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音乐学院的学生在表演中。
哈尔滨音乐学院的学生在表演中。
哈尔滨音乐学院的学生在表演中。
学院联合承办“中国民歌知多少”专场音乐会。
哈尔滨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中国之舞》。
大型民族交响合唱《大国粮仓》。
□张诗悦 本报记者 赵一诺
初冬的北京,国家大剧院华灯璀璨,一幅北国风情的壮丽音乐画卷徐徐铺陈——11月18日,哈尔滨音乐学院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北国华章》在这里隆重奏响。
作为第18届“春华秋实”全国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的重要场次,音乐会由著名胡琴表演艺术家宋飞、姜克美联袂领衔,著名指挥家叶聪执棒,著名音乐家田青导聆。8首植根黑土地的原创作品,完成了从地域风情到民族情感的升华,让首都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迸发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作为扎根北疆的高等音乐学府,哈音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宏大主题融入音符、化入旋律、渗入育人全过程,探索出一条具有音乐院校特色的“铸魂”之路。
根植厚土 以艺术创新传承民族文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自历史的传承。
“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已沉淀为龙江人厚重的红色记忆。2025年8月,哈音国家艺术基金原创歌剧《霜晨月》主创团队专程到牡丹江八女投江纪念馆采风,肃穆凝望眼前的文物,成员们仿佛听到了穿越八十余载时空的抗战精神回响。在林口县烈士殉难地,他们聆听了县委党史特邀研究员于春芳老人对那段烽火岁月饱含深情的讲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在于深植中华文化的沃土。”《霜晨月》项目负责人、制作人谢艳丽教授感触很深:“来到英雄的殉难地,我们才真正触摸到了创作的灵魂。这种来自现场的震撼,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
团队成员把纪念馆里的肃穆、采风途上的震撼、与专家访谈获得的感动,全部带回排练厅。在这里,“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它化作了英雄胃中的棉絮、家书上的泪痕和江水中永不消散的壮歌,通过艺术的转化,变得可感、可知、可泣。
这样的精神淬炼,早已融入哈音的育人血脉。该学院构建“龙江音话”特色课程体系,将红色音乐、民族音乐等融入教学。彰显龙江文化特质的舞蹈作品《奔留》成为黑龙江省唯一入选2025年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演节目。
创新“音乐+思政”育人模式,打造沉浸式“音乐党史课”,创新推出的“光辉历程 华彩乐章”音乐国史课,将理论宣讲与艺术呈现完美融合,这是哈音人教学和艺术创作的核心思想。学院还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以系统的教育实践,让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艺术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让民族团结的乐章,在青春的旋律中代代相传。
浸润人心 以多元实践凝聚思想共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自中华大家庭的融合。
“这首《潺潺畲韵》,让我们听到了畲族音乐的当代生命力。”2025年6月,在哈尔滨音乐学院官方“聆听高雅”栏目中,管弦系青年教师王宇通过向学生们讲解富含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增强他们对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
2025年5月,一场特殊的培训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开班。哈音30名骨干教师及统战干部赴京,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文化进首都暨统战成员理论培训班”学习。五天培训中,既有权威专家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政策的系统讲解,也有香山革命纪念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的实地研学。“五天的学习,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时代命题。”一位参训教师在结业分享中表示。
这样的思想淬炼,最终在艺术舞台上绽放光彩。培训期间,学员们与中央民族歌舞团联袂,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献上了一台“身在最北方 心向党中央”文艺汇演,其短视频浏览量突破10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反响。演出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干部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统战工作,走出了一条将理论武装融入艺术熏陶的特色路径。
美美与共 在服务传播中拓展工作格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需要扎根于民间和基层的沃土。
在齐齐哈尔江桥抗战纪念馆,一场“师德大讲堂”主题教育正在进行。教师们深受抗战精神感染,即兴表演了《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我爱你中国》等节目,参观在“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响亮口号中结束。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教师们亲眼见证了党的惠民政策如何让少数民族村寨焕发新生。
深入基层的实践,让教师们将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院成功承办第37届“哈夏”音乐会“中国民歌知多少”专场,促进民歌普及与文化交流;举办“青春音乐力量”十一所音乐学院联合音乐会,以《黄河》等经典曲目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唤起民族集体记忆;打造大型民族交响合唱《大国粮仓》,赞美龙江担当,关切人类命运。
哈音人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将艺术的舞台延伸到国际舞台。2025年2月17日,第十八届索契国际音乐节专场音乐会上,学院民乐系青年教师张婉嫕以一曲《春江花月夜》惊艳全场。音乐节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巴什梅特先生说,作品《春江花月夜》极具中国古典美和东方浪漫神韵,让他对中国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哈音民乐演奏家们深度合作。
立足龙江,放眼全国,走向世界。哈音人以音乐为桥,不断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度和深度,奏响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强音。系列举措彰显哈音以音乐艺术服务社会、凝聚人心,民族团结的乐章已在更宽广的维度回响。哈音人用实践证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有扎根基层的为民情怀,也要有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当艺术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生根发芽,一曲美美与共的团结乐章,正伴随着新时代的节拍,传唱得愈加嘹亮。
本文图片均由哈尔滨音乐学院宣传统战部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