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隐患都已清除,这下大家出入安全多了。”近日,贵州省兴仁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与消防人员随机回访多个小区时发现,昔日的消防乱象已不复存在——消防通道畅通无碍、“飞线充电”现象彻底消失,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每个消火栓箱都配备齐了器材。这些改变,要从整治一栋楼的安全问题说起。
2024年初,兴仁市检察院检察官在一次履职中,来到一栋高层住宅的地下停车场,眼前的景象让人心头一紧:消火栓箱门敞开,里面空空如也,水带等器材缺失;头顶的消防管道锈迹斑斑,水不断渗出。更令人忧心的是,为应对漏水问题,物业竟决定关闭消防总闸。这栋30余层高楼的消防系统就此“停摆”,数百户居民的生命安全暴露于巨大风险之下……
“必须立即行动!”检察机关迅速立案调查,并发现了隐患背后的关键问题:相关部门监管职责交叉且模糊,各部门权责边界不清晰,未能形成监管闭环,导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居民的安全诉求也始终无法落地。
2024年6月,检察机关组织住建局、消防救援局、公安机关及物业公司等相关方召开“圆桌会议”。会上,检察机关向主管部门依法送达检察建议,指出监管漏洞与设施问题核心,并提出“修复管道、恢复供水、配齐器材”的具体整改要求。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责令物业采取临时供水措施,保障基本消防需求,同时启动消防系统修复工程。
2024年7月26日,一场特殊的公开听证会在该小区地下停车场举行。在人民监督员和居民代表的现场监督下,工作人员拧开修复后的消火栓,清冽的水柱喷涌而出。听证员们经过评议一致认为,此次整改切实有效,社会公共利益得到了有力维护。
“这个小区解决了,其他小区会不会有隐患?”带着疑问,兴仁市检察院启动了消防安全隐患大摸底,通过几个月的走访,检察官发现消防设施缺损、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等问题并非个例,而是城市安全的共性隐患。
今年7月11日,检察机关依法向消防部门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建议中不仅明确指出当前消防安全管理的短板,还从强化联合执法、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安全宣传引导三个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治理路径。
这份检察建议推动了全市消防安全集中整治行动。由消防部门牵头、多部门密切配合,16个存在明显隐患的小区被纳入首轮联合检查,51处堵塞的“生命通道”被彻底疏通,76处违规充电隐患被逐一清除。针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出台全链条整治方案,150余个新增充电端口在老旧小区落地,117辆超标电动车通过“以旧换新”完成更换。
“从一栋楼的险象环生到一座城的未雨绸缪,检察机关推动消防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让‘家门口的安全’变成了现实,为他们点赞!”兴仁市人大代表龙芝才称赞道。(柳盘龙 邓道迪 雷慧廷)
(检察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