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戎昕 陈秋妮
“谢医生,我又来复查了!”梁阿姨推开南华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室的门,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几周前刚在海珠区中医院完成膝关节手术,主刀医生正是谢医生。如今,她不再前往大医院,而是选择回到社区进行复查。“这里有我信赖的医生,熟悉的流程,还有一路相伴的家医团队。”
这样的场景,在南华西街并不罕见。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深入推进,“签而有约”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健康守护。
1
奔赴,始于专业的“厚度”
居民的信任,首先源自扎实的医疗实力。面对居民“看好病、看准病”的殷切期望,南华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寻求突破,启动了“全科医生亚专长”培育计划。
“如今,面对居民的专科问题,我们能够进行更为专业的评估和初步干预,他们首诊的信心显著提升。大部分手术,也由我们前往上级医院主刀完成。”一位接受过骨科专科培训的医生如是说。中心有计划地选派骨干医生,前往上级医院进修骨科、内分泌、精神心理等居民高频需求的专业。同时,将拥有“亚专长”的全科医生与专科护士、公卫人员组合,打造成能力更强的家医团队。
![]()
从糖尿病的一站式管理,到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社区康复”一体化照护,专业技能的提升,让家医签约有了坚实的底气。2025年上半年,中心已累计上转手术患者120例,家庭医生“基本包”签约人数同比增长21.09%。这份契约的履行,始于家医团队用专业积累的“厚度”,稳稳接住了居民的健康需求。
2
奔赴,成于服务的“温度”
如果说专业是信任的基石,那么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则是让这份契约温暖流动起来的关键。
在中心308诊室,陈医生的墙上挂满了锦旗。每一面背后,都是一段温暖的守望。对于中风瘫痪多年的陈叔,陈医生每周四的上门服务,不仅是专业的理疗,更是一次温暖的陪伴。陈医生熟练地一边为他做康复理疗,一边聊着家常,家里不时传出笑声。“陈医生记得比我家孩子还清楚”,陈叔的感慨,道出了家医“亲人”般的角色。
![]()
一个夏夜,陈医生发现签约居民廖姨的血压数据异常,她不顾下班疲惫,多次电话沟通,甚至联系其家人,最终说服廖姨及时转诊,化解了一场健康危机。康复后的廖姨送来锦旗,哽咽道:“你比亲闺女还贴心!”
这样的故事在南华西街并非孤例。家庭医生们用一次次的主动随访、一句句耐心的叮嘱、一个个深夜的紧急联络,将服务的温度渗透到居民生活的点滴之中。他们不仅是医生,更是居民身边最亲近、最可靠的“医生朋友”。
3
奔赴,归于彼此的“信任度”
这场温暖的“双向奔赴”,最终的归宿是医患之间坚不可摧的信任。居民用脚投票,2025年上半年总诊疗人次同比增长43.06%;居民用手点赞,送上一面面承载感激的锦旗;居民用心认可,“现在社区医院水平高了,看病方便又放心”成为普遍心声。
一纸家庭医生签约协议,在南华西街,从来不只是冷冰冰的文书。它更像一份温暖的契约,一头连着居民沉甸甸的健康托付,一头系着家庭医生团队日复一日的专业守护与温情陪伴。这是一场关于信任与责任的“双向奔赴”,让社区医疗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编辑:朱红剑 校审:郑艳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