,是儒家经典教义中所规定的、理想层面的「法」与道德律令;而整个官僚系统实际赖以运行的,则是现实层面那一套圆滑的、充满弹性的潜规则。


海瑞的悲剧性,并不在于他遭受了奸臣的残酷迫害,而在于他被整个文官集团,这里包括那些同情他的「自己人」,在本质上视为异类而加以排斥。

商人沈一石,是《大明王朝1566》中极具原创性与思想深度的角色,也是在同时期其他历史剧中,极少被如此浓墨重彩地加以刻画的市民阶层代表。


通过这一人物的命运沉浮,剧作完成了一次对晚明资本主义萌芽何以必然夭折的经济学分析。沈一石身穿儒服,精通琴棋书画,其财富积累可谓富可敌国,然而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他自始至终都只是一头待宰的「肥羊」。

他的巨额财富缺乏任何法律或制度的根本性保护,其生存策略只能是通过依附于宫廷太监和朝廷权臣来换取短暂的安全。

剧中沈一石在临死前打着织造局的灯笼出行,是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场景。这盏灯笼,象征着皇权所赐予的、极其脆弱的特许经营权,它既是沈一石在商海中纵横捭阖的护身符,同时也成了最终将他引向毁灭的催命符。


沈一石的悲剧命运,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商人阶层始终无法转化为独立政治力量的根本性原因: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超强经济制面前,任何商业资本的积累都无法完成向现代性转化的原始积累过程,其最终归宿,只能是在权力需要时,成为后者最便捷的提款机与财政牺牲品。

这一角色的塑造,对于理解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重农抑商」传统及深层社会根源,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


甚至对于以往剧中常被脸谱化为阴阳怪气、纯粹作恶的太监群体,《大明王朝1566》也赋予了其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人性厚度。

剧中的司礼监被描绘成皇室集团内部一个高度职业化的中层经理人团队。吕芳的深沉老练、杨金水的精明果决与悲剧性忠诚,都显示出极高的政治智慧与复杂的人情味。


他们的「恶」,往往并非源于个人品性的低劣,而是其作为皇帝家奴这一特定身份所必须履行的职责使然。

杨金水为了保全江南织造局的整体利益和嘉靖皇帝的政治脸面,最终选择以装疯卖傻这种自我毁灭的方式承担全部罪责,这种极端的行为方式,展现了太监这一特殊阶层在皇权与文官集团夹缝中求生存的极致悲凉与无奈。


《大明王朝1566》在播出之后长达十年间的命运起伏,也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关于中国媒体受众审美变迁与社会心理转向的绝佳文化样本。

该剧在2007年于湖南卫视首播时,遭遇了收视率上的惨败,平均收视率未能突破0.5%,甚至因收视低迷而未能完整播完即被撤档,在当时被视为一次重大的商业投资失败。

这一挫败源于多重因素的交织:

首先,当时的电视媒介载体本身存在局限。电视剧的主要观众群体以家庭主妇和中老年人为主,线性播出的模式不允许观众回看或暂停思考,而《大明》剧中信息密度极高的台词、大量的潜台词设计以及晦涩的政治隐喻,对于习惯于伴随性收听的电视观众而言,构成了过高的理解门槛。


其次,是它传递的社会情绪与时代氛围发生了严重错配。2007年的中国,正处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夜,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昂扬向上、充满乐观主义的集体情绪。

彼时的观众更倾向于消费《士兵突击》这类励志剧或《亮剑》这类英雄爽剧,从中获取精神激励。


《亮剑》

《大明王朝1566》所弥漫的那种压抑、阴郁、充满末世感的悲凉基调,与当时主流的社会心态格格不入,其对于改革失败与制度性腐败的冷酷揭示,无疑是对当时普遍乐观情绪的一种冒犯。


《大明王朝1566》

然而,时隔十年之后,当该剧在优酷等流媒体平台重新上线,却奇迹般地实现了口碑与影响力的彻底翻身,其豆瓣评分一路飙升至惊人的9.8分。

这一戏剧性的复兴,同样根植于深刻的社会变迁。首先是受众群体发生了根本性的迭代。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受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一代,他们习惯于在碎片化阅读后进行深度的信息整合,而流媒体平台和下载方式,使得集体解读复杂剧情成为一种充满趣味的智力游戏和社群体验。

其次,也是至关重要的,是社会集体心理发生了深刻的共鸣转向。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内卷」与「存量博弈」成为描述当下处境的关键词。年轻一代的观众,开始从《大明王朝1566》所描绘的明代官场生态中,清晰地看到了自身在当代职场中所面临的处境。


剧中的嘉靖皇帝被他们解读为深藏不露、精于算计的「顶级老板」,严嵩被视为善于揽权也善于背锅的「集团高管」,海瑞则成了不谙世故、坚守原则的「技术骨干」,而吕芳、杨金水等太监则对应着公司里承上启下、处境尴尬的「HR或中层经理」。


剧中关于「背锅」、「站队」、「揣摩上意」以及「如何完成不可能任务」的种种描写,被广泛地异化为一套高阶的职场厚黑学与体制生存指南。

这种将严肃历史剧进行职场化解读的倾向,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作品原有的历史严肃性与哲学深度,但它无疑有力地证明了该剧对于人性本质与权力结构洞察的普世性,以及穿越时空的强大解释力。


除了思想层面的深刻性,《大明王朝1566》在具体的叙事技巧与视听美学层面,同样为中国历史剧树立了新的标杆。

该剧的台词艺术被誉为字字珠玑,句句玄机。刘和平大量运用了源自中国传统史笔的春秋笔法和精妙的政治双关语。

剧中官员们在御前会议或日常政务辩论中,往往旁征博引《左传》《孟子》等儒家经典,但真实目的绝非进行纯粹的学术探讨,而是为各自的政治立场与利益诉求披上一层合法性与道德性的华丽外衣。


观众必须小心翼翼地剥离这些经典语句的修辞外壳,才能窥见其底下赤裸裸的权力算计与利益争夺。

若将《大明王朝1566》置于一个更广阔的中国政治文化剧谱系中进行横向对比,其独特的反权谋风格与悲观主义洞察力将显得更为清晰。


通过与《甄嬛传》《琅琊榜》这两部同样现象级的作品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梳理出三种截然不同的权力逻辑。

《甄嬛传》构建了一个高度封闭、资源极度稀缺的权力场域——后宫。它的核心逻辑是「零和博弈」的生存法则,即一个人的晋升必然以另一个人的陨落为代价。


《甄嬛传》

权力的来源高度单一,也就是完全系于皇帝一身,且总量被设定为恒定。剧中人物的一切智谋,其主要用途在于攻击对手、设置陷阱与防御自身,本质上是一种职场达尔文主义的残酷体现。它映射了现代高度竞争社会中个体的生存焦虑,强调的是「适者生存」的冰冷法则,给予观众的是一种「我要赢」的替代性爽感。

《琅琊榜》则呈现了一种高度理想化、浪漫化的权力图景,堪称儒家「内圣外王」政治理想的通俗版表达。


《琅琊榜》

这部剧的核心逻辑是「正义的复归」,权力斗争的最高及最终目的,是为了洗雪沉冤、扶持明君、重建朗朗乾坤。主角梅长苏被赋予近乎全知全能的智慧与信息资源,他对反派的胜利往往呈现为一种智力上的绝对碾压。

这种叙事模式呼应了「大国崛起」背景下,社会精英层面对圣君贤相式治理模式的渴望,它暗示只要有一个足够智慧且道德高尚的精英领袖出现,系统性的不公与邪恶就可以被彻底根除。它给予观众的,是一种「正义必胜」的燃感与效能感。

而《大明王朝1566》则与前两者截然不同,它展示的是一个无人能够逃脱的、令人窒息的系统性死局,其核心逻辑是结构性的死锁。


《大明王朝1566》

剧中的核心矛盾,并非谁当太子或谁获得皇帝宠信,而是那个无处不在、无法填补的国库亏空。上至嘉靖皇帝,下至浙江基层官员,剧中几乎所有主要角色的行为动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如何填补这个财政窟窿相联系。

在这种结构性困境面前,所有人的智谋都显得如此苍白:严嵩的智谋用于拆东墙补西墙的财政腾挪;徐阶的智谋用于隐忍待机、政治投机;嘉靖的智谋则用于平衡各方、维持皇权于不坠。

但没有一种计谋能够真正解决根本性的财政危机与制度性腐败。


这正是其「反权谋」的深意所在——在一种整体性的结构崩塌趋势面前,任何个人的机巧与谋略,最终都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法扭转系统性衰败的洪流。

它给予观众的,并非快意恩仇的爽感或邪不压正的燃感,而是一种深切的众生皆苦的无力感与共情。


《大明王朝1566》在公众口碑与文化地位上所完成的惊天逆转,并不仅仅是自身卓越艺术品质的迟来胜利,它更是一面精准的镜子,映照出中国社会集体心态,在过去十多年间所经历的剧烈震荡。它清晰地标志着,中国最核心的观众群体,在历史认知与社会解读上,正在经历一场从简单的英雄史观崇拜,向复杂的结构性反思模式的深刻转型。

这是一种社会整体认知的成熟。过去的观众习惯于在叙事艺术中寻找明确的好人与坏人;而今天的观众,则更倾向于分析每个人物所处的位置与其行为所受的系统性约束。


9.8分的豆瓣评分,不仅仅是对这部剧艺术成就的褒奖,更是对剧中所呈现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复杂系统论逻辑的集体认可。

观众们理解了,剧中每一个角色都并非天生的善恶化身,他们的行为选择,都有着植根于其社会位置与时代局限的内在合理性。这种认知视角的转变,与当代年轻人在高度科层化、高度体系化的现代社会中日益积累的生存经验与观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也正是在深刻地领悟了体制的坚硬、冰冷与难以撼动之后,剧中主角海瑞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绝对道德勇气,才在当代观众的心中,焕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悲壮的珍贵光芒。海瑞的抗争,并非像《琅琊榜》中的梅长苏那样,依靠超凡的智力与资源去碾压对手;他是以一种近乎偏执的、不计任何个人后果的道德纯粹性,作为自己唯一的武器,毅然决然地撞向那堵体制的南墙。


当代的观众,比2007年的观众更能清醒地认识到海瑞式抗争在现实中的「不可能性」与其必然的悲剧结局。

恰恰是因为在现实的社会生存中,绝大多数人为了生活,只能选择成为小心翼翼的郑泌昌、精于算计的赵贞吉或无奈装疯的杨金水,所以,他们才会在精神世界的层面,对屏幕上海瑞那孤独而决绝的背影,报以最为崇高的敬意与最深切的情感共鸣。


在这个意义上,《大明王朝1566》早已超越了一部普通电视剧关于嘉靖一朝历史的具体讲述,它已然成为一面映照当代中国社会心态变迁的、无比清晰的镜像。

在这部杰作中,权力不再是爽文叙事中可以随意挥洒的金手指,而是一副沉重无比、禁锢着剧中所有人,也深深触动剧外每一个人的历史枷锁。


它拒绝提供廉价的希望与虚幻的满足,而是将历史的复杂性、制度的悖论与人性的深渊,冷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所以它无愧于是国剧剧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出乎意料!继王曼昱后,陈梦也避开跟孙颖莎打比赛,放弃女单一号

出乎意料!继王曼昱后,陈梦也避开跟孙颖莎打比赛,放弃女单一号

侃球熊弟
2025-11-19 17:44:51
杭州官宣取消灵隐寺门票

杭州官宣取消灵隐寺门票

界面新闻
2025-11-19 10:37:00
美国制裁即将生效 俄罗斯原油价格暴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

美国制裁即将生效 俄罗斯原油价格暴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

财联社
2025-11-19 16:11:19
54.3万人取消赴日机票,俄罗斯泰国争抢中国客源

54.3万人取消赴日机票,俄罗斯泰国争抢中国客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9 20:20:05
施一公:这是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发人深省)

施一公:这是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发人深省)

霹雳炮
2025-11-18 20:38:34
击败吴艳妮的 “黑马” 刘景扬是谁?

击败吴艳妮的 “黑马” 刘景扬是谁?

后体工队长
2025-11-19 23:09:38
黄晓明和杨颖的结婚照,当时真是挺大胆的

黄晓明和杨颖的结婚照,当时真是挺大胆的

可乐谈情感
2025-11-20 01:26:37
中日在联合国爆发激战,联合国通告全日本: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中日在联合国爆发激战,联合国通告全日本: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时时有聊
2025-11-19 07:35:18
可耻的是,捅郭伟马蜂窝的是个学生

可耻的是,捅郭伟马蜂窝的是个学生

关尔东
2025-11-19 17:13:25
为什么越南女子劫法场,却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为什么越南女子劫法场,却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历史总在押韵
2025-11-20 00:17:37
男女食堂里亲热:肮脏画面流出,全过程披露,女方一动作令人作呕

男女食堂里亲热:肮脏画面流出,全过程披露,女方一动作令人作呕

博士观察
2025-11-19 10:45:17
加入CPTPP:关乎未来的“高难度闯关”搏杀

加入CPTPP:关乎未来的“高难度闯关”搏杀

墨心人
2025-11-19 19:42:48
中方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外交部: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

中方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外交部: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9 17:41:46
日官员沉默离华,日媒称中方一个举动罕见,这次会谈信息有点多

日官员沉默离华,日媒称中方一个举动罕见,这次会谈信息有点多

之乎者也小鱼儿
2025-11-19 15:50:30
荷兰政府:已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

荷兰政府:已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

半导体产业纵横
2025-11-19 18:27:31
排面!40岁C罗造访白宫+微笑握手特朗普,美国总统宣布:他是GOAT

排面!40岁C罗造访白宫+微笑握手特朗普,美国总统宣布:他是GOAT

我爱英超
2025-11-19 07:10:18
中日关系高度紧张:大量中国游客赴日!网友:富士山下都是中国人

中日关系高度紧张:大量中国游客赴日!网友:富士山下都是中国人

大国纪录
2025-11-19 15:52:44
请做好充分准备,世界即将变天!

请做好充分准备,世界即将变天!

水木然
2025-11-17 23:56:09
韩媒警告:一旦东亚开战,韩国导弹将降落北京,同时摧毁中国海军

韩媒警告:一旦东亚开战,韩国导弹将降落北京,同时摧毁中国海军

优趣纪史记
2025-11-20 00:06:12
浙江16岁小将陈妤颉夺女子200米冠军,成为本届全运会双冠王

浙江16岁小将陈妤颉夺女子200米冠军,成为本届全运会双冠王

懂球帝
2025-11-19 20:44:03
2025-11-20 04:12:49
虹膜 incentive-icons
虹膜
中国最专业的电影自媒体
5442文章数 167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惊呆了!外国画家如何颠覆水浒108将的形象?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重磅!中金公司拟收购东兴与信达证券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教育
手机
数码
房产
公开课

教育要闻

lsa伦敦占星学院是什么

手机要闻

OPPO Find X9系列海外卖爆!销量接近上代2倍

数码要闻

猫头鹰黑化版散热器风扇来袭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