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星湖,
不仅是自然馈赠,
更是肇庆人民用双手
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的成果。
![]()
![]()
![]()
△碧水蓝天的星湖。梁亮、西江1号、吴勇强 摄
守护好这份几代人接续奋斗的宝贵遗产,
成为星湖管理人刻在骨子里的责任。
现任星湖风景名胜区七星岩管理处
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的李世伟,
正是其中一位承前启后的守护者。
过去31年,
他亲历了星湖从清澈到污染、
再到科学治理重现生机的全过程。
![]()
△李显才 摄
作为一名星湖守护者,
李世伟始终坚信
“开发必须保护先行”,
并以实际行动协调着
人与自然、景区与城市的关系,
让星湖不仅是一座风景名胜,
更成为几代人接续奋斗的
生态实践与精神栖息地。
初遇星湖:立下守护之志
1994年,
从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后,
24岁的李工回到家乡,
来到了星湖景区工作。
“尽管我是肇庆德庆人,但之前从没到过城区,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星湖。”时隔31年,李工对首次见到星湖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
在他看来,星湖景区灵山秀水、风光秀美、小巧玲珑,镶嵌在肇庆城区中央,让肇庆拥有山、湖、城、江良好的城市格局和人居环境。“这一方面意味着星湖的美景张眼可见、触手可及,同时也意味着它的生态极易受到城市的影响,特别脆弱,必须以保护为主。”
![]()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在随后的工作中,
从前辈和同事的口中,
李工逐渐了解到星湖的历史——
星湖前身是古西江河道余沥形成的一片低洼塱地,因长期未经整治而导致水涝旱灾非常严重。1955年起,肇庆人民开展了浩浩荡荡的全民建设星湖工程,将原有低洼湖塘建成了秀丽动人的星湖风景区,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奠定了肇庆中心城区“山湖城江”的城市发展格局。
![]()
△50年代治水前的七星岩(罗文生拍摄、罗晓端提供)
“在建国初期一穷二白、
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干部群众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
甘于奉献,
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为星湖建设默默奉献、无私付出。”
前辈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李工,
也让他更加明白肩上的责任。
![]()
![]()
△以上2图为1985年的星湖。沈建平 摄
他深知,
今天的星湖不仅是自然馈赠,
更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成果。
保护好星湖的生态环境,
就是守护城市发展的根基与灵魂。
![]()
△李显才 摄
见证星湖:湖水再次清澈
“星湖景区容易受到城区影响,
开发必须保护先行。”
——在星湖景区工作时间越长,
李工越来越感受到
生态保护对星湖的重要性。
星湖生态的好坏,关键在水。
20世纪90年代,
李工刚到星湖景区时,
那时的湖水清澈见底,
游鱼水草直视无碍。
“那时北岭山片区还没开发,作为星湖水主要来源地,能源源不断提供源头活水。与此同时,星湖周边仍然是原生态环境,不会有城市污水流入星湖。”李工表示。
![]()
△20年前的星湖。
到了21世纪初,
情况逐渐发生变化,
随着城市开发加速,
北岭山周边开始出现大量住宅和道路建设,
隔断了清净水源。
此外,
城区雨水管网不完善导致污水混入湖体,
星湖水质逐渐变差,
水体富营养化加剧,
蓝藻频发。
“治理星湖水,一要截污,二要清理内部污染源,三要恢复水体生态,四要引入活水。”作为星湖治污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李世伟对星湖治理的每一步都特别清晰。
在《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
与恢复规划探讨》中,
李世伟提议
从北岭山设置三条专用引水管道,
使雨水、山水能从
波海湖、中心湖、仙女湖
三个不同地点进入星湖,
同时增设放水闸口,
规划做到多口进水,多口排水,
从不同方位有计划泄洪及置换星湖湖水,
增加星湖湖水的流动性。
“绿化植物尤其是湿地植物是山水风光最好的调和剂,不仅有助于恢复星湖生态,增强湖水自身净化能力,还能改变湖岸、岩山的生硬感,还景区自然景色。”李工表示。
![]()
△李显才 摄
经过内外共治,建网截污,
曾经因蓝绿藻生长茂盛
而导致水质恶化的星湖,
近年来水质重新达到
地表水Ⅳ类(局部Ⅲ类)标准,
重现昔日光辉。
思考星湖:景区开发“以自然为本”
星湖既是生态保护区,也是景区。
作为景区管理者,
李工积极探讨星湖景区规划发展。
在他看来,
景区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两种关系。
一是必须正确协调经济效益
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间的关系。
“要清晰地认识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与一般的‘城市公园’是有区别的,保护等级是有规定的,甚至在某些地段是不能‘以人为本’,要‘以自然为本’。”李世伟表示,核心区域就要有核心区域的保护措施,不能无节制地过度开放。
他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保护地。“依规依法,实施分级、分区保护,该开发利用的开发利用,但该严格保护的依法保护。”
近年,他主要参与并建立了湿地宣教中心、自然之家等,编写《星湖湿地常见鸟类》,开展景区本底植物调查,推动湿地生态科普、研学推展工作。
在景区开发上,他推动成立七星岩景区研学推展工作专班,收集、挖掘并宣传景区研学旅游资源,参与完成《藏在峭壁中的玄机与风景》——探寻玉屏岩生态研学之旅之材料的编写工作。
![]()
△梁瑞伟 摄
![]()
△欧彩焕 摄
二是要协调景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景区是城市的重要生态空间,必须将其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量。李工认为,星湖应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守护,让星湖不仅成为城市的生态绿肺,更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精神栖息地。
他期待,星湖能以更完整的生态图景融入城市肌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样板。每一处湿地、每一片林地、每一次人与自然的相遇,都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许。
![]()
△梁亮 摄
◆ 资料来源:南方+(记者 刘亮)
◆ 编辑:欧宣茵
◆ 一审:龙爱文 陈楚
◆ 二审:邓俊丽
◆ 三审:童益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