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
这两天,岛内一件事把很多人的手机屏刷红了——民进党当局主导编印的“民防手册”,准备投递到每家每户。一份手册,印量一千一百多万本,覆盖面几乎拉满。翻开封面,那行大字很醒目:“台湾绝不投降”。路透社给出四个字:“史无前例”。
手册不是薄薄几页随便糊弄。内容把地震、台风、火灾等常见风险写在了前面,也把“遇到不明武装人员/敌方士兵”这类场景放进了应对指南。页边的提示里,能看到“如何辨识警报”“附近避难所在哪”“紧急联系如何打”,甚至连“现场行为规范”都有流程图。
有人说,这像一本“全能自救书”。也有人直言,这更像一封“战斗宣言”。两种情绪,在同一条街上同时出现。
![]()
我翻看了一段岛内电视台的街采剪辑,感受很直接。中年司机把手册丢在副驾:“放着吧,真遇事谁还找得着这玩意儿?”一位退休教师边翻边圈点:“警报铃声分几种?平时真该讲一讲。”还有年轻人打趣:“收到手册那刻,仿佛自己是剧本里的主角。”
这份手册让人感到的是“被安排”,但安排的方向,不是人人都认。一些受访者说,“知道去哪躲,心理上踏实点。”也有声音认为,“太渲染了,日子更紧张了。”年纪较大的几位,说话更直白:“老一辈见过风浪,这阵仗有点夸张。”
社交平台上,笑声和质疑混在一“手册能挡子弹吗?”“学着点总不吃亏。”两句对立话,反映的是同一个现实:安全感在今天,越来越稀缺。
把这件事放进更大的背景里,逻辑就清楚了。岛内这两年,紧绷的弦基本没松过。民进党当局推“全民防卫”概念,想做的是一种全社会的动员。从治理角度看,这是一套“风险感知+自救技能”的组合拳;从政治角度看,这同样是一场“情绪组织”的工程。
![]()
动员有成本,最大的成本就是情绪。当“可能打仗”的叙述被放大,公众对不确定性的焦虑就会随之上升。有人开始囤水、囤粮、买急救包;有人开始给孩子规划避难路线。安全教育本是必要的,但当“备战感”压倒“生活感”,政策的副作用就会跑出来。
还有一层现实经不起回避:评分标准未必和“喊得响”相关。真正遇到极端场景,普通人能做的多半还是“避险、互助、等救援”。手册能教流程,但流程之外的训练、装备、社区协同,这些才是关键环节。岛内有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支撑链条?暂无权威信息能完整回答。
国际媒体的目光也扑上来了。路透社那句“史无前例”,不是简单感叹,更是一个标签;美日舆论场延展阅读,把它解读为一种“意志信号”。信号发出去了,接受的人会怎么理解?对外,是姿态;对内,是氛围。姿态可以强硬,氛围要稳当。把信息发到每个门缝里,确实声势大,但社会心理的温度计,也得有人盯着看。
![]()
在岛内,关于这本手册的争论,并没出现“同频共振”。一部分人觉得“起码有用”,一部分人觉得“徒增焦虑”。这正提醒政策制定者:安全教育需要,但安全感更需要。如何把两者放在同一张桌子上,给出兼顾民生的方案,而不是用口号去填空,这是治理的考题。
对两岸关系,话题更敏感,也更需要谨慎。大陆方面多次公开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走和平统一方向,这些说法有迹可查,属于获得权威认可的立场。真正能护住这片海的,还是和平与沟通,是把风险降维到“可管理”的那条路径。一旦把民众长时间置于“战备氛围”,社会撕裂就会加剧,哪怕没有冲突,经济、教育、医疗这些日常议题也会被边缘化。
我接触过防灾应急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反复强调两句话:一是“常态准备,低调推进”;二是“训练比纸面更重要”。这话落在岛内,也适用。把演练做细,把社区联动打通,把救援队伍和医疗资源的衔接做实,这些看起来不热血,却能在关键时刻保命。
![]()
这本手册,争议点很多,亮点也不是没有。把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写清楚,提升公众的基本安全素养,这是普世做法。问题出在叙事比例和情绪节奏。当“台湾绝不投降”被放在醒目位置,政策要回答的就不仅是“表态”,更是“路径”。靠什么实现安全?靠什么稳定民心?靠什么让普通家庭的日子继续按部就班?这些问题不该靠标语去覆盖。
有人问我:这事你怎么看?我更关心这本手册之后的“第二步”。如果接下来能看到面向社区的细化培训、学校的应急课程升级、物资储备的公开透明、避难所信息的持续更新,那这波动作就有了落地的质感。若只是把宣示放到每家每户的门口,热闹过后,恐怕很难留下安全感。
写到这儿,我想把话摆在台面上:安全教育,是必须;社会焦虑,得降温;两岸沟通,要打开;民生议题,得回到C位。把这四件事同时做起来,不容易,但它才是真正的“硬任务”。
你手里那本手册,翻了吗?你家附近最近的避难点在哪?你们小区有没有做过真实的应急演练?有条件不妨问一问、走一走。安全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步步打磨出来的。
评论区聊聊:你赞成发这类手册吗?你更期待哪种“有感”的安全投入?也欢迎把你身边的应急好做法分享出来,给更多人当个参考。愿所有人的生活,都能在有序的日常里稳稳落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