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已经失落了三十年,那么,就让它再失落三十年吧!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都有其运势。其趋势如何?可以从现在和过去的轨迹来判断。
这就是统计学上的Forecasting,或 Trending。我们拿来对一个国家国运的判断或预测。
日本从1992年到现在的GDP几乎没有增长。1992年的GDP为3.98万亿美元,2024年为4.03万亿美元。42年的时光几乎白费了,虚掷时间。
![]()
以日本近来的表现,以及其所呈现的趋势,日本还会有另一个新的失落的三十年,甚至是六十年。
为什么敢于这样说呢?其中有经济上的原因,产业的,金融的,还有国际政治上的。
特别是,高氏早苗前些日子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语,得罪当世超级大国的中国,这意味了日本往后的日子不会有太大的进展。
1 1980年代的辉煌
日本在1980年代有辉煌的工业,包括汽车、家电、半导体、个人计算机的电子信息产业、钢铁、造船、化学、照相机等。日本具有非常强大与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然而40年过后,有不少工业领域一个个丢失了,或是不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例如手机、信息、造船、钢铁、汽车等。
趋势就是,日本非但不能,没有能力保有这些旧有产业的竞争力,在新的科技和工业领域也无法达成领先。那么,日本还能继续享有科技大国,工业大国的地位吗?
当然,日本的科技能力还有工业底子,跟许多国家比起来,还是很有实力,但是跟中国和美国相比,就比不了了。
![]()
换句话说,日本无法保有旧产业的竞争力,在新产业方面又无法开创格局,日本经济也就只能够维持现在的规模,难以再增长,甚至还会落后。
例如,印度GDP已经超越(名义GDP而论),或是即将超越日本。
这是从宏观的角度看。
2 日本经济陷落 不止是广场协议
许多人认为,日本经济陷落,是因为1985年的广场协议,让日元汇率大幅升值,造成日本商品价格大幅增高,失去竞争力。
这个说法没错,但还不够完善。1995年,日本GDP达到美国的70%。但是到了今天,美国GDP是日本的7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从当初的1.4 倍拉开到 7 倍?30年的时间,差距再度扩大了5倍。
日本汇率大幅升值是一个原因,但日本在新科技领域跟不上,是另一个重大原因。有关这一点,我们在2018年的节目中有详细说明,这是我们跟一般网络说法稍微不一样的地方。请参考:《美中贸易战与美日贸易战之比较。日本经济失落廿年不全然是广场协定》
![]()
就以当时的美日贸易战做个比较,美国在1990年代的10年中,在新科技领域把日本甩开来。
1990年代的前5年,美国个人计算机(信息)产业蓬勃发展,造就许多硬件、软件、系统相关企业。也因此带动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信息产业,包括日本、韩国等。
相较之下,日本几乎只有硬件厂商,缺乏软件与系统厂商。
1990年代的后5年,美国释放出国际网络科技,造就了许多新经济(New Economy)企业,延续至今的有谷歌、亚马逊、eBay、META、Netflix 等网络科技大公司。
对照之下,日本缺乏具规模的网络科技公司,大致上只有软银旗下的LY Corporation(LINE + Yahoo Japan),IDC Frontier(云服务、数据中心)等。而且,其中有不少是依靠并购或投资,也就是资本运作而来,不是自己发展出来的。
和中国相比,除了硬件、软件、系统外,就连PC信息产业的操作系统,中国也都具备。
这就是日本科技产业竞争力不够的明证。
3 日本自命不凡
想想看,日本想要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怎么会在手机产业上败下阵来?
在手机领域。美国虽然没有著名的手机“制造”厂商,但是全球两大手机操作系统安卓与苹果iOS都是美国人的。美国还有手机芯片大厂高通公司。更别说手机应用APP。
日本过去的手机大厂,几乎都S掉了。手机APP比较著名的也只有 LINE。LINE其实不好用,非常(heavy),在运转时其所需的手机资源较大。
日本在许多尖端科技领域常常是半吊子,但日本偏偏什么都想搞,心中总是想着,不能落后于超级大国的中美两国。
例如,日本也有不错的超级计算机,但没法应用在核爆的模拟分析(会被美国敲打),只能作为气象,与海洋资源分析用途。
![]()
日本在1980年代想要搞自己的电信/通讯系统标准,成为美国(AT&T 标准)与欧洲(GSM 标准)之外的第三套国际标准体系。
然而,受限于日本的人口规模,市场不够大,在技术上又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技术最好,天下无敌,能够拳打美国,脚踢欧洲,结果当然是失败收场。
又,日本在19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搞AI。当时的构想是,大型主机计算机(例如IBM Mainframe)已经为美国把持,日本自认无法超越,所以就想要弯道超车,在AI赛道上先跑,一举超越美国。
大家不要忘了,日本之前一直要超越的是美国,不是中国。
然而,尽管日本“偷跑”,美国科技界一点都不着急。1980年代末期的时候,美国大学研究所在努力发展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ing)的算法(Algorithm)。
为什么,因为实际还不成熟。日本人想要先跑,偷跑,要弯道超车,但时机不成熟,硬件技术和算法都不到位,就算先发展,先跑也没用。
到2000年时期,算法和硬件技术都到位了,美国加力施为,没多久就把日本给抛在后面。
请大家记一下,现在大家讲弯道超车,日本可是比中国更早,要弯道超车美国。
机器人方面也是如此。日本在成人机器人方面和美国并驾齐驱。这方面我们昨天说了,中国不需要在这方面跟日本比拼,就让日本领先去吧!
![]()
不过前几日,中国小鹏汽车的机器人展现女机器人的“猫步”,身形优雅,莲步轻移,惊艳全场,震惊海内外。这方面中国不遑多让。只要中国科技业愿意做,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现在看看AI大模型,全球只有中美两国,没有日本什么位置。
至于GPU芯片,美国的确领先,中国在其后紧追,也没日本什么事。
太空科技方面也是如此。
军事上呢?
1982年的福克兰战争,阿根廷空军施放一枚法国的飞鱼飞弹,打沉英国的雪菲尔号驱逐舰,震动西方世界。
不多久,日本三菱重工也展示了一款贴近海面飞行,性能据称比飞鱼飞弹更好的ASM 反舰导弹。
看来,日本在军事领域很强,对吧?
不尽然如此,其实那时候日本军事科技已经是强弩之末。日本于2000年后发展隐形战机——心神。最后也是搞不出来。
![]()
然后,日本又想要跳过第五代的隐形战机,想要发展第六代战机。这是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要跑。
日本自命不凡,有雄心是好事,但也要看看自己是否有那个能力,有这样的“命”。
4 日本新科技产业一败涂地
至于电动汽车产业也是一样。日本先行发展氢能源汽车,这是另外一次的弯道超车,但最终结局也是一样,氢能源汽车没搞起来,只限于日本国内使用,却在电动汽车方面落后给中国和美国。
电动汽车之外的新能源产业也是如此。原先日本吹嘘自己的风能产业很厉害,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很强,但最终都不如中国。
这就是我说的半吊子。当然,半吊子的主要原因是竞争不过,因为前面有更厉害的对手,例如中国和美国。
日本的工业和科技能力在1980年代真的很不错,很有竞争力。其电子产品几乎横扫全球。
但也就是那十年的昙花一现,在80年代辉煌过后,消失,沉寂了。
1980年代末期,Sony 的Walkman(随身听)在大街上随手可见。
![]()
但是在那之后,日本没有畅销全球的电子消费产品。手机方面也是败得一塌糊涂。
可以说30年来,日本在新科技产业领域是一败涂地。
日本在80年代做得好,就想要一举超越超级大国的美国,但做不到。
现在,对中国科技业的崛起,日本很不服气。只是同样的,日本只能够眼睁睁看着中国在许多领域一个个超越,却无可奈何。
日本明明就只是一个中型、中等国家的身材或体量,却想要攀比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和中国,这是不自量力。
5 日本需要寻找新的位置
日本技术落后于美国,落后给新的科技大国——中国,这不是因为广场协议,而是日本自身的竞争力不够,科技不足。
又,日本缺乏庞大的国内市场,就得要认命,
日本右翼人士不认命,总想着大国复兴的美梦,那是办不到的。
日本科技力量不足,内需市场不够大,还能够复兴什么?
日本右翼需要了解,日本百多年前的崛起是因为中国没起来,才有日本称雄东亚的机会。
日本右翼人士想要翻云覆雨,最终结果只会让日本再沉沦30年,甚至60年。
真正的复兴是在中国,中国复兴后,就没日本什么事了。
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统计学上的预测分析,日本都难以再翻出什么风浪,再玩出什么花样来!
百多年前中国因为落后,在大国竞赛中退位。现在中国复兴了,日本需要理解,找出自己的位子。
三年前我曾经说过了,昨天又说一次,今天再说一次。日本唯一的机会是加入中华经济圈,成为中国供应链的一部分。
日本在1990年代打不过美国,今日同样打不过中国。
日本打不过美国,因而依附美国,那是没用的,那只会被美国收割,成为美国的提款机。
日本只有靠向中国,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够在大中华经济圈中找到一个位子。
如果日本还是抗拒呢?那就准备沦为二、三流的国家吧!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说到这里,我们下期再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