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前天,有位茶友找到我,称自己在某直播间买的“浓香型板栗香”日照绿茶不太对头,要发过来让我帮忙鉴别一下。笔者看到“浓香型板栗香”这几个字的时候,瞬间觉得连鉴别的必要都没有了。随之告诉茶友,觉得不对的话就赶紧退货退款吧,就“浓香型板栗香”这个口号,你看看哪个日照绿茶直播间里没有?这个组词成了万能的了!
而后茶友问道:“浓香型板栗香”不对吗?面对茶友的询问我也不知该如何解释,“浓香”没错,“板栗香”也没有错,但是偏偏面对“浓香型板栗香”这个搭配组词时,就需要你谨慎了!因为我见到的真正做好茶的人中,没有这么形容的,这个词更像是直播短视频专用的一块“万能遮羞布”!
![]()
前言:
如果你看过日照绿茶的电商平台或直播间,那么对“浓香型板栗香”这个口号一定不会陌生。它像一句万能词,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标题、话术和弹幕中。不论是多便宜的,更不论时春茶还是夏茶和秋茶,仿佛所有的日照绿茶都拥有了这同一张“身份证”。但,这真的正常吗?
“浓香型板栗香”这个看似专业的词汇,正以惊人的速度被滥用、被异化,它不再是一个品质的描述,而演变成了劣质茶、仿冒茶的“万能遮羞布”。 当您为这个口号心动时,或许正离一杯真正的日照好茶越来越远。
![]()
真正的板栗香:
日照绿茶素以“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而著称,其经典的“板栗香”更是无数老茶客心中的白月光。
真正的板栗香,并非浓烈冲鼻的炒豆子味或焦糊味,而是一种清甜、熟润、温和内敛的香气。 它类似于新鲜板栗在锅中用文火慢慢炒熟时,所散发出的那种甜香与焙火香交织的、令人愉悦的气息。这种香气是融于茶汤之中的,喝在嘴里,咽下之后,口腔和喉咙里回荡的是甘甜与清雅,是一种“香与水”的完美融合。
板栗香是一种优雅的香气,它需要合适的原料作为载体。通常,只有采用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高品质春茶和秋茶,在适度的做青和精准的杀青、揉捻、烘干工艺下,才能将这种香气激发并保留下来。粗老的叶片、机械收割的“扫把茶”,其内含物质构成已完全不同,根本无力产生如此细腻的香气。
炒制过程如同烹饪,讲究“火候”。真正的板栗香,是“焙”出来的,不是“烤”出来的。经验丰富的师傅会用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用恰到好处的温度和时间,慢慢将茶叶内部的低沸点青草气挥发,同时激发并固定高沸点的芳香物质。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与经验,其核心是“透”而非“猛”。
![]()
往往标榜的浓香型板栗香
电商与直播电商需要的是“冲击力”。在隔着屏幕无法闻到香气的限制下,“浓香”成了最直接的口号。但这份“浓香”从何而来?
原料方面:夏茶、秋茶,或者机器采割的茶,其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先天苦涩,香气寡淡且带有粗青气。
工艺方面:为了掩盖原料的缺陷,最“高效”的办法就是加重火功,提高复烘温度。通过高温焙火,甚至产生轻微的焦化,来制造出一种强烈、高扬、甚至带有焦糊味或火工味的“香”。这种香气浮于表面,闻着冲,但入口后与茶汤是分离的,甚至带有燥感和苦涩感,饮后喉咙发干。
以假乱真:更有甚者,将往年的陈茶通过高温复焙,去除陈味和杂味,同时制造出所谓的“火香”,然后当作新茶销售。这种茶的“香”更是一种假象,茶汤寡淡无味,毫无鲜活感。
于是,一个偷换概念的逻辑链形成了:将高火工制造出的“烘炒香”、“焦香”甚至“糊香”,强行解释为“板栗香”。 并冠以“浓香型”的前缀,使其听起来更具说服力。这就像把烧焦的锅巴说成是“浓香型米饭香”,荒谬至极。
![]()
“浓香”没错!“板栗香”也没问题!错的是用“浓香型板栗香模糊了季节的差异、等级的鸿沟和工艺的优劣;错的是,用一个漂亮的话术,去掩盖原料的粗鄙和工艺的粗暴。当“浓香型板栗香”被当作万能的营销话术滥用,那么这个口号就没有什么信任度可言了。真正用心做茶的商家,更愿意跟你讲产区、讲工艺、讲季节,带你细细品味,而不是用一句空洞的口号轰炸你。
茶,本是一片自然的叶子,承载着风土与匠心的温度。日照绿茶的“板栗香”,是上天赐予这片北方茶园的厚礼,也是几代茶人摸索出的智慧结晶。它不应沦为电商和直播电商流量游戏中的一个廉价标签,更不应成为劣质茶商牟利的万能遮羞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