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本文编译自杰罗姆·布拉希于2025年11月17日发布在《军队鉴定》网站上的题为《中国在第二艘071型船坞登陆舰“祁连山”号上安装了LY-1激光武器》的文章,部分内容有删改。此文中有大量情况与事实不符的地方,请各位读者自行甄别。编译此文,只为参考,同时向大家提供外媒的看法,并不代表译者同意或者证实其观点与消息。由于译者水平不足,文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请各位读者多加指正。
据外媒于2025年11月15日报道称,中国可能已为071型船坞登陆舰985“ 祁连山 ”号配备了LY-1高能激光武器系统,使其成为继姊妹舰986“四明山”号之后,该级舰艇中第二艘装备该系统的舰艇。图片显示,“ 祁连山 ”号在该舰的B炮位安装了刚性矩形外壳,取代了在“四明山”号上首次安装时使用的半球形保护罩。这一配置表明,中国正在将该舰搭载的LY-1舰载型进行标准化,以便日常使用。
![]()
最新的照片显示,“祁连山”舰有可能搭载了“燎原-1”激光武器系统。
中国已扩大其两栖舰队高能激光武器的部署范围,071型船坞登陆舰“祁连山”号(舷号985)很可能已配备LY-1激光系统。新披露的照片显示,在与071型舰“四明山”号( 舷 号986)此前安装同款激光武器的相同 位置 ,新安装了一个坚固的矩形外壳。该外壳取代了之前安装的半球形保护罩,表明该舰可能已搭载升级后的激光武器。这种改进的外壳也可能暗示着,该舰所搭载的激光武器在热管理或内部组件屏蔽方面进行了调整。“祁连山”号可能装备激光武器,证实了LY-1激光系统不再仅限于该级舰艇。此前,在2025年9月的阅兵式上,一艘8x8轮式车辆上曾公开展示过LY-1陆基炮塔。这些进展共同表明,071型船坞登陆舰上搭载的激光武器系统正从试验阶段过渡到常规装备阶段。该武器的部署也可能反映了中国正在努力加强其大型两栖舰艇的近程防御能力。
![]()
疑似搭载“燎原-1”激光武器的“祁连山”舰。
LY-1(中文资料中称为“燎原”-1)是一种高能激光系统,设计用于在舰艇周围近距离打击小型无人机、巡飞弹、直升机和亚音速巡航导弹。该系统于2025年9月在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的阅兵式上公开亮相,当时多套LY-1系统安装在8x8轮式车辆底盘上。此前,曾有报道称,2024年一艘071型船坞登陆舰986“四明山”号上也安装了类似的LY-1系统。2019年的资料显示,中国海军正在研发一种配置类似的舰载激光武器。中国官方发布的资料表明,LY-1的设计目的是作为多层舰载防空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该体系中,LY-1将与远程HHQ-9C、中程HHQ-16C和近程HHQ-10A导弹协同作战,打击突破外环防线的目标。在极短距离内,该激光有望破坏来袭空中武器系统的传感器和结构部件。这一策略可减少饱和攻击期间传统拦截武器的弹药消耗。因此,该系统符合海军(例如美国、意大利或法国海军)寻求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应对大量小型空中威胁的更广泛趋势。
![]()
陆基的“燎原-1”激光武器系统。
技术评估显示,LY-1的功率范围在180至250千瓦之间,一些估计表明,如果安装在电力容量充足的平台上,其潜在输出功率可达200至300千瓦。该炮塔配备一个大型圆形光学窗口,据评估,其直径几乎是美国海军HELIOS激光器的两倍,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更大孔径的光学窗口能够在远距离保持更紧密的光束聚焦。该激光武器的转塔还搭载有围绕主激光发射器布置的光学和红外传感器,以及一个可能包含雷达或被动射频接收器的模块。该系统预计能够通过持续照射烧毁光电传感器、加热红外导引头或损坏结构材料。据信,其对小型无人系统的攻击距离可达数十公里,一些评估表明,在有利的大气条件下,攻击距离可超过二十公里。典型的攻击方式是将光束照射到诸如制导窗口或关键结构部件等脆弱点上,持续数秒。LY-1的效能受当地天气、气溶胶密度和舰船运动的影响。这些特性表明,LY-1是对导弹防御的补充,而不是取代,尤其是在对抗速度更快或高度更高的威胁方面。
LY-1内部结构的描述表明,它采用了多个光纤激光模块,并通过光谱光束合成技术将其组合成单一输出光束。与早期的化学或固态激光器设计相比,该技术具有更高的电光转换效率和可控的热负载。LY-1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校正平台振动和大气湍流,从而在短战术射程内实现可控的能量输出。共享孔径光学系统使武器能够通过同一主镜接收反射光,提高了跟踪灵敏度。该系统利用其主机平台提供的集成电力和冷却系统,因此需要稳定的能量分配和强大的散热能力。雨、雾或气溶胶浓度等大气条件会降低光束质量和交战距离。因此,该系统被定位为联合防御网络的一部分,而非独立解决方案。在国际上,类似的项目包括美国的HELIOS计划、以色列的Iron Beam计划以及欧洲海军的演示验证系统,例如德国在萨克森号护卫舰上进行的20千瓦试验系统。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其海军官员表示愿意探索定向能系统,以用于未来舰队的整合。这种兴趣反映了该地区在反无人机需求方面的趋势。
LY-1型激光武器似乎至少安装在两艘071型“ 玉昭 ”级两栖船坞登陆舰上,分别是985“ 祁连山 ”号和 986“四明山”号 。这两艘大型两栖船坞登陆舰设计用于搭载部队、车辆、登陆艇和直升机执行远征任务。它们的排水量约为两万吨,舰长约210米,舰宽约28米,内部空间足以运载海军陆战队员和装备。舰上设有坞舱,可容纳气垫登陆艇或常规登陆艇,用于将部队运送至岸上。舰尾飞行甲板可支持多架直升机起降,并与一个可容纳中型直升机的机库相连。这些特性使该级舰艇能够胜任在敌对近岸地区作战、海外部署以及执行复杂的两栖任务。在这些行动中,舰艇可能面临无人机侦察、巡飞弹和低空巡航导弹的威胁。因此,LY-1型在该级舰上的安装似乎是为了满足中国海军对近程防御能力的特定需求。事实上,该型舰的尺寸和内部系统使其成为早期搭载对功率和冷却要求较高的定向能系统的理想选择。
![]()
此前搭载在“四明山”舰上的激光武器,其保护罩形状与“祁连山”舰不同。
071型船坞登陆舰集两栖作战能力、指挥功能和自卫系统于一体,如今必须满足LY-1激光武器的作战需求。该型舰采用柴油发动机驱动双轴推进,航速可达20节左右,具备持久的续航能力,足以执行持续作战任务。其配备的舰载传感器包括监视雷达、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并与负责协调舰载部队和航空力量的指挥信息中心相连。早期服役的该型舰艇在潜在威胁轴线附近部署了30毫米舰炮和短程导弹等近程武器系统。LY-1导弹如今占据了其中一个位置,表明其防御体系正朝着定向能和动能混合防御方向发展。集成该系统需要加强舰体结构,并确保舰艇中央系统能够稳定地分配电力和冷却液。“祁连山”号上安装的刚性矩形防护罩与之前在“四明山”号上看到的半球形防护罩有所不同,这表明其在环境防护和维护性方面得到了改进。这些差异也意味着用于在两栖平台上安装激光系统的工程方法正在不断成熟。
“祁连山”号及其姊妹舰的作战角色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它们会被选中率先部署激光系统。两栖船坞登陆舰在登陆作战期间通常靠近海岸线,这使得它们容易受到大量小型无人机的攻击,这些无人机的任务包括侦察、目标支援或直接攻击舰载部队。LY-1激光系统能够在不消耗弹药的情况下进行多次交战,这对于涉及反复小规模入侵的作战场景至关重要。这些舰艇还负责管理直升机飞行、登陆艇出击以及无人平台,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存在多种潜在的安全漏洞。安装LY-1系统可以减少使用导弹系统拦截低价值威胁的需求,从而扩展内层防御的可用工具。同时,该级舰艇仍然保留了导弹和舰炮防御选项,LY-1系统则增加了一层防御,旨在限制能够攻击动能系统的威胁数量。“祁连山”号和“四明山”号均已配备LY-1系统,这表明该系统有望在该级舰艇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这些舰艇中获得的经验将为未来在其他水面作战舰艇(可能是055型)上的部署提供参考,并有助于中国海军防御体系的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