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房子卖不动,库存肯定堆成山?别急,真相有点反转!
![]()
想象一下,开发商的钱袋子越缩越紧,但城市的“待售房”却在悄悄少了——这不是剧情反转,这是供给收缩的现实。
先来几组不能忽视的数字!
2025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仅73563亿元,同比下降14.7%,其中住宅投资降13.8%;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9.8%,住宅新开工降19.3%。
开发商到位资金也在缩水:1—10月下降9.7%,国内贷款、自筹资金、预收款、按揭都在往下走。说白了,开发商既没钱也没信心,干劲儿不足。
销售端也不乐观!
![]()
1—10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1982万平方米、销售额69017亿元,面积↓6.8%、金额↓9.6%。单看10月,销售面积和金额分别同比降19.6%和24.3%,连传统“金九银十”都撑不住。
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的前45周成交面积增速分别为-5.2%、-8.1%、-10.5%,下行是一盘棋,城市分化在加剧。
那库存为什么还在降?别以为是买气回暖!
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5606万平方米,环比减少约322万平方米(住宅减少292万平方米),这是连续第8个月下降。关键点:库存下降主因是新供应大幅减少,不是需求猛增。
换句话说,房子少了,不是因为买的人多了,而是因为新的房子盖得少了。未来可上市房源量跟着新开工下滑会继续收紧。
区域与产品分化越发明显!
![]()
东北房地产投资跌得最凶,同比降24.5%;东部也有16.8%的降幅,中部和西部分别降12.9%和8.2%。有趣的是,经济活跃的地方反而投资回撤更明显。
产品端也有“左高右高中间低”的去化格局:小于80平和大于180平去化周期偏长,主力100—140平成交最活跃。二手房在30城样本中已占超过60%的份额,刚需更爱二手。
变化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挑战!
国家层面正把房地产从“拉动经济”的工具,往“保障民生”的方向搬——“保障+市场”的双轨正在构建。地方也在推城市更新、收购存量房、提升产品质量等操作,目标不是回到大规模扩张,而是往“好房子”靠拢。
地产业的未来,不再是比速度,而是比质量!对普通打工人和宝妈来说,短期别盲目追涨,关注100—140平主力改善段与二手市场可能更稳妥;对开发者来说,转型与精细化将决定下半场成败。
老铁,别被表面数字骗了——楼市不是死火山,也不是暴涨的过山车,它正经历一场由“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深度重构。谁能把“好房子”做出来,谁就有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