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腾讯新闻推出《我有一个想法》生态计划,旨在连接社会创想与平台资源,推动有价值的文化实践落地。
安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龚慕凡作为创想者之一提出“推进甲骨文趣味传播”的想法。——面对甲骨文因专业性强、理解门槛高而难以触达大众的现状,她希望借助短视频、广播体操与互动游戏等贴近日常的形式,让这一古老文字真正“活”起来。为支持这一想法,腾讯新闻充分发挥平台的内容创作能力与生态资源,联合龚慕凡共同打造了《满城尽知甲骨文》《满城尽跳甲骨文》系列内容,并上线互动产品《奇妙的甲骨文》拼字挑战,构建起一套立体化、沉浸式的甲骨文传播体系,助力甲骨文从博物馆的展柜中走出,走进大众的视野与生活。让甲骨文从高冷的博物馆,走入寻常的百姓家。
满城尽知甲骨文:用科普短视频解码三千年前的文明密码
甲骨文的独特魅力,既在于观物取象的形态之美,又在于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在《满城尽知甲骨文》系列短视频中,龚慕凡以创想者的视角,将甲骨文与甲骨卜辞转化为10支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短片,深入浅出地讲述古人如何用文字记录自然、社交、节令乃至“打工”日常,力求让观众了解并对晦涩难懂的甲骨卜辞产生历史兴趣。在这一支支短视频中,用户仿佛“穿越”回三千年前,去见证商代人的浓缩生活图景,感受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
例如,在解读四季更替时,她指出:古人将太阳、新芽与种子融入一个字中,描绘春日复苏;而“冬”字则象征一年终结,体现时间循环的哲学观。又如,“雨”“雪”“雹”等气象字,源于古人通过灼烧龟甲占卜天气,并据此创造符号记录所见景象。这些造字逻辑,正是中华文明早期认知世界的方式。通过这些短视频,大众得以“穿越”回商代,在轻松观看中理解甲骨文背后的历史语境与文化逻辑,建立起与古老文明的情感连接。
满城尽跳甲骨文:以肢体语言感受古代汉字文化基因
如果说《满城尽知甲骨文》是“看懂”甲骨文,那么《满城尽跳甲骨文》则是“体验”甲骨文。创想者龚慕凡指出,甲骨文本身充满动态美感——许多字形源自人体姿态或自然动作,若将其转化为肢体语言,或许能让人更直观地感受汉字的生命力。基于这一创想,腾讯新闻联合龚慕凡打造了《甲骨文广播体操》精品视频。
视频中,龚慕凡以身体模仿“卯”“走”“人”“舞”等19个甲骨文字的形态。每一个动作都对应一个字的结构与含义:伸展如“人”,旋转似“舞”,迈步若“走”……在跳操的过程中,让大众既能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肌肉和关节;又能通过身体律动,去诠释这些古老的文字符号,感受汉字最初的呼吸与脉动。这套广播体操以全民可参与、日常可实践的方式,将文化传承融入健身场景,让甲骨文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可感知、可互动的生活元素。
![]()
腾讯新闻:搭建创意落地的桥梁,激活传统文化新表达
除了《满城尽知甲骨文》和《满城尽跳甲骨文》以外,腾讯新闻还打造甲骨文主题互动游戏《奇妙的甲骨文》,用户可通过拖拽部件拼出甲骨文字,在游戏中理解其构形逻辑。这一轻量化玩法进一步降低了甲骨文的认知门槛,实现“寓教于乐”的传播效果。而不管是趣味视频、广播体操还是益智游戏,都是传播甲骨文的媒介,让更多人了解其造字含义和文明印记,才是这一想法的核心内涵。
从《满城尽知甲骨文》的知识普及,到《满城尽跳甲骨文》的身体参与,再到《奇妙的甲骨文》的互动体验,腾讯新闻以多元媒介协同发力,将龚慕凡的创想转化为可触达、可传播、可延续的文化行动。
《我有一个想法》:让好创意照进现实
《我有一个想法》生态计划自发布以来,已经先后助力六个想法实现。从“月满入红楼”真幻交织的宴饮美学,到“桌游里读中轴”古建知识的卡牌破译,再到“满城尽跳甲骨文”甲骨符号的肢体演绎,该生态计划助力创想者用现代化方式诠释历史文明,推动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从“家政女工TALK”边缘群体走上舞台,到“心纽带解心结”关照厌学孩子心理,再到“博物馆疗愈”进行自我情感修复,该生态计划助力创想者用创新性形式提供心灵治愈,实现更加具象化的人文关怀。
《我有一个想法》期待能够涌现出更多想法,腾讯新闻将持续为富有价值的创想,搭建从灵感到行动的桥梁,让那些闪闪发光的想法,成为改变现实的解法,为整个社会提供文化和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韩璐(EN05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