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午前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就中国海警在钓鱼岛领海依法巡航对中方提出抗议。话音刚落,中国海事局就发布了航行警告:11月18日至25日,黄海南部每天8时到18时会进行实弹射击。之前黄海中部刚完成了三天的射击演习,这次范围向南缩小了,时间延长到八天,全部是白天。主权与安全要靠行动来实现,不能只说不做。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海警船在自家领海巡航是正常的执法行为。日本不断上纲上线,中国用实战化训练告诉对方不要误判。过去几年,只要周边出现小动作,黄海、东海、台海的演训强度就会加大,已经成为公开的惯例。
![]()
外部抗议没有停止,美国海军上将考德尔就到日本去进行沟通。对于日本政坛有关台湾的错误言论,他表示并不意外,也理解其中的担忧,并且把账本摊开:防务开支不要盯着2%,可以考虑把GDP的5%拿出来。日本财政状况紧张、人口老龄化严重,但是增加军费的冲动和压力也在加大。
美国多年来以安全合作为由,促使日本增加军费开支,甚至达到3.5%的目标。其目的是让日本多出钱、多站到前沿,替美国分担风险;日本也希望借此机会突破限制,接近所谓的军事“正常化”。美国需要日本,又不能让日本太强;日本则担心美国在关键时刻是否真的会来。学界也认为美日同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很多空隙。
![]()
日本将来可能会有核潜艇,但是不是一蹴而就的。表面上看是大饼,实际上是在勾引日本把更多的钱投进去。从日本现行的法律框架、技术路径以及周边的敏感程度来看,走这一步会牵动到地区局势和国内的政治社会的接受度,风险很大。
一天之内,日本防卫省发布消息,驻日美军岩国基地的中导发射装置撤走,即堤丰系统。此系统能够发射射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的战斧巡航导弹。日本在必引周边的举动引起中方的担忧,中亚国家也已经明确反对,俄罗斯方面还保留了反制的权利。日本国内也出现了反弹,居民害怕自己成为优先打击对象,生活安全受到威胁。
![]()
这不是降温,而是一种战略试探,试探出各方的底线之后再动棋子改变节奏继续向前推进。撤离恰逢日本政坛利用台湾问题拉拢美国的时候,华盛顿先撤了,以免内外压力叠加,但并没有停止,还在韩国、澳大利亚部署类似的设备。
黄海现场情况如下:白天连续8天进行实弹射击,海空管制导致商船渔船绕行,航线变更,成本增加。但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阵痛是值得的。这样的演习既可以看作是常规性的训练,也可以看作是态势回应、警示。真正的震慑来自于实力,而不在于嘴上。
![]()
“借壳上岸”的节奏一定要注意:表面上看是盟友互信,实际上是出钱出地由我来安排;表面上看是防卫自助,实际上是一步一步地突破下限,使社会对于更高的军费开支和更大的冒险越来越麻木。等到付出的代价太大时,就已经无法回头了。
中国在自家门口练兵,就是给守土守法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而如果不断地把中导、核潜艇等敏感问题拿到桌面上来,搅动的是区域秩序,抬高的是误判的风险,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把安全全靠“同盟”来保障也是有风险的。真正安全要从守住自己的规则边界开始,尊重现实的力量对比,少做添油加醋的事。日本社会对此并不陌生,地方政府和民众对于敏感装备存在抵触情绪,这是“不想把火药库建在自己家门口”的朴素认知。
![]()
日本抗议、中国演训、美军高官访日外加堤丰撤离,表面上看是分散的,实际上是一条线。中国用制度化的海上执法和实战化的演训来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安全;美国则让盟友多出钱、多担风险,自己保持机动和回旋的空间;日本的考题就是不要被情绪所左右,不要在危险的边缘反复试探,更不要把国家安全外包出去。一步踏错,后悔莫及。
把话讲清楚,把事情做好,不要被人带节奏。堤丰的退出更像是一个战术调整而非缓和;把GDP的五分之一都用到防御上,公众的财政状况能否支撑起这样的开支,这将是日本必须面对的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