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外媒报道,德国海军已正式决定采购由洛克希德·马丁加拿大公司开发的CMS 330战斗管理系统,合同总价值超过10亿加元(约合7.12亿美元)。
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曼宁德·希杜于本周一公布了这一消息。
希杜在声明中指出,德国此次选择不仅印证了加拿大国防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也反映出政府间合作在推动先进防务装备出口中的重要作用。
他表示,这项采购充分彰显了加拿大在全球防务供应链中的竞争实力。
CMS 330战斗管理系统最初为加拿大皇家海军设计,目前已被多个北约成员国海军采用。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与开放式架构,能够集成多种传感器、信息平台及武器系统,具备出色的灵活性与扩展能力,是现代舰艇指挥与作战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洛克希德·马丁加拿大公司强调,CMS 330具备高度适应性,可快速匹配不同类型舰艇与多样化任务需求,提供实时作战管理、威胁评估和武器控制等关键功能。
此次采购被视为加拿大国防科技出口的一项重要成就,也将进一步巩固加拿大与德国之间的防务合作关系。
1. 德国等不起了
欧洲一直怀抱一个宏大的梦想:一个在防务上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
这个梦想的名字叫“战略自主”,它意味着欧洲应该有能力用自己的武器,保卫自己的疆域,而不必在关键时刻总是仰人鼻息。
为此,欧盟设立了专门的防务基金,推动各国进行永久性的防务合作,目标就是打造一个统一、强大的欧洲防务工业体系。
梦想,很丰满——团结起来的欧洲,用自己的技术,铸就自己的盾牌与利剑。
但有两份无比紧迫的文件无法忽略,所谓的梦想,被狠狠压住。
其中一份,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敲响的警钟,另一份,则是有着明确截止日期的“时代转折”国防基金账单——这笔1000亿欧元的巨额专项资金,将在2028年左右到期。
在这个节点上,时间,便成了冷酷的裁判。
是的,德国俨然已经等不起了。它迫切需要在基金耗尽前,将真金白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我举个例,各位大概更容易明白,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CEO,有一笔巨额投资必须在三年内花完并见到效益,你会选择一个需要十年磨合、协调无数股东、且前景不明的内部研发项目,还是选择一个已经被全球超过44艘现役舰艇验证过、立即可用的成熟解决方案?
答案不言而喻。
协调一个泛欧洲的战斗管理系统,意味着要平衡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各大军工强国错综复杂的技术路线和利益诉求。
这不是处理好技术问题就能够解决的,而是可以算下来,以“十年”为单位的政治和技术马拉松。
德国的舰队等不了那么久,欧洲东部边境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格局,更不会等待。
而且,德国的“家丑”,仍如在目前。
德国本土厂商阿特拉斯电子为F125型护卫舰提供的战斗管理系统,此前已经暴露出严重的集成问题,让这些价值不菲的新舰一度陷入“有舰难用”的尴尬境地。
自己人做的“大脑”曾经差点让战舰“瘫痪”,这样的“前科”使得柏林在技术选择上变得格外谨慎,甚至可以说是保守。
他们再也承受不起另一个可能失败的高风险项目了。
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下,“可靠”与“成熟”的价值,就远远超过了所谓“自主”的口号。
所以,加拿大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CMS 330系统,便施施然的,带着其独特的“开放式架构”理念,成为了那个“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出现”。
2. 欧洲防务变化端倪
有些朋友可能不太了解什么是战斗管理系统?
通俗一点讲,它其实可以看作是一艘现代化军舰的数字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舰上那些昂贵的雷达、声纳是它的“眼睛”和“耳朵”;那些导弹、火炮、鱼雷是它的“拳头”和“利剑”。
而这个“大脑”的任务,就是在电光火石、生死攸关的战场上,将“眼睛”和“耳朵”收集到的海量信息,在瞬间处理、融合成一幅清晰的战术图谱,然后指挥最合适的“拳头”进行最精准、最致命的打击。
选择了谁的战斗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就选择了谁的作战体系、数据标准和未来几十年的盟友圈层。
而CMS 330的杀手锏,就在于它的“开放性”上。
它不像美国顶级的“宙斯盾”系统那样,是一个高度集成、近乎封闭的“生态帝国”(如同苹果的iOS系统),一旦选用,从传感器到武器,整个硬件生态都会被其牢牢绑定。
CMS 330更像是一个高度灵活、兼容性极强的安卓操作系统。
它不寻求垄断,而是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基础平台。德国可以在这个“安卓大脑”上,自由地安装来自法国泰雷兹的“雷达应用”、来自欧洲导弹集团MBDA的“导弹应用”、以及来自本国亨索尔特的“电子战应用”。
这种开放性,很巧妙地解决了德国目前最大的困境,既保证了与北约核心力量(尤其是美国)进行无缝数据交换的“互操作性”,满足了联盟作战最迫切的需求;同时又保住了欧洲防务工业的核心火种,让那些顶级的欧洲子系统供应商依然能参与其中,避免了被美国体系全面清洗出局的命运。
从这一点而言,德国的选择,就无可厚非了。
虽说有点“崇洋媚外”或对欧洲理想的背叛的意思,但迫于残酷的时间压力、惨痛的技术教训和战略考量,也不得不做出这样务实的妥协。
就此而言,德国者们,其实已经开始转变心态了,有了放弃打造一个纯粹“欧洲血统”大脑的漫长梦想的意思……反而去选择一个能立即工作、并能让欧洲的“四肢”协调运作的“混血大脑”。
很明显,“效率优先”的紧迫性,已经暂时压倒了“主权自主”的理想主义,也使得欧洲防务走向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务实新阶段的开端。
3. 连锁反应才刚开始
德国的这个决定,影响远不止他们自己那12艘新军舰。
作为欧洲最重要的经济体,德国选择了加拿大的系统,这等于给整个北约联盟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有了德国的采用,CMS 330系统就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出口商品,它很可能会成为北约内部一个通用的标准选项。
可以预见,那些正在更新舰队、预算并非无限但又迫切需要与北约体系无缝对接的中等强国——无论是北欧的丹麦、挪威,还是中东欧的波兰,甚至远在太平洋的澳大利亚——都将以全新的、更加认真的目光来审视这个系统。
因为它们面临的困境与德国的问题是同出一辙的,都是既追求最前沿的战斗力,又受制于预算天花板;既希望保留一定的本国特色,又必须融入北约的作战网络。美国的“宙斯盾”系统固然强大,但其高昂的成本和相对封闭的生态,对许多国家而言犹如一件奢华的定制礼服,虽好却未必合身。
而CMS 330,则像是一件做工精良、接口丰富的标准高级成衣,它提供了可信的性能,同时允许各国根据自身需求“裁剪”,插入本国或欧洲的特定装备。
也就是说,一个海军软件市场的分层展现出来了,其顶端是美国“宙斯盾”把持的高端、全包式解决方案;底层是各国自研的用于低端或特种舰艇的系统;而中间,是一个庞大且利润丰厚的中端市场,正被加拿大的CMS 330迅速定义和占领。
德国所选,便是为这个“中产阶级”解决方案盖上了最具说服力的品质印章。
但在巴黎和罗马看来,德国的决定几乎可以说,肯定会被视为一种“背叛”。
以法国为首的旧派,坚信欧洲必须拥有自己“数字主权”的国家,受此刺激,加倍投入研发,是趋势,推动本国泰雷兹的TACTICOS系统,或联合研发一个全新的、纯粹的“欧洲大脑”,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只不过,我觉得它们会更多地利用欧盟的官僚机器和补贴工具,试图为这个“亲儿子”创造一个受保护的市场,通过行政力量来抵御跨大西洋解决方案的“入侵”。
同时,我们大概可以通过这样的事件连锁反应之下,看到一个“德国-北欧务实集团”在成形。这些国家在安全上更为直接地感受到全球国与国之间的压力,它们更看重效率、可互操作性和快速形成战斗力。
德国的示范效应将是巨大的,他们很可能纷纷效仿柏林,倾向于选择这套已经被验证、并能确保与北美盟友畅快“对话”的系统。
于是,欧洲内部分裂主义诞生,不可避免。
一边是高举“战略自主”旗帜的“法国-意大利派”,另一边是奉行“务实融合”的“德国-北欧派”。
这种基于技术和采购路线的分化,远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更具实质性地侵蚀着“欧洲防务一体化”的根基。
当一支欧洲联合舰队的舰艇,有的装着“法国大脑”,有的装着“加拿大大脑”,它们在战场上的协同效率将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所谓共同的梦想,在各自为政的技术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4. 说在最后
再说了,所有决策的背后,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或者是国际上一直在讨论的议题:数字主权。
将一艘战舰的“大脑”交给一个域外盟友,究竟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这颗“大脑”每时每刻都在处理最敏感的战术数据:敌我位置、武器状态、电子频谱、作战指令……
这些数据流的安全如何保障?系统底层是否存在无法察觉的“后门”?
当然,人家德国按理不至于如此天真,不做任何防范。
在与加拿大的政府间协议中,必然包含了极其苛刻的源代码审查权、深度网络安全审计条款以及严格的数据本地化处理规定。德国工程师或许也会全面解剖这个系统,以确保其在技术上可控。
但技术可控,真的等同于战略自主吗?
在和平时期,一切都可以在协议的框架下平稳运行。可如果未来某一天,国际政治风云突变,两国的战略利益出现重大分歧呢?德国是否还能无忧无虑地获得关键的系统升级、安全补丁和技术支持?
届时,德国海军要如何应对?他们能否在短时间内,为自己庞大的舰队找到甚至研发出一颗替代的“大脑”?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长期战略风险。
德国今天用“效率”换来的,或许是未来某个关键时刻在“主权”上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当然,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只是我的臆测,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终极的完美解决方案。
德国的选择,只是这场基于各国利益、恐惧与盘算的持续博弈中,一个关键落点。
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它最终的走向,将定义未来几十年欧洲的安全格局。
本文作者 | 七七爱吹牛
审校 | 童任
配图/封面来源 | 腾讯新闻图库
编辑/出品 | 东针商略(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