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新书,本该是艺人最安全的行程。
结果罗志祥自己在书里挖了个大坑。
主动提起“时间管理大师”,还专门写了一章,又道歉又喊委屈,舆论当场炸开。
这一次,他想把骂名洗成褒义词,可网友买不买账,就是另一回事了。
![]()
01
先看这次是怎么开口的。
新书名字就挺有态度,《你可以笑我这个人,但请不要笑我的舞台》。
书里直接设置一章,叫“时间管理大师的秘密”,把当年的梗拎出来重谈。
罗志祥说,这个词原本是夸人会规划时间,因为自己的事被玩坏了。
现在想把“高效分配时间”的意思抢回来。
还举例疫情那几年,学会自己挂号看牙、学着打高尔夫、安排生活。
简单讲,就是想告诉外界:现在很会安排人生,不再是当年那个乱来的人。
同时又在各种采访里强调,觉得自己在网上“被黑得能排前三”,现实线下没人当面骂。
一边觉得冤,一边又说理解大家。
对当年沉默,也给出理由。
说以前公司教育艺人别吵架,谁先开口谁赢,这套逻辑很畸形。
所以那几年选择闭嘴挨骂,直到现在才用一本书把话说出来。
![]()
02
问题就在这里,网友看的重点压根不是“会不会安排时间”。
反弹最大的一批人,记得很清楚。
记得长文爆料里的细节,记得“多人运动”的词,记得那一段实锤截图。
在他们心里,“时间管理大师”四个字,指的不是效率,而是情感欺骗。
这次道歉,谈更多的是标签。
说标签被用成骂人,觉得委屈。
但对被伤害的那一方,并没有明确提到名字,更没有逐条回应。
所以不少人觉得,这更像是公关话术。
顺着新书、演唱会、综艺一起宣传,讲一讲心理路程,再顺手“卖个惨”,给复出铺路。
当年翻车是私生活问题,现在只谈“时间观念”,难免显得避重就轻。
还有一部分观众,直接卡在“尊重女性”这道坎上。
在他们看来,舞台业务再强,也不足以抵消感情里的这些行为。
“卧室里的荒唐,不该靠舞台才华盖过去”,这句评论下面点赞很高。
![]()
03
但也不能否认,支持声音还是有的。
支持的一边,关注点完全不一样。
有人觉得,敢在书里自嘲这个词,本身说明已经接受过去,心理素质挺强。
对这一部分人而言,重点在于:舞台表现到底还行不行。
毕竟,从演唱会票房,到综艺效果,他的现场能力确实还在。
舞台经验丰富,节奏感强,这些是观众肉眼可见的。
有粉丝就坚持,只看业务,不管私事。
还有一拨年轻人,把“时间管理大师”当纯热梗。
对当年的原始事件了解不多,对情感背叛的那层含义比较模糊。
在短视频平台,“小孩哥确诊时间管理大师”这类玩笑已经很常见。
在这种语境里,“时间管理大师”已经弱化成“会排时间”的玩笑。
和几年前那种刺痛感不一样。
一个词被玩久了,确实有可能被“去道德化”,只剩下梗本身。
罗志祥团队显然是看到了这一点。
才会在新书里,把这个词往“效率”“自律”上扯,希望风向慢慢往中性靠。
![]()
04
这套操作究竟能不能翻盘,关键在后面。
从这几年动作看,复出路线已经摆在台面上。
一边讲微笑抑郁、立遗嘱、收养经纪人子女,营造“从低谷爬起来”的形象;
一边减少和老社交圈捆绑,多去做非遗体验、地方文化节目,弱化过去综艺上的“浪荡感”。
核心人设只留一个,就是那个站在舞台上的人。
新书名字也在强调这一点:“可以笑我,但别笑舞台。”
意思很明显,既承认自己做人有问题,又想留下专业口碑。
问题是,对公众来说,艺人早就不只是“工具人”。
才华可以加分,但私德踩到哪条线,观众心里有数。
每个人的接受度不一样,有人愿意给第二次机会,有人打死不看。
真正能改变观感的,不是几句自嘲和一章书稿,而是接下来几年到底怎么活。
如果私生活保持干净,作品拿得出手,节奏放慢一点,态度稳一点,时间久了,确实会有一部分人慢慢淡忘。
可要是新旧问题一起反复,就算喊再多次“别笑我的舞台”,效果也只会越来越差。
说到底,“时间管理大师”这四个字,本身中性。
刺人的是,当年那些被浪费的感情和信任。
舞台可以靠实力翻盘,私德只能靠时间和行为重写,嘴上再会“管理时间”,也替代不了对错误本质的正面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