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图书馆读者之家内,20余件国宝级青铜器复刻品静静陈列,“青铜器里的文化中国”主题活动在此举行。活动创新采用“主题讲座+实物观摩+专题展览”三位一体模式,让沉睡千年的青铜文明走出典籍、触手可及,在校园内掀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热潮。
![]()
同学们近距离观摩青铜器。桂林理工大学供图
活动现场,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彬彬博士携何尊、利簋、毛公鼎、长信宫灯、铜奔马等复刻珍品亮相,从“器物美、文字美、纹饰美、文化美”四大维度,深入浅出拆解青铜器承载的礼乐制度、民族精神与历史密码。从何尊“宅兹中国”的铭文深意,到长信宫灯的超前环保设计,再到铜奔马融合力学与美学的巧思,马博士娓娓道来,引领师生沉浸式穿越千年时光,触摸青铜文明的深厚底蕴。
互动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同学们环绕在展品前,近距离观摩、亲手触摸——指端划过饕餮纹的繁复线条,抚过鼎彝的沉浑质地,在真实触感中直观体悟古代工匠的非凡智慧与精湛技艺。马彬彬博士表示:“让文物‘活起来’不是口号,而是搭建可触摸的对话桥梁。希望借助这些复刻文物,让青年学子跨越时空,与中华文明源头深情相望。”据悉,讲座结束后,所有展品还将在馆内开启为期一周的专题展览。
此次活动是桂林理工大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高校探索文化育人新路径的有益尝试。通过“可听、可看、可触”的多元感知方式,千年青铜文明真正走出文献、走进师生,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更在青年学子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李英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