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这个世界太魔幻了!11月19日,江苏科技大学的一则通告直接让网友炸开了锅,谁能想到,堂堂一本大学竟然会出现这样一个漏洞。
![]()
现如今这个骗子也已经被警方带走,进行立案调查,学校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开除,但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
有知情人直接在互联网上曝起了猛料,原来这骗子背后还有牵连了不少人,而且真实目的可不止当科学家这么简单.......
![]()
当年这个郭某能混入高校,与江苏科技大学当时的引才背景密切相关。
2023年,学校正卯着劲搞“人才强校”战略,手里攥着好几个国家级项目,和三千万美元经费,就盼着能招个“大牛”撑场面、拿资源。
![]()
就在这时,郭某带着一份“金光闪闪”的履历凑上来了。
他自称是1994年的“陕西省高考状元”,以658分的成绩考进了西安交通大学,之后还在澳大利亚、日本留过学。
![]()
不仅如此,他还在德国国家科学院当过高工,发了180多篇SCI论文,被引用六万多次;拿过两次国家科技进步奖,甚至还是俄罗斯工程院的外籍院士!
这份履历的“含金量”,对于希望快速提升学科排名的高校来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
就这样,校方在没有开展背景核查,和核实论文DOI编号的情况下,迅速与郭伟签订聘用协议。
还为其提供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的头衔,以及300万元安家费、140万元年薪及1000万元科研经费,累计投入达1580万元。
![]()
可这假的终究是假的,哪能经得起细查。他说的那个“陕西省高考状元”身份,压根就是子虚乌有,1994年真正的理科状元另有其人。
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海外求学和工作经历,比如在日本九州大学读博、在德国国家科学院做研究员,相关机构都表示查无此人。
![]()
他宣称发表的那些顶级期刊论文,在专业的学术数据库里根本找不到影子;所谓的众多国际专利,也大多是编造出来的。
甚至有些他引以为傲的头衔,连名称都说不准确。
![]()
但有意思的是,这场骗局居然持续了两年!
平时郭某上课的时候,就抱着别人的PPT念稿子,讲到关键的公式推导,要么一笔带过,要么甩一句“这个你们自己悟悟”,实在圆不下去了,就打发学生们自习讨论。
一开始底下的研究生还兴冲冲地想跟着“大牛”学真本事,结果越听越懵,但谁也不敢吭声,毕竟讲台上站着的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人才”,谁也没敢质疑。
![]()
直到2025年9月,学校收到了关于郭某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这才启动了调查程序。
据说,这次骗局的败露,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是他被学校推荐参评中科院院士。
因为院士评选的审查可比普通入职要严格得多,再加上郭某的履历假的离谱,所以一查就被查了出来。
![]()
这事儿一曝光,央视都忍不住下场吐槽,说得特别直接:“学术造假可不是小事,骗了国家的钱不说,还耽误了一群学生的前途,把学术圈的风气都搞坏了!”
还点出了关键:郭某能骗成,不光是他胆子大,更重要的是学校引进人才的时候“审核跟闹着玩似的”,专业老师说了不算,人事部门只看头衔不看真本事,这才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
现在的处理结果也出来了,江苏科大11月18号发通报,正式解除了和郭伟的聘用协议,他指导的研究生也都重新分配了导师。
![]()
但这事儿可没这么容易结束,学校已经报了警,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
毕竟郭伟这种行为可不是简单的“学术不端”了,他拿着假履历骗了1580万的待遇和经费,已经涉嫌诈骗,坐牢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这铁饭碗丢得那叫一个彻底。
![]()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儿还牵出了一串人。学校通报里明明白白写着“引进过程中存在材料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将严肃问责”。
说白了,当时负责引进郭伟的人事部门、学院领导,还有参与评审的人,一个都跑不了。
![]()
毕竟这么多明显的漏洞,只要稍微核实一下就能发现——比如查一下高考状元名单,或者给所谓的“导师”发封邮件确认,哪怕去期刊官网查一下论文,骗局都露馅了。
可就是因为没人认真做这些基础工作,才让一个高中生水平的骗子当上了博士生导师,这责任必须有人担。
![]()
其实这件事中,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被他指导的学生们,想想看,怀揣着学术梦想,跟着一位“首席科学家”学习,却发现自己的导师连大学都没上过,这心理阴影得多大,学业上被耽误的时间和精力又该怎么算?
![]()
虽然学校说已经为这些学生安排了新的导师,但造成的伤害已经发生。江苏科技大学自身的声誉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更深一层看,这种事件透支的是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对学术界的信任。
![]()
回过头想想,这类看似离奇的假专家事件,背后往往有一些共通的土壤。
比如社会上某种程度上存在的“头衔崇拜”,觉得有“院士”、“首席科学家”这类光环的就是真才实学,从而可能放松了警惕。
![]()
如果学术评价体系也不能完全摆脱“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的倾向,那就更容易让骗子钻空子。
希望这次事件能给所有单位都敲响警钟:引进人才,绝不能只看简历光鲜、头衔吓人,必须建立更严格、更实质的审核机制,对学历、论文、工作经历都要进行“穿透式”的核查,要把真才实学和对诚信的尊重放在首位。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