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关尔东(中科院博士)
下图中这位,一脸庄严宝相地认真指导两位外籍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中国学者,正是近日学术圈最为知名的大人物——郭伟。
![]()
近日,受到江苏科技大学学生举报,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某涉嫌学术造假、侵占国家科研经费等问题,被警方带走调查。
最令人感到迷惑和不安的是,这位顶级学者的实际学历,竟然只有高中。
江苏科技大学启动闪电方案,立刻与郭教授进行割席,发出通报,“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关心”。而涉及此事的校领导和学校人员,近日大概也会接受调查,估计正内心忐忑,寝食难安。
![]()
郭伟的简历十分出彩,根据公开资料,郭伟曾任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2025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994年以省高考状元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材料专业,师从周蕙久院士。主持研发1600MPa钛合金油井管技术,解决国际难题,并入选2024年行业十大科技进展。他还声称自己与赫伯特·格莱特院士合作突破纳米金属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郭伟主持国家级项目7项,发表SCI论文170余篇,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二等奖(2013)……
郭伟出事前,似乎没人会对他身份的真实性进行确认,包括给他认定首席科学家的江苏科技大学。
东窗事发以后,热心网友很快对郭伟的简历进行了层层检验。初步发现,1994年陕西省高考状元姓楚,所报考的是清华大学电机系。而郭伟自称与国外著名教授合作,网友搜索了名教授课题组的人员,一样没有发现郭伟的面孔。
至于170多篇SCI论文,也只有1篇出现“W Guo”的,而这篇论文是研究“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起始细胞”的,与江苏科大首席科学家郭伟教授的研究领域(以金属、材料为主)并不相符。
![]()
![]()
江苏科技大学人事处工作人员解释,郭伟并未认定教师资格。但是既然没有认定教师资格,如何当上博导的,是怎么带学生的呢?
知情人士透露,郭伟是通过猎头公司引进的。这倒无妨,猎头公司未必懂学术圈的流程,江苏科技大学难道在资料审批的时候,也如此随意吗?
想起我当年应聘大学的时候,提交了许多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所有发表的论文,检索报告,学位学历证书,甚至参与的项目任务书盖章,以及学信网的证明。
郭伟那个年代可能没有学信网,但是他的学位证,学历证这些,难道学校人员难道就不看看吗,170多篇论文,这些难道不逐一审查一遍?
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二等奖(2013),这么重要的奖项,怎么也要看看证书,并去官网网站比对一下吧?怎么连最基本的审查都没有呢?
郭伟成功上岸之后,骗取科研经费,并能够开展学术工作,这个是完全有可能的。学术圈倚重帽子,郭伟拿到帽子了,就会有一堆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后辈帮他完成科研任务,郭伟只要露露脸,讲讲话,就能在学术系统混的游刃有余。
郭伟欺世盗名反映了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高校体系,似乎对老一辈的学者背景十分宽容,对他们自称的荣誉、资历毫不怀疑。但是大学对年轻学者的审查却很严厉,每一个可能出现有争议的材料,都会反复确认,这样标准的差异到底为何而来呢?
不能郭伟教授看着很资深,就以为这是个资深学者吧?
我看了郭伟教授像是爽文一样的人生,内心几欲滴血。想来寒窗苦读那么多年,依然还扶着学术界的大门晃荡,像一颗风中飘零的野草,却被一个高中毕业的捷足先登,摘取学术果实。对学术圈这个象牙塔一样的清净之地,真是感到无比的幻灭。
原来一张资深的面孔,一个常见的名字,一张可以随口虚构简历的嘴巴,就能摘取学术桂冠。若非学生举报,郭伟甚至会一直逍遥下去,这样的学术大牛,我在学术会议见到他都不敢加他微信。
郭伟仅仅是郭伟自身的问题吗,我们到底还有多少郭伟呢?想想真是令人灰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