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秦卫华科研团队等在《Zootaxa》上发表我国蟋蟀科一新物种——大嘴毛蟋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再添新成员。
![]()
新种大嘴毛蟋Capillogryllus megastomus(A)以及同为西藏日喀则地区分布的刺突毛蟋C. spinae(B)和袁氏毛蟋C. yuani(C)的生态照(引自:Ma, He & Wang, 2025)
2025年6月,秦卫华科研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在西藏日喀则吉隆县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该新物种。经国内蟋蟀科分类专家——陕西师范大学马丽滨教授鉴定,确认为毛蟋属新种。根据巨首大嘴的显著特征,专家将其命名为大嘴毛蟋Capillogryllus megastomus。新种模式标本现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植物博物馆。
秦卫华介绍,大嘴毛蟋形态特征显著,雄性长有罕见的巨首大嘴,明显区别于毛蟋属现有的其他种类。毛蟋属目前只在中国分布,是我国特有属,共有斧须毛蟋C. dolabripalpis、细须毛蟋C. exilipalpis等4种,本次发现的大嘴毛蟋是这个属的第5种。
毛蟋属昆虫是直翅目蟋蟀科的重要类群之一,属杂食性昆虫,在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能量传递、生态平衡维持及生物协同进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不仅充分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昆虫资源的丰富性,也进一步扩展了自治区生物物种名录,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秦卫华说。
据悉,该研究得到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本级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试点(吉隆县第三期)”支持。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
(来源:光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