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板块自2021年至2022年到达高点之后,连续回调了三年左右。以万得新能源指数为例,2021年10月最高点到2025年4月最低点,回调幅度达到了60%左右。新能源行业在经历了产业周期下行的过程中,股价也完成了大幅回调,并开始展现一定的底部配置价值。2025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行业的正向催化开始显现,新能源板块也迎来了显著的反弹行情,成为A股市场备受瞩目的领涨主线之一。这一轮上涨并非单一赛道的独立表现,而是光伏、锂电、储能等多个核心细分领域的全面爆发,呈现出一定的普涨格局。
概括来说,主要是受到政策、需求以及技术三方面的影响。复盘来看,本轮新能源上涨启动于今年6月份左右。当时六七月份的主要催化来自政策层面,即以光伏板块为代表的反内卷预期。接着在8月之后,锂电和储能板块开始“起飞”,主要原因是在牛市背景下承接了一波来自TMT领域的资金。此外,电池厂9月的排产数据表现优异,这也反映出下游整体需求向好。
下游需求主要来自哪里?首先是动力领域,即电动车板块,其销量保持坚挺。主要原因是各季度主流车企均密集发布新车型。2025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升级,补贴标准显著提高,覆盖范围也明显扩大。此外,购置税减免政策将于2026年退坡,2025年或呈现一定的抢装态势。同时,三元电池渗透率持续爬升;海外方面,欧洲电车补贴重启,电车促销与新车周期共同驱动了需求增长。
除动力电池外,更重要的是储能领域。国内方面,136号文发布后,行业整体需求逐步从政策驱动转向经济性驱动。过去几年,电芯成本下降及技术进步推动储能系统持续降本,储能投资成本大幅下降。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电力市场峰谷价差不断拉大,储能峰谷价差套利空间随之扩大。而容量电价与容量补偿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国内储能的收益率。
海外方面,自2024年以来,海外储能呈现多点开花态势,主要原因是光伏与储能成本大幅降低后,光伏配高比例储能的度电成本已明显低于其他电源形式,经济性拐点正式到来。今年以来,AIDC资本开支有所加速,光伏配储作为成本较低的供电形式之一,未来也将受益于AIDC需求的放量。以上便是8-9月份新能源板块上涨的主要逻辑。
10月份起,受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影响,板块出现一定回调。10月底至今,中美贸易关系影响逐步缓和,板块再度迎来反弹。
当前新能源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相对偏低位置,板块经历估值压缩后未完全反映增长潜力,横向对比其他成长板块性价比突出。展望未来,政策红利、供需改善带来的业绩逐季修复,将推动板块延续上行态势。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指数化投资是更稳健的选择,可通过新能源车ETF(159806)、光伏50ETF(159864)、创业板新能源ETF(159387)、碳中和50ETF(159861)等产品分享行业成长红利。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还是LOF基金,都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