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网络世界公开表达超过 10 年的人,我现在的心态是敬畏流量、敬畏舆论、敬畏大众。
没别的,就是怕了。
不是怕公开表达,也不是怕被别人骂,更不是怕被别人看笑话,而是怕被断章取义。
比如,之前我说 PMP 和 NPDP 这类证书对产品经理意义不大。
于是就有人断章取义:唐韧说 PMP 和 NPDP 没用。
就因为这事儿,我跟之前合作过的机构还闹过不愉快,因为人家主要就是做这类业务。
但是断章取义的人往往会忽略我之前说过的一个前提:企业招人时不会因为这个证而录取你,更多是看经验和能力,但是那套课程和案例体系还是值得学习的。
但凡脑回路正常的人都能看出,我是把这件事分两部分来说的。
第一部分,我说 PMP 和 NPDP 证书本身不会对你求职起到太大帮助作用。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过去招产品经理以及我身边一些朋友招聘产品经理时不会因为证本身而招聘一个候选人。至少权重没那么大,属于没有没关系,有了加分也不会太多的那种。
第二部分,我说那套课程和案例体系值得去学习,因为可以完善产品经理的方法库和案例库,至少可以构建一套体系化的方法。
也就是说,要带着学知识的目的去报考 PMP 和 NPDP,考不考得过、能否拿到证倒是其次,不要为了拿证去背题应试。
即便如此,我还是被断章取义了,而且这种痕迹过了很久都不会被抹去,就比较困扰。
所以有句话我始终记得,「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前两天我看雷军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帖子,从内容和语气可以看出,他生气了。
![]()
起因是关于小米汽车的安全和外观,雷军之前说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然后说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
这种先后表达和结构关系在正常人的理解里其实是没问题的,安全肯定是大于外观的。
更何况,有哪家车企老板会蠢到用好看凌驾于安全之上呢?
不过断章取义不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只会截取「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这句,然后大作文章。
这么做的原因无非两个字,流量。
如果再加上一些更别有用心的目的,那就是抹黑,也就是雷军之前说过的黑水军。
要理解这背后的逻辑,我们得先说一个叫「稻草人谬误」的理论。
所谓稻草人谬误,就是通过故意歪曲或片面提取对方的论点,然后去攻击这个被曲解后的像「稻草人」一样脆弱的观点,以打倒稻草人的方式来攻击原始表达主体。
显然,「好看是第一位」这句话就是那个稻草人。
抓住这个点还有一个逻辑,也是传播学和社交媒体上很多人会利用的一个点。
情绪永远跑得比事实快,结论永远比论证更有传播力。
理解了这句话,你就能理解群体心理了。
很多时候,大众情绪其实是被利用的,因为理解单一的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要好过复杂的论证。
我讲这些并不是给雷军和小米站台说话,而是仅针对这件事背后的逻辑来还原客观。
虽然我知道一定有草履虫跑出来说话,但这就是常态。
要想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就得有一定的判断力和逻辑思维,不要被情绪带偏。
首先,获取上下文信息是回归语境的第一步。
就像我一开始说自己的例子一样,断章取义就会脱离语境,雷军的好看是第一位也是有上下文语境的。
很多时候,网上的一些爆炸新闻往往是通过情绪传播进行了第一轮裂变,而大多数反转无非是提供了更完整的语境。
其次,身份认同和认知捷径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通过批判一个成功者,普通人能获得短暂的智力优越感和心理慰藉。内心想说的无非是,看,他也不过如此,他也有今天。
还有就是,成功者说错话做错事永远比成功者继续成功更有吸引力。
另外,平台的推波助流。
一些被掐头去尾且能调动情绪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就更有流量,这已经成了一个行业规律。
因为人性的追踪,加上体现在行为和数据上,所以算法也会被调教,进一步去满足人性的追求,这就是个闭环。
当我们在讨厌流量时,其实也是在直面最真实的内在自我。
我们批判的,往往不是对方真实的样子,而是我们想象中他应该有的样子。
断章取义,本质上是一场集体的「选择性失明」。
独立思考,是当代的一种稀缺品质。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12月13日下午我们在上海举办今年的线下读者聚会,有两场主题分享,干货拉满,要来的联系我进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