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曼昱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咬牙完成最后一记扣杀时,场边的医疗团队已经捏了一把冷汗。这位黑龙江名将在与钱天一的激烈对抗中突发颈部不适,医疗暂停时她紧锁的眉头和僵硬的动作,已经暴露出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令人动容的是,经过简单处理后,她依然选择回到赛场,最终以顽强意志带领黑龙江队挺进女团四强。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乒乓球运动员的颈部堪称"第二生命",每一次凌厉的扣杀、刁钻的削球都依赖颈椎的灵活转动。运动医学专家指出,职业选手的颈部每天要承受上千次高强度扭转,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椎间盘突出或神经压迫。王曼昱赛后明显加重的症状,正是身体发出的最后警告。医疗团队评估后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立即停止参赛,返京接受系统治疗。
这不是王曼昱第一次与伤病搏斗。今年3月WTT重庆站,她就因伤退出与陈幸同的比赛;10月又战略性放弃WTT蒙彼利埃站以备战全运会。每次选择背后,都是职业运动员面临的永恒命题:短期荣誉与长远健康的艰难平衡。就像她在仁川冠军赛和太原挑战赛的退赛决定一样,这次全运会的退出看似突然,实则是科学训练理念的体现。
![]()
image
黑龙江代表团的决定值得点赞。他们没有让"团体荣誉"凌驾于运动员健康之上,而是果断安排王曼昱退出半决赛及后续赛事。这种保护性决策,与某些要求运动员"打封闭针也要上"的短视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国际乒联近年推行"运动员健康优先"原则,王曼昱案例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本土实践。
从石智勇带伤完成举重三连冠,到黄东萍混双退赛,全运会赛场每天都在上演荣耀与伤痛的拉锯战。樊振东在0-1落后时实现逆转的壮举固然精彩,但职业体育更需要的,或许是学会在适当时候按下暂停键的智慧。就像王曼昱这次的选择——放弃铜牌争夺不是怯懦,而是为了更重要的世界杯和奥运征程。
![]()
image
当18日晚黑龙江队0:3不敌河北队时,观众席响起的掌声不仅送给赛场选手,更献给那位缺席的核心队员。王曼昱用四分之一决赛的坚持证明了何为职业精神,又用及时的退赛诠释了更高阶的竞技智慧。这或许能给年轻选手重要启示:真正的强者,既要学会何时战斗,更要懂得何时休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