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严志斌以《青铜器的组合与分类》主题为400余名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讲座,虽然讲座当天恰逢大规模大风降温天气,但观众热情不减,现场座无虚席。
![]()
![]()
![]()
青铜器组合是考古学研究的基本命题,也是考古研究的方法,青铜器组合是有多种层面的,有不同的类别与层级,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将青铜器进行不同的分类。系统了解青铜器的组合与分类,对于了解青铜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
![]()
严教授的讲座对青铜器的组合、青铜器的分类、随葬铜器组合的解构三个部分进行分享。青铜器组合层面,可以分为功能性组合、陈设性组合、等级性组合、场景性组合四类。分类上,按照不同对象可以分为三类:对神——祭器(礼器、神器),对人——燕器(养器、生器、人器),对鬼——葬器(明器、死器、遣器、鬼器)。讲座中穿插了大量案例、丰富的图片,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青铜知识讲座。
![]()
墓葬中的铜器组合构成,反映了死者生前的事功经历、社会关系(尤其是亲属关系),体现了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政治理念等多种因素。经过综合器类、器型、纹饰与铭文诸方面的综合分析后所进行的组合研究,铜器群的社会学意义也许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析。青铜器所涉及的人物身份,如作器者、献器者、受器者、器主、制器者根据生者与死者的关系才能更深入、更动态的研究。这种对组合的构成进行“解构”的方法,无疑是墓葬铜器群研究有效的分析手段。
![]()
![]()
![]()
最后互动环节中,观众们积极提问,严教授耐心解答了观众提出的问题,并分享了自己对青铜器背后历史文化的见解,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观众们无不受益匪浅。
安徽博物院馆藏青铜器丰富,即将改造提升的新展厅也将有大量青铜器亮相,敬请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