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开局之年,就像一场长跑的起步阶段。起跑姿势漂亮不漂亮,直接关系到后面能不能稳住节奏、冲得上去。如果说发展是一条赛道,那么监督就是赛道两旁的灯——不刺眼,但很明亮,能让人看清路况、避开坑洼,也能提醒你别跑偏、别踩线。
过去这些年,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监督的力量。它不是“挑毛病”,更是一种保障机制,像交通信号灯一样,该停的时候提醒你停,该走的时候让你放心走。
我理解的监督,有三个层面:自我监督、相互监督和外部监督。自我监督是自律,是内心的那盏小灯;相互监督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的提醒;外部监督则是制度、法规、公众和媒体的目光。这三盏灯一起亮起来,才能形成“护航灯”的效果。
先说自我监督。很多人觉得监督是别人的事,其实最难的是管住自己。开局之年,大家都有目标,有干劲,但也容易急功近利。这时候,自我监督就像一个“刹车”,提醒你别因为速度而忘了方向。自律的人会在心里设一个“检查点”,每走一步都回头看看,有没有偏离初衷。
再谈相互监督。朋友之间一句“你最近是不是太拼了?”其实就是一种善意的监督。单位里,同事提醒你流程上的漏洞,也可能避免一次大的失误。相互监督不是挑刺,而是彼此护航。一个团队里,如果大家都愿意多说一句、多帮一把,很多问题就会在萌芽阶段被解决。
外部监督则是制度化的保障。制度就像跑道的护栏,它不会主动推你一把,但能防止你摔出赛道。比如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媒体的调查报道、审计部门的检查,这些都能让权力运行更透明,让资源使用更合理。外部监督有时会让人不舒服,就像有人总在你背后提醒“注意”,但正是这种提醒,让你避免了很多看不见的风险。
“十五五”开局,我们要的不仅是速度,更是质量和可持续性。监督的价值,就在于让发展走得稳、走得远。就像城市建设,如果只追求建得快,不监督工程质量,几年后可能就要花更多的钱去修补。
让监督发挥作用,还要注意方式方法。监督不是为了找错而找错,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在“十五五”这样一个关键的开局阶段,监督更应该提前介入、全程跟进。比如在重大项目立项时,就引入公众意见和第三方评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建立实时反馈机制;在项目结束后,做好复盘和总结。这样的监督,才能真正起到预防和纠偏的作用。
监督还需要科技赋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让监督更精准、更高效。比如用数据分析财政支出的流向,用算法识别项目审批中的异常,这些都能大大提升监督的覆盖面和深度。科技不仅让监督更聪明,也让监督更公正,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监督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是“护航灯”的一部分,灯越多,路就越亮。“十五五”的赛道已经铺好,发令枪响了。我们要跑得稳、跑得快,更要跑得漂亮。监督就是那盏一直在我们身边的灯,它不会替我们跑,但能照亮我们的路。让我们一起,把监督当成朋友,而不是对手,让它成为“十五五”开局的“护航灯”,也成为未来发展的“定心丸”。(舒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