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西秀区七眼桥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编排的舞蹈《铁路修到苗家寨》在贵州省首届“多彩童声·快乐畅享”少儿歌谣创作征集传唱活动集中展演暨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文艺汇演上大放异彩。在这场汇聚全省各市州精选节目的艺术盛会中,这支融合苗族文化与时代发展的舞蹈,不仅代表安顺市展现了乡村孩子们的艺术才华,更成为我市积极推动少年宫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生动缩影。
“当初为什么选择‘铁路修到苗家寨’这个主题?”“想让孩子们用舞蹈讲述家乡的故事,舞出家乡的美。”面对提问,七眼桥小学代理副校长刘颖娓娓道来。舞蹈音乐的原曲由张启贤老师创作,以苗族芦笙调为核心旋律,既保留了民族音乐的根脉,又融入了“铁路建设”的现代意象,描绘了苗家寨从“出山难”到“寨寨通火车”的历史变迁。舞台上,孩子们用最纯真的肢体语言,将铁路工人开山劈石的艰辛、火车轰鸣而来的喜悦巧妙融合,最终绘成了他们心中家乡最美的模样,那便是传统与现代交织、汗水与欢笑同在的崭新图景。
![]()
从编排到入选省汇演,这段路程并不轻松。
刘颖介绍,这个节目排练历时一个多月,排练之初,零基础的学生肢体协调能力比较弱,苗族舞蹈特色动作的精准呈现更是难点。老师们创新采用“游戏式”教学,将队列练习转化为“小火车”模仿游戏,把复杂动作拆解成简单步骤,逐步融入苗族舞蹈的颠簸、摆手、翻腕、踢腿等元素。“我们学校场地条件有限,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刘颖感慨道,“孩子们很珍惜每一次上台的机会,放学写完作业后,大家都坚持复习舞蹈动作,力求将最好的演出呈现给观众。”
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是教育的载体。
![]()
“这个节目带给学生的,远不止舞台上的掌声。”刘颖说,对苗族学生而言,增进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学生,则是跨文化理解与尊重的契机。通过排练和表演这个节目,孩子们学会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成就,而舞蹈中“铁路”这一意象,悄然在孩子心中种下“走出村寨,连接世界”的梦想。
五年级学生翁铭泽在舞蹈中扮演“铁路佳音传递员”。她主动报名参演的背后,是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知。“以前妈妈赶集摆摊,凌晨五点就要骑三轮车赶路,风吹日晒一整天也赚不了多少钱。”翁铭泽说,如今交通便利,游客增多,妈妈的生意越来越好,生活的改善让她对家乡发展充满自豪。
![]()
“此次入选省汇演,是对这群乡村孩子才华与梦想的肯定。”刘颖告诉记者,接下来,学校将深耕本地文化,把屯堡地戏与现代说唱、舞蹈相融合,打造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特色课程。“我们要让屯堡文化在孩子们的舞步里得到活态起来,让他们带着家乡的印记,跳出最自信的模样。”
乡村少年在省级舞台上的璀璨绽放,正是我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这些扎根于泥土的文艺种子,不仅为农村孩子搭建了通向远方的桥梁,更让他们在起舞的每一个瞬间,诠释着家乡最美的模样。
声明
以上信息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胡典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