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女,你来啦!”11月18日早上10点,75岁的谭小林刚在医院做完理疗,便匆匆赶往90岁的丁素清奶奶家中。谭小林轻轻握起老人布满皱纹的手,细致地修剪起老人的指甲。
“要保重身体,吃好点,要对自己舍得。”谭小林一边修剪,一边柔声叮嘱。“要得要得!”丁素清扶着刚梳整齐的银发笑着说道。
![]()
谭小林为90岁的丁素清奶奶梳头发。
在资阳,75岁的谭小林,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80岁老人心中共同的“幺女”。44年来,这位土家族女儿将43位与她非亲非故的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来奉养,用日复一日的行动,书写了一场跨越血缘与民族的“反哺”情深。
苦日子里,长出善良的“幺女”
谭小林的善,是从苦日子里长出来的。
年轻时,她因家庭原因独自从重庆来到资阳,人生地疏,生活艰难。是当地政府和身边人的温暖,支撑她走过了艰难的时刻。从此,她心中便埋下了感恩的种子。
![]()
谭小林为老人洗头发。(雁江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供图)
1981年,资阳遭遇特大洪灾。谭小林第一时间赶往观音阁敬老院。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紧:房屋破损,环境杂乱,老人们坐在角落,眼神里写满无助与茫然。“当时我就想当个不计报酬的‘好护士’,要把这些老人照顾好。”这个朴素的誓言,成了她半生“反哺”之路的起点。
从此,她的人生与老人们紧紧相连。
当时每月微薄的28元工资,几乎全用在老人身上;所有的休息时间,她都奔忙在几家敬老院之间——洗衣、晒被、熬药、陪聊,甚至端屎倒尿。夏天,刺鼻的气味常呛得她阵阵干呕;冬天,双手在冰水中搓洗衣物,冻得发麻发僵。即便工作再忙,她也会把老人们的脏衣服带回家清洗,从不耽搁。
![]()
谭小林为老人整理衣物。(雁江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供图)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谭小林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我心里,他们早就是我的父母。”这句话她不仅常说,更用行动一次次印证。老人们提起她,总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小林啊,就像我们的亲幺女。”
“她们总爱偷偷往我包里塞东西,有时候是一个鸡蛋,一把面,我哪能要啊?所以每次离开前,我都要悄悄放回去。”谭小林轻声说道,语气里满是温柔。
最让她挂心也最遗憾的,是照顾了十多年的龚婆婆。老人前一天还说想吃抄手,谭小林第二天赶去时,却得知她已悄然离世。“如果我早点去……她就能吃上了。”回忆到这里,谭小林眼眶泛红,声音哽咽。
一个人的善,一家人的暖
这份大爱,背后是一家人的牺牲与成全。
2000年,谭小林每月的工资300元,丈夫没有固定工作,全家只吃一个素菜。即便如此,她仍挤出钱给老人买洗衣粉、肥皂和衣服。
![]()
谭小林为老人送去洗好的衣服。(雁江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供图)
善行并非一开始就得到理解。丈夫曾悄悄把洗净的老人衣服藏起来,两人爆发激烈争吵。“我们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你还天天去伺候别人?”面对丈夫的不解,谭小林红着眼眶说:“我父母不在身边,孝敬他们,就像孝敬我的爹娘。我们也会有老的那一天。”
质朴的话语触动了丈夫。从此,他不再反对,偶尔还会帮她拎东西。更让她欣慰的是,儿子也加入了敬老行列——上学时顺路送干净衣服,放学后背回待洗的衣物。一背就是好几年,爱的种子在少年心中悄然生根。
![]()
谭小林喂老人吃水果。(雁江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供图)
“孩子从小跟着我去敬老院,现在他对老人家格外有耐心。”谭小林欣慰地说。一个人的善念,最终变成了一家人的默契与传承。
从“幺女”到“谭妈妈”,爱在延伸
“谭妈妈,你上周才抢救过,要多保重身体,别太劳累了。”桥亭子社区网格中队长张正胜陪着谭小林从丁素清家走出来,语气里满是关切。
“要得,身体才是革命本钱嘛。”谭小林爽朗地笑着回答。2023年,她经历了心脏瓣膜手术,医生叮嘱不能再干重活。上周六经历了一次抢救的她,这周又出现在了老人们身边。“哪怕只是干一点小事,陪他们聊聊天,我都很满足了。”
![]()
谭小林陪伴老人聊天。(雁江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供图)
作为雁江区少数民族联谊会副会长、侨联成员、市人大代表,谭小林常常忙于各种学习、开会和其它社会活动。
2023年8月,资溪街道桥亭子社区建设了“谭妈妈民族团结服务站”,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如今,服务站的服务人数已达到上万人次。
![]()
谭妈妈民族团结服务站。
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里,谭小林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身为土家族女儿,她成为了数十位汉族老人最亲的“幺女”;她的善举如涟漪般扩散,感染了身边的很多人。
今年35岁的藏族汉子扎西,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在资阳生活了8年的“资阳人”,已是桥亭子社区志愿者中的老面孔。“我也有老去的一天,不如跟着谭妈妈提前学学老了如何照顾自己。”扎西笑着说道。
![]()
谭小林与扎西聊天。
尽管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全国敬老模范、民政部等六部委表彰的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等众多荣誉,谭小林却始终保持着最初的谦逊。“我就是个普通人,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谭小林说道。
脚步不再轻快,手脚不再利索,但谭小林的背影却依然坚定。这条走了44年的路,她完成了从接受爱到反馈爱、再到传播爱的“反哺”循环。
![]()
谭小林到社区宣讲。(雁江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供图)
“只要我还在一天,我还要继续照顾他们。”这句朴素的话里,藏着谭小林全部的信念。她用近半生的光阴,让“反哺”二字从传统美德化作日日践行的生活,让一个个孤独的生命,都在爱的循环中有尊严地老去。
全媒体记者 阳洋 包雷 李月骞
来源:资阳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