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建三(河北怀来)
![]()
在我多年的观鸟与摄影生涯里,邂逅过不少或灵动、或艳丽、或稀有的鸟类,每一次相遇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点缀在记忆的天幕之上。而这次与赤颈鸭的相遇,却因一场“美丽的错误”,显得格外特别,成为了我观鸟历程中一段难忘的插曲。
![]()
那是前几天去碱滩拍天鹅,当我的镜头扫过水面,一群正在低空翱翔的水鸟闯入了视野。它们的翅膀有力地扇动着,带起一阵微风,羽毛在晨光的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凭借以往的经验和初步的观察,我心中认定这是赤膀鸭。赤膀鸭也是湿地常见的鸭类,它们的外观特征我早已烂熟于心,那棕褐色的羽毛、黑白相间的翼镜,都与我眼前看到的颇为相似。于是,我按下快门,记录下这“熟悉”的身影。
![]()
回到家中,当我把照片放大,仔细观察每一处细节时,却渐渐发现了不对劲。赤颈鸭与赤膀鸭虽同属鸭科,但在外观上有着诸多差异。赤颈鸭最显著的特征便是那橙红色的颈部,尤其是雄鸟,在繁殖期时,颈部的橙红色会更加鲜艳夺目,如同围上了一条华丽的红围巾。而我照片中的水鸟,颈部呈现出明显的赤红色,这与赤膀鸭颈部的棕褐色有着天壤之别。
![]()
再看它们的头部,赤颈鸭的头部多为棕灰色,搭配上红色的颈部,色彩对比鲜明;赤膀鸭的头部则是暗褐色。还有腹部,赤颈鸭的腹部是白色,赤膀鸭腹部多为暗黄色。这些细微却关键的差别,让我意识到,我之前的判断出现了偏差,我拍到的并非赤膀鸭,而是赤颈鸭!
![]()
这个发现让我既惊讶又兴奋。惊讶的是自己竟会“看走眼”,兴奋的是,这是我第一次拍到赤颈鸭!赤颈鸭在本地的分布虽不算极其罕见,但相较于赤膀鸭,其出现的频率要低很多,能成功捕捉到它们的身影,实属不易。
![]()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新朋友”,我查阅了大量的鸟类资料。赤颈鸭是中型鸭类,体长约41 - 52厘米。它们主要栖息在开阔的淡水湖泊、沼泽、江河、河口等水域,常成小群活动。繁殖期时,雄鸟的羽色最为华丽,除了醒目的赤红色颈部,头部的棕灰色、背部的暗褐色与腹部的白色相互映衬,极具观赏性。它们的食性较杂,以水生植物的叶、芽、种子等为主要食物,也会捕食一些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
![]()
再次凝视着照片里的赤颈鸭,它们在黑色的背景下展翅飞翔,姿态优雅而矫健。阳光洒在它们的羽毛上,将红色的颈部、棕灰的头部、黑白相间的翅膀都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每一根羽毛的纹理都清晰可见,仿佛能感受到它们飞翔时带起的风。那一瞬间,我仿佛能体会到它们在天地间自由翱翔的畅快,也为自己能通过镜头,定格下它们如此灵动的瞬间而深感幸运。
![]()
同时,这次邂逅也让我对赤颈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喜爱。它们那独特的赤红色颈部,如同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抹亮色,为湿地的生态画卷增添了别样的风采。我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与赤颈鸭相遇的机会,也希望能通过我的镜头,让更多人了解到这种美丽的水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每一次观鸟,都是一次与自然的对话;每一次“意外”,都是大自然赐予的珍贵礼物。而这次与赤颈鸭的初遇,无疑是其中最令我难忘的美好回忆。
2025.11.18
编辑:牛义信/夏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