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药,17块钱,血小板从25飙升到98!一个3岁男孩的“经方奇迹”
![]()
“孩子每20天就流一次鼻血,止都止不住,血小板只有20多……住院好几次,就是治不好。”
2024年6月,一对焦急的父母抱着3岁的小宝走进北京华科中西医结合医院史淑荣中医血液病诊室。
谁能想到,仅用三味中药、花费17元,两个月后孩子的血小板竟从25升到98,鼻血不再流,脸色红润,活蹦乱跳!
这背后,藏着中医经方“辨证精准、方简效宏”的智慧。
一、反复流鼻血、血小板低,真的是“体虚”吗?
小宝2年前开始频繁流鼻血,每次血小板都在20–30之间徘徊。
省级三甲医院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多次住院,却始终无法稳定。
初诊时,他:
- 身材瘦小(14kg),皮肤偏黑
- 眼睑鲜红,面色无华
- 舌尖红、少苔,前端还有明显“芒刺”(像小刺一样凸起)
- 腹部叩诊有鼓音(提示气滞或积热)
看起来调皮活泼,实则体内有“伏火”!
起初,医生按“脾虚气血不足”思路,开了经典补益方——薯蓣丸(含人参、山药、当归、阿胶等17味药),连续服用近一个月。
结果?
✅ 乏力稍减,但鼻血照流,血小板毫无起色。
![]()
二、转机出现在第三次就诊:一张“三味小方”扭转乾坤!
第三次复诊,病情依旧。
史淑荣主任沉思片刻,突然想到黄煌教授常说的一句话:
“药对证,喝口汤;不对症,用船装。”
她果断换方——只开三味药:
酒大黄 、黄芩 、黄连
——这就是千古名方:三黄泻心汤!
家长一脸疑惑:“就这么点药?能行吗?”
但还是遵嘱回家煎服:开水泡10分钟,一天喝一次,吃一天停一天。
三、奇迹发生了!血小板飙升,鼻血止住,眼睛不红了!
一个月后复诊,父母满脸笑容:
- “孩子最近没再流鼻血,玩闹时最多有点血丝!”
- 眼睛没那么红了,吃饭也不挑了,精神特别好!”
- 查血常规:血小板从25×10⁹/L升至98×10⁹/L
更让人惊喜的是——
6付药,总共才17块钱!
四诊时,舌苔已生,芒刺消失,腹胀鼓音消退,面色红润。
医生微调方剂(黄芩增至7g),继续巩固疗效。
四、为什么“三黄泻心汤”能治血小板减少?
很多人以为血小板低=“贫血”“体虚”,必须大补。
但黄煌经方强调:看人下药,而非看病下药。
小宝的体质特点非常典型——
✅“上热下实”体质:
- 眼睑红、舌尖芒刺 → 心胃有热
- 腹胀、皮肤黑 → 肠道有积滞
- 反复鼻衄(流鼻血) → 热迫血妄行
这正是三黄泻心汤的经典适用证!
三味药,各司其职:
药物 作用
黄连:清心火,治“眼红、舌尖红、失眠烦躁”
黄芩:清肺胃之热,止上部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
酒大黄:通腑泄热,引火下行,让“血归其道”
三药合用,直清上焦郁热,釜底抽薪,血不再妄行,血小板自然回升!
黄煌教授曾指出:“三黄泻心汤不是‘泻肚子’的方,而是调节‘热血体质’的靶向药。”
五、重要提醒:经方讲究“方-证-人”高度匹配!
这个案例的成功,关键在于:
- 不被“血小板低=虚”误导
- 敏锐捕捉“眼红、舌刺、腹胀、鼻衄”等阳证实证信号
- 敢于在补法无效时,果断转向“清法”
但请注意:
❌此方绝不适用于所有血小板减少患者!
若患者面色苍白、怕冷、乏力、舌淡——那是“气不摄血”,用三黄泻心汤反而会伤阳!
✅ 中医治病,贵在“辨证”,不在“套方”。
六、写在最后:便宜≠无效,简单≠平庸
17块钱,三味药,两个月改变一个孩子的健康轨迹。
这不是神话,而是经方医学“精准打击病机”的力量。
正如黄煌老师所言:“方证相应,效如桴鼓;方不对证,参茸亦毒。”
对于反复出血、血小板低下者,
不妨请专业经方医师看看:
你/孩子的体质,是否也属于“热血型”?
也许,答案就藏在这杯“三黄汤”里。
特别说明:
本文案例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交流,切勿自行用药。
三黄泻心汤含苦寒之品,需在专业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尤其儿童用药更需谨慎。
#血小板减少 #三黄泻心汤 #黄煌经方 #中医奇迹 #鼻衄 #儿童健康 #健康科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