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的山东省济南市寒意渐浓,但卫生监督领域从业者的竞技热情丝毫未减。近日,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传染病防治监督项目决赛在济南市拉开帷幕。这场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疾控局联合主办的赛事,汇聚了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6名卫生监督员和32名疾控监督员。
竞赛以“精研业务强本领,执法为民护卫健康”为主题,通过理论笔试、实操考核、团体竞答三大环节,全面检验传染病防治监督队伍的专业功底、实战能力与协作素养,不仅展现了新时代卫监人的过硬风采,更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实效为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注入强劲动能。
![]()
考题见“真章”:直击一线痛点难点
11月4日一早,来自浙江代表队的卫生监督员李晨阳正和队友们梳理着复习笔记。“为了这一天,我们从区县选拔开始,历经了多次培训,系统复习了传染病防治监督的相关知识。”李晨阳说。其手中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的重点条款,页边还附着实操场景的手绘示意图。
此次决赛是全国传染病防治监督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技能比拼。经过前期全国的分层选拔,最终128名选手脱颖而出,他们将在两天时间里接受全方位考核。赛事考务组组长、中国疾控中心纪委书记梅扬介绍,竞赛聚焦传染病防治监督核心职责,涵盖通用法律法规、疫情报告管理、消毒隔离、预防接种、医疗废物处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九大领域,特别融入了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等最新内容。
“考题比想象中更贴近实际,不是简单的法条记忆。”走出考场的北京代表队队员王芳坦言,其中一道案例分析题模拟了对基层医院发热门诊进行监督检查的场景,需要从患者信息登记、疫情报告时限、医护人员防护等多个维度找出问题并给出执法依据。“就像把日常监督现场搬到了试卷上,既考知识储备,更考分析判断能力。”王芳说。
“我们的命题原则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梅扬解释,所有考题都来自全国范围内的真实执法案例,经过专家团队的提炼改编,既保留了实际工作中的典型痛点,又设置了一定的区分度。“我们始终关注的是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执法办案能力。从比赛结果来看,试题也有很好的区分度。”梅扬说。
实操考核环节更是凸显专业硬核,成为检验选手实战能力的“试金石”。该环节设置有效氯、紫外线强度两大现场快速检测项目,选手需通过抽签选定其中一项操作,既考察核心检测技能,又兼顾基层监督常见场景。在有效氯检测实操区,每个工位都摆放着含氯消毒剂样本、检测试纸、记录表格等器材,考官们手持评分细则,对选手的操作流程、数据精度、细节规范进行全程打分。
随着考官一声令下,来自上海代表队的张文红迅速进入状态。她首先核对样本标签上的消毒剂类型和生产日期,随后按照《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测定操作规范》,用无菌移液器精准吸取0.5毫升消毒剂样本,滴入装有5毫升蒸馏水的比色管中摇匀稀释。紧接着,她取出检测试纸条,将反应区浸入稀释后的样本液中,计时20秒后取出,立即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对。“有效氯含量500毫克/升,符合物体表面消毒浓度要求。”张文红快速在记录表格上填写检测数据,整套操作行云流水,仅用时7分30秒。
现场考官介绍,有效氯检测是基层监督中最常用的技能,浓度过高易造成腐蚀,过低则达不到消毒效果,多数选手在操作中都能严格遵循“取样—稀释—检测—判读”四步流程。实操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丝误差就可能影响监督结论,这正是竞赛要锤炼的严谨性。
以赛促建:提升能力补短板
最具挑战性的当属团体竞答环节。11月5日上午,经过理论笔试和实操考核环节,综合得分处于前八名的代表队进入该环节。团体决赛包括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大模块。
在必答题环节,各队比分紧咬,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在抢答题环节,随着抢答器此起彼伏的声响,赛场氛围瞬间升温。其中一道关于电子传染病报告卡法律效力的题目,因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与传染病防治法的交叉应用,让多支队伍失分。风险题环节则成为“胜负手”,30分的高分题聚焦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监督职责与法律责任的界定,陕西代表队凭借精准作答追赶比分,赢得全场掌声。
在一片喝彩声中,团体竞赛落下帷幕。李晨阳和队友们相拥而泣。这支由基层卫生监督员和疾控监督员组成的浙江代表队,最终斩获团体桂冠,李晨阳还凭借在个人理论和实操环节的优异表现摘得个人第一名。“成绩背后是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更让我们看清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李晨阳说。
李晨阳的笔记本上,赛后补充的“短板清单”格外醒目,其中“消毒产品监管细节掌握不足”“新规范应用不够熟练”等条目被重点圈出。像李晨阳这样在竞赛中实现自我提升的选手不在少数。来自广东省东莞市疾控中心的疾控监督员徐惠玲,是一名拥有20年工作经验的“老兵”,她获得疾控监督员个人赛第一名。谈及最大的收获,她坦言:“平时工作忙,很难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备赛期间,专家针对消毒产品的采购和使用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等薄弱环节的专题辅导,让我理清了很多知识盲区。”徐惠玲举例说,以前对于不同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掌握不精,经过专项训练,现在能精准匹配消毒方法,这在日常监督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这样的能力提升在各代表队中形成了普遍效应。从各地反馈的备赛总结来看,基层监督队伍普遍借助竞赛契机,开展了系统性的业务强化培训。不少地区针对消毒产品监管、实验室生物安全等传统薄弱环节,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辅导,梳理出《常见监督场景问题指引》等实用材料。多名基层监督员表示,在备赛过程中对不同微生物消毒因子敏感性的精准匹配等专业技能的强化,有效解决了日常执法中的实际难题,使队伍整体专业素养显著提升。
各地对此次竞赛的高度重视,为选手们的成长提供了坚实保障。江苏省疾控局副局长吴伟介绍,为选拔优秀选手参赛,江苏构建了“县区初选、市级复赛、省级决赛”的三级选拔体系,还邀请高校专家、一线执法骨干组建辅导团队,针对理论知识、实操技能、临场应变等方面开展系统性培训。“我们不仅看重竞赛成绩,更希望以竞赛为契机,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的监督执法队伍。”吴伟说,参赛选手返回岗位后,将承担起本地区的业务培训任务,形成“以赛代训、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
虽然这场技能竞赛已落幕,但“执法为民、护卫健康”的使命担当,将继续激励每一名蓝盾卫士在守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返程路上,李晨阳已经开始规划下一步的工作:整理备赛资料,制作专题培训课件,下周就要给单位的同事们开展第一次分享。
![]()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张磊 特约记者 郝金刚
编辑:马杨
校对:杨真宇
审核:李诗尧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