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如果您对本人的作品感兴趣,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您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曾誓死不当亡国奴,立志收复失地、打回东北老家去,然而却倒在湖北抗战第一线,这说的是东北军抗日英烈朱鸿勋将军。
誓死不当亡国奴
朱鸿勋1899年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曾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后进入东北讲武学堂第六期学习,毕业后加入张作霖的奉军,历任连长、参谋长、营长、团长、第130师师长,后因治军有方,声誉斐然,晋升为第53军副军长兼第130师师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忠实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东北军大部不战而退,短短4个多月,东北沦陷。
对东北的快速沦陷,朱鸿勋痛心不已。
1933年1月,日军进犯山海关,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拉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时任第130师师长的朱鸿勋积极参加长城抗战。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富有爱国心的朱鸿勋多次对其带领的130师官兵灌输这样的道理:打了胜仗别骄傲,打了败仗别气馁,要有爱国之心,誓死不当亡国奴,发愤图强,就可转败为胜,收复失地,打回老家去。
后来,第53军转战于河南、山西、湖北等地,完成迟滞日军沿平汉线南犯的任务。朱鸿勋严谨布阵,临危不惧,虚心纳谏,不为寇慑,为稳定军心、稳住战局做出了贡献。
![]()
抱病作战拱卫武汉
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第53军奉命开赴湖北麻城、黄陂附近,布防在长江南岸阳新县迤西地区,担任拱卫武汉外围任务,保卫湖北通往湘、粤的要道。
9月中旬,日军精锐部队的博田混成旅团恃其陆空优势,向三溪口猛烈进攻,企图一举突破中国军队防线,切断粤汉路,使守卫武汉的军队无路可退。。
第130师奉命在三溪口设防,阻击日军。
130师官兵多为北方人,初到江南地区,水土不服,患“打摆子”的人占三分之一,战斗力明显下降。师长朱鸿勋也身染疾病。
在这种紧张危急的情况下,朱鸿勋无丝毫退却之心,带病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朱鸿勋率部在三溪口、花犹树、双岗口一带与敌人激战7昼夜,延缓了日军西进,为武汉守军撤退赢得了宝贵的7天时间。
![]()
折戟湖北藕池口
1939年春,第53军在南县、华容、安乡方面担任洞庭北部湖防。朱鸿勋率130师担任江、湖防务任务。
期间,虽没有打过大仗和硬仗,但朱鸿勋派出常常小部队主动出击,在江北一带肃清小股敌伪,袭击洞庭湖东岸的城陵矶、白螺矶等数个敌人据点等,甚至威胁到粤汉路上日军的重要据点岳阳,给予敌人以一定程度的打击。
1939 年末,朱鸿勋派389团副团长魏宏烈率一个加强营到洞庭湖东岸袭击敌人,战果较丰。
朱鸿勋师的顽强抗战,激怒了敌人,开始对中国军队实施报复。
1940 年12 月29 日,日军出动数架飞机轰炸藕池口130师前方指挥部。
朱鸿勋一面指挥对敌作战,一面照顾别人进入隐蔽部。突然,一颗炸弹击中了蹲在散兵坑里的朱鸿勋师长,夺去了他年仅41 岁的生命。
朱鸿勋牺牲后,130师部专门召开追悼会,国民革命军参谋总长兼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亲临吊唁。
因战事原因,朱鸿勋的遗骨被掩埋于重庆南山复兴村(今日黄桷垭镇新力村)。1941 年3 月,朱鸿勋被追晋为陆军中将。
![]()
结语
朱鸿勋将军以其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他的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一页。
为了纪念朱鸿勋将军的贡献,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多次举行纪念活动,并在一些地方建立了纪念碑和纪念馆。他的精神也激励着新一代中国人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而努力奋斗。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