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手里正好有一间不错的商铺,或者正在琢磨要不要切入中式快餐赛道,那最近的一条消息,可能会直接改变你的决策节奏——一个原本十多年坚持“只做直营、不搞合作”的品牌,突然把门打开了。
![]()
这家品牌,就是隶属于乡村基集团的大米先生。
先别急着把它当成一条普通的“开放合作”新闻来看。更准确点说,这是一个千店级直营品牌,在迈过关键节点之后,试图用一套全新的增长方式,重塑中式现炒快餐的竞争格局。
![]()
你可以先把时间线拉长一点看。
21年,大米先生刚起步时,走得并不算快。那几年,中国快餐行业还在“谁先铺开、谁先赢”的粗放竞争阶段,很多品牌疯狂加盟、快速起量,而大米先生选择了最“笨”的路——只开直营店,所有风险和试错都自己扛。
![]()
慢,是这家品牌前期最明显的标签。
直到26年前后,事情开始有了明显变化。那是它的一个转折点:组织体系、供应链能力、门店模型逐步跑顺,之后的四年里,门店数直接翻了四倍。这时候你再看它,就会发现,它不再是集团里的“小弟”,而是逐渐成长为乡村基集团的增长发动机——到22年,门店数量甚至超过了母品牌乡村基,成了集团的核心支柱之一。
真正的加速发生在最近两年。
有一个细节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它的“提速感”:根据官方信息,截至24年底,大米先生全国门店数还没超过700家;但到了25年9月,这个数字已经顺利越过1000家。短短几个月,新增门店数非常可观。
它还抛出了一个非常具象的动作:计划在11月实现“9城44店同时开业”。这种多城市同步推进的方式,就是在拿事实证明一件事——自己已经具备跨区域、高密度复制的能力。
只是靠直营,大多数品牌走到这一步都会开始感到“隐形的天花板”:总部管理半径越来越大,组织压力越来越重,很多本可以抓住的好位置,因为响应不够快直接错过。大米先生显然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有了这次关键的一步——在破千店之后,正式对外招募合作伙伴。
它并不是一下子把闸门全开,而是选择了“有选择地开放”。
从公布的合作范围它只针对4大区域、13个城市和省份抛出了橄榄枝:华东的上海、江苏、浙江;华北的北京;华南的广州、深圳、惠州、东莞;以及中西部的武汉、成都、重庆、长沙、西安。
你熟悉连锁扩张逻辑,就会发现这份名单背后有明显的意图——这些地方要么是消费力强、一店难求的一线、强二线,要么是中式快餐氛围浓、客单稳定、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它并没有一上来就“全国撒网”,而是优先把资源投向高潜力区域,用合作伙伴去补足此前相对薄弱、甚至是空白的市场。
更有意思的是,当你把门店分布拉出来就能更清楚地理解它为什么要借力外部合伙人来“冲刺全国”。
目前,大米先生在湖北、上海、湖南、重庆、四川这五个省市的门店,占了总量的八成以上。换句话说,它现在虽然是千店规模,但仍然带着明显的区域色彩,在很多省份甚至还没有真正进入。像北京、广州、惠州、东莞、西安等地,要么只有零星几家门店,要么完全是空白。
靠直营继续一点点渗透,肯定能做,但时间成本会非常高。而与当地拥有优质铺位资源的合作伙伴联手,就像在地图上插下一根根“跳板”,品牌的全国布局就能快速被连成一张网。
这次开放合作,并不是“有钱就行,谁来都要”。
从它公布的合作标准来你大致能感受到它对“合伙人”的定义——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加盟商,更像是“带着资源和能力一起做大盘子”的合作对象。除了要认同品牌理念、讲信誉、能配合沟通之外,有两个条件被摆在非常突出的地方:
- 一是要掌握优质铺位资源,比如核心商圈、成熟社区或特殊高流量点位;
- 二是具备至少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启动资金。
这两点要求本质上是在筛选“能跑同一节奏的人”:既有足够的商业底子,又有抗风险能力,不会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动摇。对品牌来说,这样的合伙人更容易拉齐节奏、稳定执行,从而保持门店质量和形象的一致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开放合作?是不是纯粹为了更快地“多开店”?
把行业背景放进去会更清晰。
这几年,“现炒”这三个字,已经变成中式快餐的一个高频关键词。一边是消费者对“反预制”“要新鲜”的情绪高涨,希望吃到的是刚炒出来、带烟火气的饭菜,而不是毫无灵魂的“微波炉料理”;另一边,是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人,对出餐速度、价格和便利性又有很高要求。“中式现炒快餐”刚好站在了这两股力量的交叉点上。
大米先生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架在这个定位上——鲜肉鲜菜,大厨现炒,强调锅气和现场烹制感。行业环境从过去的“方便就行”,走到现在的“要好吃又放心,最好看得见炒菜过程”,可以说是一步步往它的核心打法靠拢。开放合作后,它仍然会坚持“现炒现制”的核心标准,用规模把这种体验复制到更多城市。
但扩张方式的改变,并不只是顺势而为,更像是一次“模式层面的升级”。
你再把目光拉回乡村基集团,会发现,大米先生不是第一次吃这套“合作扩张”的红利。早在24年6月,乡村基品牌就先行试水了合作模型,当时门店还只有570多家。随后的短短一年半左右时间里,乡村基的门店规模一路冲破千店大关,这基本可以证明:这套合作模式跑得通,而且具备复制潜力。
现在,大米先生开放合作,相当于直接复用集团已经验证过的一整套基础设施:
- 后端有成熟的供应链做支撑,食材配送、半成品加工、成本控制都有标准;
- 前端有经过实践调优的选址模型,能更精准预测哪些铺位更适合开店;
- 员工有系统化培训体系,服务和出品水平能维持在同一水准;
- 还有一整套数字化管理工具可用,让多区域、多门店运营的效率变得更高。
在这样的基础上,合伙人不需要从零再去摸索,只要按照既定模型执行,就能显著降低试错成本,大米先生也就能在保持品质的前提下,加速跑起来。
从集团层面这一步棋还有一个更大的意义——至此,乡村基集团已经拥有两个单体规模都超过1000家的中式快餐品牌,全国门店总数突破2000家,形成了“双引擎”格局:一个主打乡村基本身的品牌,另一个是大米先生,两条线齐头并进,把中式米饭快餐的多个细分场景牢牢抓在手里。
大背景是整个赛道正处在“高烧状态”。
截至25年5月,全国中式米饭快餐门店数量已经达到88万家,竞争密度可想而知。在这个盘子里,能够做到千店规模的品牌并不算多,除了乡村基和大米先生以外,你还能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鱼你在一起、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米村拌饭、老乡鸡、霸碗盖码饭、朴大叔拌饭等,都在想办法走出区域、放大规模。
有意思的是,这些品牌在往外扩的时候,几乎都做了同一个选择——不再固守直营,而是不同程度地开放加盟或引入合伙人,用更轻资产的方式,把自己从重资产的枷锁里解放出来,驱动第二轮增长。
可以预见的是,大米先生这次正式按下“合作扩张”的加速键,会让本就竞争激烈的中式快餐赛道,再次升温。谁能拿到更多优质点位、谁能用更高效率把标准化和“锅气”这两件看似矛盾的事统一起来,谁就更有机会在这场硬仗里站到更靠前的位置。
对于想切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问题也许不再是“要不要参与”,而是“站在哪一边参与”:是自己单打独斗摸索模式,还是借一艘已经证明能跨区域航行的大船,一起去分这块越滚越大的中式现炒快餐蛋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