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刘女士独居多年,原本生活还算规律,可自从隔壁邻居突发离世后,她就像被抽走了精气神。白天总盯着自己的手脚琢磨“是不是没力气了”,频繁往医院跑,哪怕检查结果一切正常,也总觉得身体藏着大病;夜里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到天亮,一闭眼就想起邻居倒下的样子,越想越怕,连下楼买菜都要鼓足勇气,慢慢变成了不愿出门的“宅老人”。
![]()
刘女士所遭遇的情况并不少见,亲友离世、身体出现小毛病,都可能触发心底那份恐惧,可很多人不知道,这种恐惧不只是心理负担,在中医眼里,它其实是会实实在在伤害身体的。那么,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恐惧,究竟是如何一步步侵蚀我们身体的呢?
情绪致病,过恐伤肾
中医当中讲究五行,也就是木火土金水(也是相生的顺序)。五行又相应对的是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医学纲目》有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
中医常说情绪致病,怒、喜、思、忧、恐这几种情绪,一旦过度就会打乱体内气血的正常运行,进而损伤脏腑。而老年人因为气血本就开始亏虚,脏腑功能也逐渐减弱,对情绪的耐受度更低,尤其“恐”这种情绪,对身体的伤害最直接也最持久。咱们总以为“恐”就是被人追、遇到危险时的惊慌,其实远不止如此。事实上,老年人所经历的“恐”,往往更加隐晦,却也更加深沉。
![]()
老人躺在病床上,每天睁眼就琢磨“今天是不是最后一天”,这是对未知的恐;有的人一辈子没什么牵挂,觉得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一想到生命要走到尽头就心慌,这是对“无”的恐;甚至有的老人怕给子女添麻烦,怕自己孤独离世,这种藏在心里的担忧,本质上也是恐。这种持续不断的恐惧,就像在体内打开了一个无声的“黑洞”。
这种持续的恐惧,就像不断消耗身体的“黑洞”,中医讲“恐伤肾”,肾脏在腰部,就像身体最底部的“蓄水池”,正常情况下,肺气下降灌溉肾水,这叫“金生水”,就像妈妈滋养孩子,肾脏才能充满能量。可一旦陷入恐惧,气就会乱了方向,一个劲儿往下沉,肾气守不住,蓄水池的闸门就关不上了,肾精慢慢被消耗,人就会觉得腰酸腿软、没力气、小便不畅。更糟的是,肺气本来该往下走,现在肾水接不住,只能往回冲,堵在上焦的位置,导致胸闷气短、呼吸变浅,有的人还会咳嗽气喘。当然很多老人出现的这些问题,肯定不能都怪情绪之事,耗损肾精的方式有很多,这里主要讲的是特定情绪的影响,但并不唯一。
形神一体,体健方可托举神志
中医始终强调“形神一体”,神志的安稳离不开身体的健康,而身体的强健也能反过来滋养心神,两者相辅相成。想要摆脱死亡焦虑,不能只靠“别害怕”的安慰,更要从“养身体”和“调情志”两方面入手,让气血顺畅、脏腑安定,心神自然就有了依托。就像刘女士,去做检查无可厚非,但是频繁的检查只会让忧思更重,耗伤脾气。
![]()
不如试试中医“扶正治未病”的思路:规律作息,让气血顺应昼夜节律;饮食注意养脾胃,只有脾土健运了,气血生成就足,身体有了底气,后天养先天,比如饮食上不偏好某一种,五谷杂粮换着花样来,也可以多试试药食同源的食物,比如把生的怀山药研磨成末做成粥等等;适度做些温和的运动,比如站桩、练八段锦,中医说“动则生阳”,运动能让气血流通,阳气充足了,身体的抵抗力和心神的安定感都会提升。这些看似简单的做法,都是在给身体“补正气”,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身体的气血顺畅、脏腑安康,那份莫名的恐惧自然就没了滋生的土壤。
过恐伤肾,以思胜恐
把“形”的基础打好了,咱们再来讲讲从中医角度看看“神”怎么调?咱们先来讲个古代的小故事,你一听就明白了。
说这古时候有个叫乐广的人,请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正端着酒杯要喝,突然瞥见杯里好像有条小蛇在游,吓得心里一紧,可又不好拒绝,硬着头皮喝了下去。从那以后,朋友总觉得肚子里有蛇在爬,又怕又慌,吃不下睡不好,没过多久就病倒了。乐广知道后很纳闷,家里哪来的蛇呢?他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客厅墙上挂着一张弓,弓的影子映在酒杯里,看起来就像一条小蛇。他赶紧把朋友请来,指着酒杯和弓解释清楚,朋友一看真相,瞬间就不害怕了,没过几天病就好了。你看,这就是思胜恐的道理,朋友一开始的“恐”,是以为杯里真有蛇,恐则气下,肾气乱了,气血也跟着不畅,所以才生病;后来他“思”明白了,原来只是弓的影子,理性思考化解了恐惧,气血一顺,病自然就好了。
在中医五行学说里,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思属于脾土,恐属于肾水,土能克水,所以用“思”的方法,就能克制住“恐”的泛滥。这里的“思”,不是让咱们胡思乱想,而是引导自己向内看,去看清真相、回忆美好、思考价值,把发散的恐惧收回来。那么,具体到像刘女士这样的老人身上,我们又该如何运用“思”的力量,去化解那弥漫于心的恐惧呢?
面对一位被死亡恐惧困扰的老人,轻飘飘的“别害怕”往往无济于事。不如搬张凳子坐下,陪他好好说说话。“这辈子,有没有哪件事让您特别得意?”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或许能打开他记忆的闸门,让他眼中重现光彩,滔滔不绝地讲起当年如何手把手带徒弟,如何在创业路上披荆斩棘,如何将种种不可能化为可能。接着,再随口问一句:“老伴的拿手菜,最想念哪一口?”他可能会瞬间笑开来,给你细细描述那碗红烧肉的醇香,回味一家人围坐餐桌的温情。当这些闪光的片段、那些成就感、那些人间烟火重新占据他的内心世界,当他意识到自己的一生竟如此丰盈、值得回味,那份恐惧便不驱自散了。因为心中装满了“这辈子值了”的踏实感,有了可以反复品味的牵挂,恐慌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
![]()
除了引导回顾,创造新的、温暖而真实的当下联结,同样是一味不可或缺的良药。比如说适当的社交活动就不错。独自居住久了,气血运行难免不畅,情绪也会渐渐压抑。人际交流就像一剂无形的通脉药,能自然地促进肝气疏泄、脾气健运。参与茶话会,或是和邻居相约晨练八段锦,甚至是傍晚一起散步聊家常,这些轻松的社交活动都能让心神得到舒展。加入书法社或花鸟养护小组也很有益,其实只要是做喜欢的事,就会让气血更加顺畅。子女的陪伴同样重要,那份关爱就是最温暖的情志药,能让老人感到心安。
当一盏灯被点亮,黑暗便不复存在;
那份莫名的惊惶,如误入杯中的弓影,在真相与温暖的照耀下就会消散。
若一颗心被成就与牵挂填满,恐慌便失去了容身之所。
秋日沉甸甸的稻穗,丰饶,且安宁,
生命的余韵,亦是如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