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州,北依太行南滨黄河,在我国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孟州,夏属孟涂国,商周称畿内,秦置河雍,汉改河阳,唐升孟州,这里不仅有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文脉根源之地,还是“黄河出山第一县”、千里黄河第一滩;中国历史第一美男子潘安在此当过县令,打虎好汉“水浒”武松的故事发生地,八仙之一韩湘子的故乡,还名列“国”字头的荣誉——中国毛皮之都!
孟州不仅因"一文一武一美一仙"的文化标识而独具特色,还通过"大唐六合靴"的当代传承,展现从历史到现代的文化延续,传承我国大唐六合天下的盛世繁华……
![]()
一、潘安:"河阳一县花"惊世才情与治理智慧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后世常称其为潘安。他不仅是西晋时期著名的美男子,更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地方官。
1、美貌与才情:潘安年少时便以才华横溢闻名乡里,被称为"奇童"。史料记载,他拥有惊人的美貌《世说新语》用"妙有姿容,好神情"形容,而《晋书·潘岳传》则留下了"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这便是"掷果潘郎"成语的由来。
2、河阳治理:潘安出任河阳县令。面对当地"丘陵河滩交错,风沙灾害频发"的自然环境,他创造性地采取了"广植桃李果树"的治理策略。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发展了果木经济。每到春天,河阳县境内桃花满园,形成了"河阳一县花"的美丽景观,河阳县也因此得了"花县"的雅称。
3、花县潘安:潘安在河阳的政绩,不仅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惠,也为自己留下了千古美名。唐代诗人李贺在《春昼》中写道"平阳花坞,河阳花县",首次将"花县"作为河阳县的代称。
![]()
二、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最杰出的文化名片
在孟州众多的历史名人中,韩愈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位。这位"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学家、思想家,就出生在河阳(今孟州市赵和镇苏庄村,是韩愈三次守孝和读书学习之地,韩愈的祖茔所在地)。
1、文学与思想成就: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者,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331个成语流传至今,如“踔厉奋发”“落井下石”、“杂乱无章”等。
2、政治风骨:韩愈一生耿直敢言,屡遭贬谪。公元819年,他因谏阻唐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前往潮州行至蓝关(今陕西蓝田东南)时,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的文明观有着强烈的普遍主义追求。他在《原毁》中提出"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深也轻以约",而《祭十二郎文》则以自责的旋律表达精神上的自我承当。
![]()
三、"一文一武一美一仙":孟州的文化标识
孟州文化以其独特的"一文一武一美一仙"标识而闻名,每一种标识都代表着一段历史或传说。
1、一文:韩愈:作为孟州最杰出的文化代表,韩愈被誉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一武:武松:武松虽是《水浒传》中的虚构人物,但与孟州却颇有渊源。当年武松被发配孟州,在孟州曾途经一座小桥,后人便将这座小桥称作'武松桥',桥头的村子也改叫武桥村。《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如"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等都以孟州为背景。特别是《水浒传》中孟州孙二娘以其独特的女性形象脱颖而出,成为众多读者热议的焦点。武松作为《水浒传》标志性人物,从景阳冈打虎到血溅鸳鸯楼,唯独与孙二娘成了至交好友。
![]()
3、一美:潘安:潘安在河阳任县令期间,以"花县"留名,为中国历史留下了"花样美男"的最早出处。
4、一仙:韩湘子:韩湘子是道教八仙之一,也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他是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孙,曾经考取了进士并担任过唐朝时期中央政府的官职。在孟州大地,民间流传着诸多韩湘子的传说和故事,广受孟州当地人的爱戴和推崇!
![]()
四、韩湘子:历史与传说之间
韩湘子的形象融合了历史与传说,成为了孟州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其中韩湘子的传说在孟州民间广为流传,并被申报为焦作市的民间传说故事,成为孟州市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1、历史中的韩湘:根据历史记载,韩湘是韩愈的侄孙,在公元823年,29岁时考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
2、传说中的韩湘子:据《酉阳杂俎》《太平广记》等古籍记载,韩湘性格不羁,只爱学道,不愿读书,令韩愈很头疼。韩湘却说:"湘之所学,非公知之。"他在韩愈面前露了一手,让盆中牡丹开放,花间有一联,上书:"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3、传说演变:韩湘子成仙的传说是后世逐渐演绎形成的。据说明代文人陈继儒写过《韩湘子神仙辨》,对韩湘是八仙之一的说法提出质疑。他认为真正做道人的,应该是韩愈的另一个侄孙——韩湐。
![]()
五、大唐六合靴:孟州的传统工艺与现代传承
孟州不仅以文化名人闻名,还以“中国毛皮之都孟州桑坡”而享誉全球,其传统工艺——大唐六合靴著称于我国传统鞋靴文化。
1、历史渊源:自商朝起,孟州南庄一带就开始从事动物毛皮加工制作。到隋唐时期,孟州制造的"乌皮六合靴"已经成为大唐天子和朝官的制式鞋靴,风行天下。"六合"取自天地四方之意,又因由六块皮子缝合而成,且在缝合前已经被染黑,故取名"乌皮六合靴"。
![]()
2、当代传承:今日的孟州市桑坡村被称为"中国皮毛之都",现有2100余间实体门店和上万名皮毛制品从业者。近年来,桑坡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转变思想观念,积极转型升级,拆除污染企业改建商业街区,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当地也陆续涌现出桑坡记忆、优吉斯UGS、AIYA、冬日暖阳等多个自主品牌。
3、文化赋能:河南省唐宫文创集团、河南省皮革协会等达成意向,河南广播电视台"唐宫夜宴"制作团队,已与孟州当地就孟州韩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初步探讨交流,构划了唐宫文化、韩愈文化及"大唐六合靴"的共融发展创意。拟通过文化赋能产业,拓展文旅文创产业链条,让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
![]()
六、孟州文化的当代价值
孟州,这片北依太行、南滨黄河的土地,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自古以来战争的"桥头堡",特别是河阳浮桥与河阳三城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军事防御和交通体系。同时这里也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集萃地。
"潘安、韩愈"“一文一武一美一仙”在孟州不再是停留在史料里的字眼,而是需要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从潘安的"花县"治理到韩愈的"文以载道",从韩湘子的传说到大唐六合靴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这片土地上从未停歇。孟州,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当代文化历史发展的宝贵资源。
![]()
行走在今天的孟州,韩园、苏庄韩愈文化馆、退之庄园以及韩愈大街上的各类景观、韩愈纪念碑石等,见证着后世对这位唐代大文豪的永恒纪念。桑坡村的"大唐六合靴"更是将古代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让千年文化在当下焕发新生。潘安、韩愈的精神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继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孟州人,千年的文化记忆从未褪色,只待后来人去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
作者简介:乔志伟,男,河南孟州人。部队退役军人,爱岗敬业、勤学善思,致力于韩愈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诗歌、写作等文学爱好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