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朱瓅 设计 /陪诊师 轮椅 医院 护理 AI作图
11月1日起,新修改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正式施行。其中首次新增陪护假制度: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其赡养人可享受每年累计不超过5个工作日的带薪陪护假,若赡养人为独生子女(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所生的),还可再多2天,最长可休7天,工资照发。然而,实施半个多月,不少人在网上表示有假难请,公司人事给的回复是没有出台相关细则,无法给这个假。
有假难请、有假难给,这并非只是上海遇到的问题。近年来,多地陆续出台类似政策,但实际落地却频频受阻,假期似乎成了劳动者“单相思”。如何才能“两头热”呢?关键要让企业更主动、更积极地落实陪护假制度。
带薪陪护假对于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员工休假期间,还要继续支付工资和福利,会增加成本;另外一方面,员工的工作,需要其他人来顶替,也会带来额外的开支。这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因而企业也没有了积极性。
陪护假要从“纸面”走进现实,首先要完善细则,为企业提供明确操作指引。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详细的陪护假执行细则,明确申请流程、所需材料等具体内容,减少企业操作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同时,简化申请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让员工能够及时、顺利地请到陪护假。比如,可以建立线上申请平台,实现陪护假申请、审批的一站式服务,方便企业和员工操作。
单纯靠处罚手段来推动企业落实陪护假,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特别是企业有可能会钻政策空子,比如如何界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所生的”?如果没有独生子女证是否可以?到时候用住院证明还是出院小结?这些疑问的存在,都有可能阻碍陪护假政策的落实。因而,相关部门应出台更加明确的措施,解答企业的疑问,分担企业的负担。对于用人单位积极落实护理假的,能否与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挂钩,使其愿意支持、敢于落实,逐渐形成政府、单位、个人的责任合力。让用人单位认识到,陪护假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提升员工忠诚度的重要举措。
老人陪护不是单一家庭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陪护假需要被更多人了解,并真正成为“暖心假”,让子女能够安心陪伴患病父母,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毕竟,我们今天如何对待老人,明天就会被如何对待。
原标题:《陪护假如何才能从“纸面”走进现实?|锋面评论》
栏目编辑:潘高峰
文字编辑:郁晶陶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方翔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