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近年来,神木市立足实际资源情况,锚定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以设施农业为抓手,以科技赋能为支撑,推动农业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特色高效”转型升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农业动能。
![]()
寒冬时节,西沙街道铧西村的温室大棚内暖意融融。种植户高文斌正忙着查看草莓长势。“我们现在租用村地修建大棚,利用大棚的优势,科学控制温度湿度。总共十五个大棚,其中五个草莓棚,剩下十个棚种植香瓜,葡萄等。现在种植的8亩草莓已经上市,今年大概能够产出两万斤左右。能从十一月卖到明年五月,游客们还可以来自行采摘。我们收入也比以前更多了!”
![]()
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神木发展设施农业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依托大棚种植的优势,这里的草莓不仅上市早、采摘期长,更因口感清甜、品质优良备受市场青睐。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周边游客纷纷驱车前来,在大棚内体验采摘乐趣,享受田园时光。
据了解,西沙街道依托近郊区位优势,积极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通过土地集中规划建设种植大棚,大力发展草莓、香瓜、蘑菇等等特色果蔬种植。街道协助完善了基础设施,还解决了灌溉、交通等实际问题。大棚种植的成功运营,不仅让种植户的收入翻了番,还带动了周边零售、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
![]()
“我们街道立足铧西村和麻家塔村交通便利的实际优势,发展近郊观光农业,把设施农业作为特色产业,两个村累计建设了90余座标准化温室大棚,让新鲜瓜果蔬菜能够一年四季供应市场。大棚果蔬产业,既带动了周边多户村民的收入,又解决了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更好的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神木市西沙街道工作人员王伟介绍道。
相较于西沙街道以农户经营为主的大棚,神木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则展现了更高程度的科技化、标准化生产场景。走进神木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的图景令人眼前一亮。在番茄种植区,无土栽培模式不仅节省土地资源,更能有效控制水肥,提升番茄品质和产量,让每一株番茄都能发挥最大产能。
“我们的番茄是由河南引进的无土栽培模式,采用的是椰糠块、椰糠条来进行种植。一年当中我们的番茄可以结34穗到40穗果,1穗果大概重300克左右。我们的番茄是两个品种,红色的叫‘564’,黄色的‘耶挪瑞塔’,主要销往神木水果店以及鄂尔多斯、大柳塔等一些门市里面。”神木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智能温室管理员潘小志介绍道。
![]()
在园区的蓝莓种植棚内,另一番景象同样引人入胜。整齐排列的种植槽内,蓝莓藤蔓舒展枝叶,花苞含苞待放。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我们这里的蓝莓是采用无土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品种多样,比如‘125’、‘F6’还有‘F11’等。在这里,由于温差大的原因,所结出来的果甜度高。现在我们的蓝莓处于花果期,再过一周左右会放熊蜂授粉,大概一月初开始结果。”神木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蓝莓种植技术员苏晓诗说。
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精准供给养分,熊蜂授粉保障果实品质,让这里的蓝莓甜度更高、口感更佳。这些优质蓝莓将从园区走向市场,将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味觉体验,也为园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西沙街道的草莓、蔬菜种植,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的番茄、蓝莓栽培,神木市特色农业发展多点开花、异彩纷呈。一座座温室大棚不仅承载着农民的增收希望,更见证着神木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转变。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延伸,神木市特色农业正朝着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王涛月 邓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