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公园里,67岁的李叔照例慢跑两圈。他退休后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晚饭后出去走走,有时步子快,有时慢悠悠。
他和老友王阿姨闲聊时无意间提到:“你听说没,中国一天就有一万人被查出癌症,这数字太吓人了。”王阿姨一愣,“真的假的?可咱俩天天锻炼,能避开吗?”李叔其实也有困惑,锻炼到底怎么锻才有效、吃饭习惯真的会影响健康寿命吗?
![]()
这个问题,绝不只是李叔俩的担忧。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中国人口癌症发病率逐年攀升,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但同样,世界顶级医学权威也反复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癌症风险、延长寿命的关键。尤其“走路”和“饮食”两个细节,看似简单,却关系巨大,稍不注意,可能错失长寿的机会。
那么,怎么走路、吃饭,才最有助于身体健康?医生给出了惊人结论,第一个建议很多人都没真正做到。
很多人都知道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但走路可不是件“随便溜达就行”的事。“有不少患者问我,走路到底怎么走才真的有利预防疾病?”
北京协和医院基础医学研究团队曾发布调研:持续性科学走路能令中老年人整体患癌风险降低约18.3%,尤其对于消化系统、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保护效果。
![]()
坚持“间歇快走法”。
专家建议,中老年人走路时应采用快慢结合。如“快走2-3分钟,回到慢速1分钟,再快走”,往复20-30分钟左右。这样能够增强心肺耐力、激发新陈代谢,对防癌、控制体重极为有效。
坚持“散步不抽烟”。
一些人觉得饭后点根烟“解乏”,其实这是最危害血管的坏习惯。国家癌症中心数据证实,长期饭后吸烟者罹患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40%以上。所以,建议饭后选择散步,远离烟草,让肺部和全身都能获得最高质量的“含氧量”补给。
![]()
坚持“四字步幅”走。
也就是说,每一步迈得不宜过大或过小,步幅以“相邻脚掌刚好超过一个脚掌长度”为宜。研究显示,这样走“发力最均衡”,下肢血液回流速度提升17.5%,帮助预防下肢静脉淤血和由此引发的各类慢病。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再次提醒,不科学饮食习惯,是中国癌症高发的一大推手。有两类“吃饭大忌”,不少人还在无意中犯错,却难以意识到带来的健康隐患。
“狼吞虎咽”
很多上班族、中老年人,为了节省时间,大口塞饭,几分钟就吃完一餐。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加重胃肠负担,还大幅度提升食管癌、胃癌风险。
据《中国食物成分表》配合流行病学研究,吃饭速度过快的人患胃癌风险比细嚼慢咽者高出23.6%,长期下去,胃肠道损伤基本不可逆。
![]()
“饭菜过烫”
有些人偏好烫口的馒头、热气腾腾的火锅。可多项国际权威数据反复证明,长期进食高温食物(尤其高于65℃)者,罹患食管癌概率高出正常温食者33.1%。高温会损伤食管黏膜,反复刺激诱发癌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