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跨越半个中国来送钱,你却拿没熟的青果子糊弄我”。
![]()
![]()
最近河北客商李先生的遭遇,让无数网友怒了。
11月18日,本该是他满心欢喜收橙子的日子,没想到在云南哀牢山的果园里,等来的不是约定好的全黄成熟果,而是一筐筐青涩发绿的“半熟果”,更让人膈应的是代办那句理直气壮的“入乡随俗”——这到底是地域规矩,还是借着“习俗”耍无赖?
![]()
事情得从半个月前说起,做网络水果生意的李先生,手里握着稳定的销售渠道,为了给客户找优质冰糖橙,专门从河北驱车3000多公里,直奔云南哀牢山——这里可是褚橙的故乡,按理说水果品质和口碑都该没话说。
通过当地熟人介绍,他对接上了一位“靠谱”的代办大姐,双方见面时聊得格外投机。
李先生明确提出要求:只收全黄成熟的冰糖橙,现场用仪器测了几个样品,糖度能达到12-13个,符合他的销售标准。
![]()
代办大姐也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老板,我们这边摘果都是‘摘黄留绿’,没熟的绝对不摘,保证给你发的都是顶好的果子” 。
![]()
摘果工人也在一旁附和,说都是老果农了,不会砸自己的招牌。
出于信任,李先生当天就支付了5000元定金,又额外掏了3000多块钱,订了560个水果筐——毕竟要装几万斤橙子,筐子得提前备好。
![]()
![]()
![]()
代办递过来合同的时候,他想着大家都这么实在,没逐字逐句仔细看,大笔一挥就签了字,满心期待着采收日的到来。
![]()
![]()
可到了约定的采收当天,事情就开始不对劲了。
原本说好一早7点去果园,代办却各种拖延,一会儿说工人没到齐,一会儿说山路不好走,硬生生拖到9点才把李先生带到果园。
![]()
一进园子,李先生当场就傻了眼:地上摆着的几十筐橙子,大半都是青绿色的,只有零星几个带点黄晕,跟之前约定的“全黄果”差了十万八千里。
![]()
![]()
![]()
他赶紧拿出仪器测糖度,结果显示只有11-12个,比之前样品低了不少,这要是发到客户手里,肯定得被投诉退货。
![]()
更让他火大的是,抬头一看果树,枝头上光秃秃的,别说青果了,连小果都被摘得干干净净——这哪里是“摘黄留绿”,分明是“净树采摘”,把能摘的都摘下来了。
![]()
李先生强压着怒火找代办理论,代办却翻脸不认人:“我们云南这边的规矩就是这样,果子带点黄就算成熟了,你不懂就别来收购” 。
![]()
![]()
李先生觉得不可思议,当初明明说得清清楚楚,怎么现在就变卦了?他不想把事情闹僵,也怕果农白忙活,提出了个折中方案:“这些果子里,我挑价值5000元的带走,剩下的你们自己处理,你把我没用到的空筐钱退给我就行”。
![]()
没想到这个让步,却被代办一口回绝了。
她态度强硬地说:“合同都签了,你必须全额收购,在哪就得按哪的规矩来,入乡随俗懂不懂” 。
![]()
![]()
![]()
这话彻底点燃了李先生的怒火:“入乡随俗是尊重当地习惯,不是让我接受欺诈,你当初的承诺不算数了?口头约定就不是约定了”?
双方争执不下,李先生没办法,只能选择报警。
村委会和民警很快赶到现场调解,可代办始终不肯松口,坚持要李先生按合同办事。
![]()
更让人无语的是,现场有工作人员居然冒出一句:“褚橙要出国,不用你们宣传”——这话瞬间引发了更大的争议,网友纷纷吐槽:“褚橙的口碑是自己做出来的,不是靠怼客户怼出来的”。
![]()
![]()
![]()
![]()
调解最终没能达成一致,李先生看着一筐筐没熟的青果,心里五味杂陈。
他算了一笔账:来回的交通费、住宿费花了好几千,定金和筐子钱投进去8000多,要是收下这些青果,运回去卖不出去,得亏更多,要是不收,前期的投入就全打了水漂。
思来想去,他只能决定通过当地法院起诉维权,可打官司耗时间、耗精力,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事儿的核心根本不是“入乡随俗”,而是代办的诚信问题。
![]()
口头承诺“摘黄留绿”,实际却“净树采摘”,签合同的时候不跟客户说清当地“标准”,等客户发现问题了,就拿“入乡随俗”当挡箭牌,这分明是借着信息差欺负外地客商。
出门在外谈合作,最看重的就是“诚信”二字,口头约定虽然没有白纸黑字,但也是双方的信任基础。
![]()
代办这样的操作,看似短期内赚了一笔,可长远来看,毁的是整个哀牢山水果产业的口碑。
这种短视行为太可怕了,一个代办坑人,可能就会让整个产区的果农背锅,之前宁夏西瓜就是因为个别农户掺生瓜,导致整个产区滞销,难道还没吸取教训?
![]()
人家外地客商愿意跑几千公里来收购,是给当地送商机,这样对待客户,以后谁还敢来?
农产品的口碑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褚橙能有今天的知名度,靠的是多年来对品质的坚守,靠的是对客户的诚信。
可个别代办的不诚信行为,很可能让这份口碑付诸东流。
外地客商来收购,不仅是为了赚钱,也是在帮当地推广农产品,双方本该是互利共赢的关系,怎么就变成了“坑一个是一个”?
![]()
现在李先生还在为维权的事奔波,他说自己不是在乎那几千块钱,而是咽不下这口气:“我跑这么远来做生意,图的就是个踏实,没想到遇到这样的事。我一定要维权到底,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以后来这里收购的客商,不让他们再遭同样的罪”。
希望李先生的维权之路能顺利,也希望云南哀牢山的相关部门能重视这件事,好好整治一下代办市场,别让个别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