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结构特殊、材料多为木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一旦遭受雷击不仅易引发火灾,更会造成不可逆的文物损坏。因此,文物古建筑的防雷工程必须符合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以及 文物建筑防雷技术要求(文物局行业规定)。
一、古建筑防雷接地如何安全实施
1. 古建筑防雷接地总体原则
避免破坏文物结构:不得随意破坏斗拱、梁柱、古瓦、彩绘等原构件,接地和引下线应“隐蔽化设计”。
保持原貌可逆性:补充的金属件需可拆卸,且颜色、形态与古建风貌协调。
防火优先原则:木构建筑主要风险为雷击火灾,因此防雷重点应放在 直击雷防护 + 电涌防护 + 接地安全。
统一防雷接地系统:各防雷装置应共享接地体,形成 单一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一般要求 ≤10Ω(木质古建常按 4Ω~10Ω 控制)。
二、古建筑常用的防雷接地技术措施
1. 避雷针(不破坏结构式设计)
适用于寺庙塔刹、鼓楼、牌坊等高点。
可采用 不锈钢或紫铜小型避雷针(φ12~16mm),安装在塔刹或屋脊处。
原塔刹为金属构件,可利用其作为受雷体(按 GB50057 验证其结构连续性和厚度≥4mm)。
避雷针高度通常 1.5~3m,根据保护半径计算 H 与 R 满足 45°保护角或滚球法(滚球半径 45m)。
2. 避雷带与屋脊金属件
沿古建筑屋脊布置 Φ8~12mm 铜带或镀铜钢绞线,颜色做古色处理。
优先利用原有金属构件(如铜瓦、铜饰件)作为自然引下线。
3. 隐蔽式引下线(不破坏外观)
古建筑外观不可外露大段金属线,可采用:
木柱内部穿铜绞线(柔性阻燃护套)
墙体缝隙内暗敷铜绞线
瓦片下隐藏敷设
参数要求:
截面积:≥16mm²铜导体 或 ≥25mm²镀锌扁钢
连续电阻应满足:每条引下线电阻差 ≤30%
引下线数量不少于 2 根,大型古建可设 4~8 根
4. 安全接地体
古建筑周边不宜大面积挖掘,可采用:
(1)浅埋环形接地体
铜包钢接地极:Ф14mm 或 Ф16mm
环形接地带:40×4mm 镀锌扁钢 或 25mm²铜带
埋深:≥0.6m
要求形成闭合环路,提高接地均匀降低电位反击风险。
(2)化学接地/模块接地体(适合场地受限)
接地模块电阻率低,稳定性高,不影响周边古建地貌。
可使用 接地降阻剂(环保型) 满足文保要求。
(3)接地值要求
文物建筑接地电阻:≤10Ω
电子设备防雷接地(如宫庙音响、监控):≤4Ω
![]()
![]()
![]()
三、地凯科技文物古建筑防雷施工部署方案
1. 前期检测评估
依据 GB/T 21431 必须进行:
雷击风险评估(采用风险公式 Wₗ 计算)
全建筑结构金属连续性测试
有无原历史防雷装置排查
可施工位置与不可破坏区域划分
输出成果:古建筑防雷评估报告 + 施工可行性报告
2. 防雷系统整体设计
设计必须满足:
保护范围计算(滚球法/保护角法)
引下线与接地体数量规划
与文物保护单位共同确认外观影响和可逆性方案
3. 施工与保护措施
(1)受雷系统安装
屋脊设置隐形避雷带
塔尖安装小型避雷针(与原构件颜色一致)
所有金属构件进行可靠焊接或螺栓连接
(2)引下线施工
利用立柱内部、瓦下缝隙敷设
专用阻燃护套防止木结构碳化风险
每层锚固固定:间距≤1m
(3)接地体施工
环形接地带埋设
接地模块埋设深度:0.6~0.8m
连接采用放热焊接或双螺栓连接
4. 电涌保护系统部署(必需)
古建筑内部的监控、消防、照明必须安装 SPD:
(1)电源线路SPD(按 GB50343)
总配电柜安装 一级SPD:Iimp ≥ 12.5kA
分配电箱安装 二级SPD:In ≥ 20kA
末端照明、弱电箱安装 三级SPD:Uoc ≥ 6kV
(2)信号/监控线路SPD
4~20mA信号采用 二级信号SPD
摄像头视频接口采用 BNC 或 RJ45 专用 SPD
门禁、广播等弱电系统必须逐点保护
5. 检测与验收
依据 GB/T 21431-2015:
接地电阻检测
避雷带/引下线电阻与连续性检测
SPD、开关箱、电源系统功能检测
绘制古建筑防雷竣工图
最终提交: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四、地凯科技文物古建筑需要安装哪些防雷设备?
直击雷防护:避雷针、避雷带,针高1.5~3m,铜带截面≥16mm²
引下系统:隐蔽式铜绞线,≥16mm²,阻燃护套敷设
接地系统:环形接地体/模块接地,接地电阻≤10Ω
电源SPD:一级、二级、三级SPD Iimp≥12.5kA;In≥20kA
信号SPD:监控/音频/门禁SPD,响应时间≤1ns
等电位系统:主、局部等电位连接线,16mm²铜导体
地凯科技文物古建筑的防雷接地工程必须在 不破坏原貌、确保可逆性、安全可施工的前提下,构建由直击雷防护 + 隐蔽引下线 + 安全接地 + 电涌保护 组成的完整系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是确保古建安全、避免雷击火灾和文物损毁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