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凉意浸人,而桃源县桃花源镇村民谢某春老人的家中,却因一场特殊的“上门调解”暖意融融。这起因多年家庭积怨引发的赡养纠纷,在桃源县人民法院桃花源法庭法官的耐心疏导下,终于冰释雪融,破碎的亲情得以重圆。
年事已高的谢某春老人,近来因赡养问题与两个儿子闹得不可开交。矛盾的核心,集中在大儿子谢某元心中的“多年疙瘩”——他始终觉得父母自幼偏心弟弟,这份委屈化作了分担赡养费时的抵触情绪,态度坚决不肯让步。家庭矛盾日渐激化,即便此前经过人民调解员介入,也未能打破僵局,老人的晚年生活因此蒙上阴影。
“赡养纠纷不能只讲法理,更要暖人心。”接到案件后,承办法官蒋青洲没有简单的就案办案,而是秉持“调解优先、案结事了”的原则,决定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谢某春老人的家中,没有威严的审判席,只有围坐一堂的家常氛围。承办法官先当“倾听者”,让情绪激动的谢某元尽情倾诉积压多年的委屈,偶尔插话引导,从不轻易打断。
待双方情绪平复,承办法官才缓缓展开疏导:一方面,他结合《民法典》相关规定,清晰阐释“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法定义务”,明确赡养不仅是道德责任,更是法律底线;另一方面,他以“亲情”为突破口,翻起“旧账”——回忆兄弟二人童年时父母的辛劳付出,细数老人如今的身体不便与生活难处,引导兄弟俩换位思考父辈的不易。
数小时的促膝长谈中,法理的严谨与情理的温暖交织。承办法官时而摆事实、讲法律,时而拉家常、忆温情,终于渐渐融化了父子三人心中的坚冰。
最终,兄弟俩握手言和,就老人的居住安排、日常照料细节及赡养费用分担达成一致意见。看着重归于好的儿子们,谢某春老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当场向法庭申请撤回起诉。
这场上门调解,法官走出法庭、走进农家,将调解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不仅依法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更修复了濒临破裂的家庭关系。司法的温度,在这场秋日的调解中传递,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来源:指尖新闻
编辑:邱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