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8分钟
一想到父母,我就有点焦虑
作者●晏凌羊
01
我爸病情毫无好转,但很迟才告诉我。
无数次因为我爸妈瞒报病情,气得发抖。
都已经因为瞒报病情付出了多少代价,依然死性不改。
我让我爸妈立马收拾行李来广州,我安排我爸来广州住院,小地方医院根本治不好,还会耽误病情。
结果,我妈说她要收拾家里……我不知道她有多少家当要收拾,不就是“拿两件衣服、把门一锁的事情”吗?还一直在那讲“你不懂”。
请问我不懂什么?我不懂什么事情紧急、什么事情可以暂缓?是救命重要,还是收拾她那些家当重要?
把整个家当都砸了,拢共都不到两万块钱。我说,是不是我得亲自回去一趟,你们才能搞定这么点小事情啊?
每一次,真的,每一次,比起“解决问题”,解决“父母的观念问题”让我更累。
如果任由我安排也就万事OK,问题是:我对抗不了他们强大的、自以为是的自我意志。
我一想到父母就很焦虑,真的。
小时候,我害怕他们吵架、打架,同时害怕他们赚不到钱,然后我会辍学。
长大后,我害怕他们控制我、对我进行情感勒索。
我平时说话温柔平和,一跟父母沟通就变得特别暴躁,他们时常让我觉得“我是个很糟糕的人”。
现在他们老了,我害怕他们生病但瞒报病情,害怕他们被骗,然后,我得兜更大的底。
将来,我害怕他们生病……我不害怕照顾他们,也不怕花钱,但是,我害怕他们因为生病产生的情绪问题。
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解决的,非常耗人。
02
我妈曾经干出过这么事情?
我很小的时候,我们老家深山老林里还有野狼,会吃孩子的那种。然后,有一次,她带我从外婆家(在深山里)回来,路上掉了一件衣服。
那时候家里穷,衣服不便宜,我妈为了找回那件衣服,把我(她说我当时不满两岁,还是婴儿)一个人放在山路上,原路返回去找衣服……我没出事,纯粹是命大。
整个童年时期,我爸妈永远在吵架,家里永远匮乏、永远没钱、永远负债,连我们的学费都拿不出来,我整个童年、青少年时期一直在焦虑自己哪天会不会辍学……
他们好像永远搞不清楚搞钱才是重点,成天沉溺于吵架带来的情绪张力,追求的只是“吵赢”。
这种行为模式,贯穿了他们一生,以至于现在老了,也还是如此。
我带我妈去港澳旅游,就出去不到五天时间,她出门之前居然把家里的电闸了,回来冰箱里的肉类全部腐烂,冰箱散发的恶臭久久无法散去。
现在我爸频繁生病、住院,他们也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重点,什么才是优先级更高的选项。
我安排朋友帮忙、安排行程、安排医院、安排费用,都是很容易的。
但是,跟他们的观念做斗争(说服工作),让我精疲力尽。这才是对我最大的消耗。
这世界上最贵的是什么?不是房子,是观念。房子拿钱可以买到,观念买不到。观念不合,能把一个人拖垮。
03
我给我爸妈买了机票,我爸妈纠结来广州住多久,我说“你们病好了就回去,住在一起容易吵架”。
我对父母的感情是很复杂和矛盾的……一方面我希望他们健康平安、长命百岁、生活幸福,很怕他们有个三长两短;
另一方面,我是真的不想和他们住在一起。
那种感觉像是……我们原本各自在各自的水域生活,一旦住在一起,我就感觉我爸妈像是勒住我脖子,拉着往深水里坠。
跟他们在一起,我每天都有一种“我不配过更好的生活”的感觉。
我相信绝不是我一个人如此。
这种“既深爱又想逃离”的撕裂感,是许多成年子女在与父母关系中共同面临的困境——尤其你和父母的认知相差很大的话。
父母,尤其是控制欲较强或情绪不佳的父母,他们的世界往往比较小,会不自觉地将所有的注意力和情感需求都投射到子女身上。
你和他们同住,就仿佛成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情感响应器”。他们关心你的一举一动(吃什么、穿什么、几点回家),本质上是在寻求自身的存在感和控制感,但这会疯狂消耗您的心理能量,让你感到自我边界被彻底侵犯,从而窒息。
无论你在社会上多么独立能干,一旦回到父母身边,就很容易被他们拉回到旧的亲子模式中。
他们会用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待你(唠叨、指责、过度关心),而你也会不自觉地变回那个试图反抗却总感无力的小孩。
这种“退行”会让你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仿佛自己的成长和成就都被否定了。
这是最致命的一点。
父母很可能(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语言或情绪,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能不听话/不陪我们/想过自己的生活?”
这种无形的道德绑架,会让你内心产生一种深重的愧疚感。
当你想追求自己的快乐、过更好的生活时,内心会有一个声音在说:“你的父母还在‘受苦’,你怎么配享受?”
于是,那种 “我不配过更好的生活” 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他们不是在用鞭子抽你,而是在用“爱”和“付出”作为绳索,勒住你的脖子。
如何在这种困境中自救与共存?我就是:保持距离,划定边界。
接纳这种矛盾的合理性。
爱他们和不想与他们同住,这两者完全可以在你心中并存。这不代表你不孝,而是你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健康需求。
学会对他们的期待和情绪“去责任化”。
明白他们的快乐是他们自己的课题,你无需也无法为他们负全责。
当他们对你进行情感绑架时,在心里坚定地告诉自己:“这是他们的议题,不是我做错了。”
在他们来看病期间,集中精力给予他们好的照顾和陪伴,这本身就是孝心。
但是,只用“事务性关怀”替代“情感性纠缠”。
接受这辈子跟父母的缘分也就这样了,不可能也不追求更好了。
04
父母缘薄的人,不必去追求父母给的爱。相反,你可能就是“要远离父母,才能获得好的发展”的命。
我刚满一岁就被送到外婆家,在外婆家长到六岁才回家,那六年虽然没有得到多少父母给的爱,但外公外婆(尤其是外公)有健康的心智,培养了我相对健全的人格。
这就像为我的人生账户存下了一笔巨款,让我有资本在后续的消耗中不至于破产。
六岁我回到镇上读小学,因为我是“山里来的孩子”,家里又穷,在学校备受歧视和霸凌,在家里要承受我妈无穷无尽的抱怨和对我爸的控诉,只有寒暑假去外婆家,我稍微过得快乐一些。
11岁小学毕业,我考了全乡镇应届生中的第一,我不愿意待在父母身边,选择去县城读初中,可后来我外公去世了、舅舅劳改回来娶妻生子,外婆家已经不是不是我的乐园,我寒暑假只能回父母家。
中考前,我爸妈又吵架、打架、闹自杀,我妈带了我弟去学校找我,待我中考完,才告诉我家里的情况,总算没影响我中考文化课考全县第一。
高中三年我也是远离父母的状态,后来高考一不小心考全市第一,但我报考大学的时候,一所云南的院校都没有考虑,就是想离家远远的。
乃至再后来找工作,我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回云南,就是想离父母远一点。
回顾我活到现在的四十来年,我真的只有在“远离父母”的状态下,能量才充沛,向上拼搏的动力才更足。
如果我一直留在那个充满抱怨、歧视和暴力的环境中,我的能量将日复一日地被消耗在应对创伤、消化情绪上,哪里还有余力去专注学习、奋力拼搏?
我爸妈也是一样的.....我觉得他们遇到彼此,就是一场孽缘。但他们没悟性、没能量去斩断这种孽缘,只能一辈子互相绞杀在一起。
当爱已完全消失,持续的怨恨、争吵和控制就成了证明彼此还存在关联的唯一方式。
分开,意味着连这个“恨的客体”都失去了,他们会陷入一种巨大的虚无。
他们对于“离婚后可能获得的幸福”没有概念,也缺乏信心;
但对于“离婚后可能面临的孤独、社会评价、经济问题”却充满了巨大的恐惧。两相权衡,宁愿待在熟悉的痛苦里。
“不离婚的体面”是他们穿给外人看的戏服。
这出戏的观众是亲戚、邻居、老朋友。
只要戏台还在,他们就能从观众的“称赞”(如“还是原配好”“一辈子不容易”)中,汲取一丝虚幻的价值感。
而戏服之下,是日复一日的精神折磨。
但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痛苦,甚至将这种“忍耐”本身,内化成为一种“美德”和“牺牲”。
网友们不能理解我为啥会劝父母离婚......是因为我觉得,人不应该早早放弃“过好日子”的可能。
如果他们早一点离婚,早一点适应离婚生活,老年不必彼此消耗,还能长寿一点。
但对于我父母来说,维持不离婚的体面状态,比他们自己能否感受到幸福感更重要。
他们三十岁的时候都没能力纠错,现在六七十了,更加不可能有了。
陷在里面的两个人,早已失去了挣扎的力气和意愿,甚至认为泥潭就是世界的全部。
我在外面用力拉拽,他们反而会觉得我破坏了他們熟悉的“平衡”。
我父母的婚姻,是一场由社会观念和个人恐惧共同合谋的“人质劫持案”,他们既是绑匪,也是人质。
我想递给他们一把剪刀,但他们认为那把剪刀会要了他们的命,会威胁到他们用一生构建的、赖以生存的“痛苦平衡系统”。
网友们认为我不懂,非要站出来教育和指点我一下。
05
我有时候觉得网友真的太爱找投射了。
比如,一个网友因为自己承担了大部分照顾父母的责任,不服气自己弟弟啥也不出,就把这种情绪代入到我身上,感觉像是在要求我跟我弟平分义务。
可是,我的情况可能跟你不同,每个人能为家里人兜底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我也不富裕,但你总体上可能处于“比我匮乏”的状态,才会每多付出一点就计较一点。
看到这种针对我(而不是Ta自己)的怨念,我当然是有点情绪的。但再一想想这套心理机制产生的原因,又觉得众生皆苦。
在她的内心戏里,我扮演了 “她自己” ,而我的弟弟则扮演了 “她那个不出力的兄弟”。
她内心积压着对家人的不公感和委屈,但可能无力改变现实。于是,将这份改变现状的渴望,投射到了我身上。
如果我按照她设定的剧本行动了(即与弟弟平分),就能在心理上为她自己的处境赢得一次 “象征性的胜利” ,仿佛她自己的家庭不公也因此得到了纠正。
可是,我清晰地认识到,“网友的情绪是她自己的课题,我的家庭责任是我的课题” 。
我没有义务为了安抚一个陌生人的情绪,而去打乱自己生活的节奏和安排。
当你只有一百块的时候,大家一起出去吃饭但你买了100块的单,你肯定会有不公平感。
但当你有十万的时候,你就不会计较这顿100块的饭是你买的单。
但如果你只有十万,一顿饭吃掉我一万,我肯定也会计较的。
所以,根本原因不在于是否要平分,而是“拢共有多少资源”。
资源充沛状态下你付出时,更多是基于爱和责任。
你清楚自己的边界,付出后不易感到委屈,因为这是他们主动选择的、能力范围内的行为。
而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你付出时,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牺牲感和对回报的期待。
因为自身能量池浅,每一滴付出都感觉是巨大的消耗,所以必须要求外界立刻给予对等的回报(无论是金钱、认可还是情感),否则心态就会失衡。
所以,我根本无需向网友详细解释我的家庭账本、我与弟弟的私下协议或我父母的真实意愿。
一旦开始自证,就落入了某些人设定的“审判”框架。
我也可以理解网友的痛苦源于自身处境,但不想承接他们的情绪。我对他们的生活报以慈悲,但对他们的指手画脚保持距离。
我只希望大家能明白最基本的一点: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家和家也不一样。不要用你的情况来套用我的情况。
以及,请不要预设我比你蠢,想不出你能想出来的“聪明绝顶”的办法。人生绝大多数问题根本不是方法问题,而是资源问题。
我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安排好我的人生,但人生有些问题是“无法也不划算”解决的。
至于那些动不动就建议别人租两套房子、请护工的,反正出钱出力的人也不是你……总之,少点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吧。
要相信别人的智慧,人家已经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找出了最优解。
*作者:晏凌羊,女,80后,中国作协会员,2001年云南省丽江市高考文科状元。著有畅销书《离婚七年》《所有的逆袭,都是有备而来》《公文写作》等畅销书十几部以及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拥有十几年金融从业(管理)经验,现为广州某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创始人、某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出生于云南丽江,现居广州。乐以文字为窗,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有血有肉,有泪有笑,有错有对,期待与您共成长。
首发公众号:晏凌羊|ID:qiushan08。
新浪微博和视频号:晏凌羊;公众号小号:羊看。欢迎关注。
一点碎碎念
这款针织衫都是相当不错的。换季过渡穿刚刚好,冬天还能当打底。我个人亲测后,觉得非常对得起这个价格哈。买一件你也可以穿个十年八年的。颜色的话,会有点色差,但不大。我拿的是锈红色。
纤维更细密、纤维表面鳞片顺滑、整齐,倒毛少,触感温柔细腻,手感非常软糯,厚度适中。贴身穿都感觉软糯亲肤,可直接机洗,不易变形,耐洗耐穿。
合体修身的版型,上身弹而不紧绷,比较显瘦。撞色系精致纽扣,简约大气显气质,可单穿,可叠穿,还能当外套。vx扫码可go。
还有,这款番鸭,我强推!亲测真的很好吃,去菜市场你要么买不到,要么不是这个味。
![]()
![]()
别的鸭子说自己是走地鸭、养足180天,我不信,但这款我真信,因为炖煮出来不油不腥、炒出来鲜而不腻。只加清水和盐,就能炖出汤清味浓的口感,比鸡汤更养人,比补品更温和,新手也能轻松搞定。最重要的是,它的肉吃起来比较筋斗。
![]()
![]()
它不是普通鸭,是番鸭,也是认证“药用鸭”。它不仅是 “好吃的鸭子”,更是被《中国药用动物志》收录的 “食疗珍品”,书中明确记载其 “性味甘平,滋阴补虚、利水消肿,可治阴虚劳热、产后体弱。
![]()
![]()
咱们这款是正宗的番鸭鸭种,又被成为“红脸鸭”,运动能力较强,瘦肉率较高,生长周期比一般鸭子长1倍,不催长、不打针,养出来的鸭子精瘦不柴,骨硬皮薄。出自中国销量最大的番鸭苗供应商,是中国最大的“光养结合”养殖接地、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奖很多,很多政企食堂用的都是它家的肉。
![]()
![]()
![]()
顺丰/京东+保温箱+冰袋发货,完全不用担心坏掉,而且冷冻能保存12个月,某东0.8kg要148元、某宝更得180+,咱们这里厂家直发119元1只,每只净重3.8-4.5斤,非常大只。哪怕家里有四五口人的话,也要两顿才能吃完。现在买还送1包黄氏番鸭汤菌菇包,1包黄氏鸭四件(鸭心、鸭胗、鸭肝、鸭肠组合包)。
![]()

请确保家里有人收货再买,收到后可直接炖汤,也可以做药粥或者炒了吃,都很好吃。个人觉得这个价格能买到这样的品质、这样份量的番鸭非常划算,强烈建议大家试试。
![]()
大家戳这个超链接可以了解更多详情:《》,扫码下方二维码可购买。
![]()
还有『早安大苞米』又返场啦。去年好多人买,后来还有人想不停复购,但这种玉米一年也只有一季。很多时候大家想吃的时候,它还在玉米地里生长,还没到收割的季节。
这是胖羊的粉丝写的评论哈。
![]()
![]()
![]()
![]()
大家常回购的洗发水、沐浴露,去油很有效果(别的我洗完两天,头发就油了,这款可以撑四五天)。
还有那款手表,简约好看、性价比超高,菜刀、肉包、肉丸也是。
![]()
![]()
↓点击卡片进入店铺,胖羊亲自测评的产品
日常优惠活动正在进行中↓
售后请联系客服微信:nabian77669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