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举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
11月18日消息,深圳市财政局公开最新当地政府债券发行披露文件显示,11月24日将发行65.2亿元10年期专项债券,这笔资金将投向深圳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各地官方披露的数据,今年以来北京、江苏、广州、浙江、宁波、陕西、上海、安徽、湖北已经合计发行520亿元专项债券,投向当地政府投资基金。
去年底的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其中对专项债券投向领域采取了“负面清单”管理,而政府投资基金并不在“负面清单”之中。(第一财经)
|点评|今年多数地方政府收支平衡压力增大,新增债务中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债务置换的“化债”进程,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通过发行长期债券的方式,为政府投资基金提供增量资金,加大对政策重点发展方向的投入,是地方政府强化逆周期政策力度的有效方式。不过,政府投资基金所投资的标的通常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长期资本回报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债券则需要按时还本付息,或将加重未来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
综合来看,地方政府举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无疑是一柄双刃剑,其成败关键在于这笔杠杆资金能否有效转化为产业动能。如果成功,可以在精准扶持关键产业的同时,提升地方产业竞争力,最终形成可持续的优质税源。
前10月快递业务量同比增超16%
11月18日消息,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快递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业务量达1626.8亿件,同比增长16.1%。其中,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增长较为显著,陕西、宁夏、新疆等多地快递业务量增速超过30%。1—10月,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2174.1亿元,同比增长8.5%。
从区域结构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占比分别为70.9%、19.7%和9.4%。与去年同期相比,中部地区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提升0.6个百分点。(央视新闻)
|点评|“以旧换新”政策驱动,线上消费市场活跃,前10个月快递业务量保持较快增长,不过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规模持续扩张,快递业务收入稳步提升。业务收入增速略落后于业务量,快递行业客单价或仍承压,但二者增速差已逐步收窄,行业竞争趋于理性。10月行业集中度提高,头部企业优势明显。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或将变革物流业模式,进一步拉开差距。
异地业务依然是增长的核心动力,受益于基建不断完善,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增长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前10个月国际和港澳台业务量同样保持双位数增长,跨境物流需求旺盛,正在成为行业竞逐的下一个高地。
小鹏汽车三季度营收增超100%
11月17日,小鹏汽车发布2025年三季报,财报显示,公司三季度总收入203.8亿元,同比增长101.8%,其中汽车销售收入180.5亿元,同比增长105.3%。综合毛利率突破20.1%,同比提升4.8%,汽车毛利率为13.1%,同比提升4.5%,环比下降1.2%。非公认会计原则净亏损仅为1.5亿元,同比大幅收窄90.1%。现金储备483.3亿元,环比增加7.6亿元。
小鹏汽车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公司的销量规模和市场份额正处在高速扩张的早期阶段,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面向规模量产的目标加速前进。坚信小鹏汽车会成为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管理层给出的四季度汽车交付指引为12.5万—13.2万辆,对应收入215亿—230亿元。从增速看,同比增长36.6%—44.3%明显低于三季度。(华尔街见闻)
|点评|小鹏汽车的新车发布节奏在今年显著提速,从往年的年均一两款跃升至近十款,产品矩阵得到极大扩充,为小鹏销量带来显著提升。规模效应下,汽车业务毛利率同比上升。不过,面对着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三季度小鹏加大了促销力度,使得单车均价环比有所下行。
小鹏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采取纯视觉路线的智驾技术处于行业内第一梯队,成为其核心卖点之一。小鹏未来还将继续保持新品车型的快速迭代,并扩充增程式车型。尽管如此,公司还是下调了四季度汽车交付指引,新车型后劲略显不足。小鹏在自动驾驶无人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储备充足,这两块业务若要实现商业化并为小鹏贡献增量业绩,可能至少也要等到明年下半年。
瑞幸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0%
11月17日,瑞幸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报,财报显示,公司三季度总营收153亿元人民币(21.4亿美元),同比增长50.2%,商品成交总额(GMV)同比增长48.1%达173亿元。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2.78亿元,同比下降2.7%;净利润率从12.9%大幅下滑至8.4%。单季净增3008家门店,总门店数达29214家(自营18882家,加盟10332家),环比增长11.5%。
瑞幸首席执行官郭谨一表示,持续扩大的门店网络,进一步提升了瑞幸的交付能力,帮助瑞幸有效把握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首次达成月均交易客户数破亿的重要里程碑,也进一步巩固了瑞幸的竞争优势与市场领先地位。(央广网)
|点评|在三季度“外卖大战”的带动下,瑞幸咖啡销量得到快速提升。不过,“外卖大战”中,骑手配送单价同比提升,抬高了瑞幸经营成本。并且,加盟商开店速度加快,而这部分业务主要依靠原材料销售获利,盈利能力较自营门店更低,共同导致瑞幸净利率显著下滑。四季度“外卖补贴”大战虽有减弱,却也仍在暗中继续,对于瑞幸的销量仍将起到拉动效果。
瑞幸正着力将外卖平台带来的增量用户,通过自营App进行转化沉淀。长远来看,既能提升用户黏性,也能有效降低外卖平台的佣金支出。在海外业务的开拓方面,瑞幸依然处于试水的过程中。国内咖啡市场规模暂时尚未触顶,瑞幸在国内的门店高速扩张期或仍将持续。
蚂蚁通用AI助手灵光正式上线
11月18日,蚂蚁集团正式发布“灵光”AI助手,该产品已同步上线安卓与苹果应用商店。这是业内首个全代码生成多模态内容的AI助手,支持3D、音视频、图表、动画、地图等全模态信息输出。“灵光”最大的特色在于“闪应用”功能,用户通过一句话描述需求,即可生成一款可编辑、可交互、可分享的小应用。这一功能将AI助手从单纯的对话工具升级为应用生成平台。
“灵光开眼”功能搭载AGI相机技术,通过实时视频流解析实现对物理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支持文生图、文生视频、图生图、图生视频等多种创作模式。“灵光”在回答时会自动进行排版设计,使内容呈现高度结构化,例如生成可交互的图表,改变了传统AI助手纯文本输出的局限。(华尔街见闻)
|点评|相比于众多强调AI模型能力的AI应用,“灵光”则在用户体验上煞费苦心。“灵光”AI助手回答用户问题时少有地做到了图文并茂,再加上自动排版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回答的可读性。这一设计在技术上不难实现,却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文生软件与AGI相机技术在业内并非首创,“灵光”将这些功能都整合在一个应用内,不光能吸引更多用户,也为后期商业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AI大模型能力再强大,想要开辟C端市场,用户体验永远是绕不开的槛。以AI大模型的代码编写能力为例,将其转化为文生软件式的直观应用,让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指令直接生成工具,其使用实用价值将大幅提升。重视用户体验,或将成为未来AI应用的重点发展方向。
京东点评上线承诺永不商业化
11月17日,在京东品酒会现场,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宣布,京东外卖将推出独立App,并推出京东点评,承诺“永不商业化”。刘强东还介绍,京东将推出“京东真榜”,对餐饮、酒店、航司、景点进行排序。刘强东表示,京东的点评也好、真榜也好,永远不做商业化。
京东点评的入局,与美团大众点评、阿里高德扫街榜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今年9月上线的高德扫街榜,其数据来源于导航、搜索、到店等真实用户行为,结合AI技术和芝麻信用过滤虚假信息,同样打出“永不商业化”的口号,重点扶持街边小店。(综合封面新闻)
|点评|京东点评与高德扫街榜的宣传方式高度重合,都主打真实用户数据,宣称“永不商业化”。在界面上,京东点评又有点像小红书,以图文种草笔记为主,在同类产品中与大众点评类似,京东真榜的存在感相对较低。事实上,包括抖音、百度、快手等本地生活领域内的新玩家都曾推出属于自己的榜单。推出点评、榜单功能的技术门槛不高,但对提升自家本地生活生态的活跃度与交易量,成效却非常显著。
榜单能否真正发挥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容的丰富性与真实性,这需要足够的时间积累与沉淀。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激烈竞争中,京东对点评业务的投入相对有限,基本处于冷启动状态,本地生活业务或许很快就会变成京东的边缘业务。
格芯或成全球最大硅光芯片代工厂
11月18日消息,美国上市芯片制造商格芯(GlobalFoundries)近日宣布收购位于新加坡的硅光子晶圆代工厂Advanced Micro Foundry(简称“AMF”)。格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收购将使其按收入计算成为全球最大的硅光子代工厂。据LightCounting预测,硅光技术在光模块市场中的份额将逐步提升,有望从2025年的30%提升至2030年的60%。
后续布局方面,格芯称,凭借AMF超过15年的制造经验,利用其位于新加坡的200mm平台,并计划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扩展至300mm平台,从而确保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通信和下一代应用提供可靠的全球供应。(财联社)
|点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算力需求激增。模型训练依靠巨量数据的高速传播,光模块作为通信的核心硬件,近两年技术迭代明显加快。硅光技术兼具高集成性与成本优势,极大程度提高了传输效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AMF掌握硅光制造的精深工艺,被半导体行业头部代工厂格芯收购,属于强强联合。二者平台互补,扩充产能、拓宽市场的同时,也能巩固在硅光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可以预见的是,作为基础性平台技术,未来硅光制造在数据中心建设、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有望迎来较大发展空间。在AI时代,服务于生态的“卖铲人”,竞争优势愈发明显。
周二两市震荡调整沪指跌0.81%
11月18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低开低走,沪指、深成指盘中跌超1%。沪深两市成交额1.93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153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全市场超4100只个股下跌。从板块来看,AI应用概念逆势上涨,半导体概念表现活跃,机器人概念股局部走强。下跌方面,近期热门题材调整,福建板块重挫,锂电池板块震荡走弱,电池、煤炭、钢铁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939.81点,跌0.81%,成交额为7909亿元;深成指报13080.49点,跌0.92%,成交额为11351亿元;创指报3069.22点,跌1.16%,成交额为5088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周一晚间监管出手,多只“妖股”被停牌审核,周二题材板块全面退潮,跌停个股数量增多。不过,全球市场仍处于恐慌状态中,A股整体情绪依旧偏弱。券商、半导体早盘试图拉动市场人气未果,午后少量题材股重新活跃。近期偏强的新能源产业链集体走低,市场短期对行业产生了过高预期,部分资金选择获利了结。
中日关系紧张给全球市场再度笼上一层阴云,周三晚间备受瞩目的英伟达财报即将发布,但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如果业绩超预期,说明科技公司投入过多,而业绩不及预期,则会被视为AI投入正在放缓的信号。这样“里外不是人”的解读充分展现了市场低迷的情绪,对负面影响的关注可能被放大。
文中股市、期货内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
栏目主编|魏英杰| 主编|何梦飞
出海东盟私董局
聚焦东盟核心五国增长机会
一起开创十年商业新版图
点击图片▼立即订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